唐憲宗李純,歷史上被稱為「小太宗」,他是李唐中晚期的中興之君。他雖然沒有能夠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但「元和中興」也能使他成為李唐王朝評價比較高的皇帝之一。

李純自幼遭遇戰亂。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各地藩鎮割據,到李純時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那些藩鎮根本不聽朝廷的指令和不進貢,尤以河北和淮西的藩鎮為甚。唐憲宗即位之後,決心「以法度裁製藩鎮」。他繼位次年就開始對割據的藩鎮採取了一系列的戰爭。

他先後降服了西川、夏綏、鎮海等節度使,力圖消滅藩鎮割據,恢復唐朝的統一。在唐憲宗元和年間削藩的戰爭中,不得不提到一位鐵血宰相---武元衡。宰相武元衡是一位堅定的主戰派。唐憲宗平定西川副使劉闢後,派武元衡進駐西川,任宰相兼西川節度使。

之後,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任留後。吳元濟造反,公然縱兵與唐朝廷叫板對抗。吳元濟佔據的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帶的三個州,雖然地方不大,但逼近東都洛陽,於是唐憲宗趕緊派兵平定。

吳元濟一邊抵抗一邊向成得節度使王承宗和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求救,請求他們上書朝廷,赫免他。王、李二人意識到朝廷平藩的決心,恐怕下一個被平定的就是自己,於是李師道派刺客刺殺了宰相武元衡,並同時刺傷了武元衡提拔的主戰派裴度。

元和十年(815年)清晨,天色尚未大亮,上朝途中的武元衡被刺客突然射中,被砍下頭顱殺死。

唐憲宗得知此事後非常悲痛,下令關閉城門捉拿刺客。通過對捉拿刺客的審訊,刺客招供是王承宗指使。其實之後在平定李師道發現是他栽贓王承宗,是他買通刺客刺殺的武元衡。

唐憲宗任命逃過一劫的裴度,接替武元衡的位置繼續平藩。之後平滅淮西,誅滅李師道,使得其他藩鎮相繼降服歸順朝廷。這一時期歷史上稱為「元和中興」。

最後俺用一首武元衡的詩來紀念這位鐵血宰相吧:

《春興》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武元衡,政治家、詩人,武則天的曾侄孫,其曾祖父乃武則天的堂兄。

武元衡非常聰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獲得進士榜首,為官清正廉明,工作出色,仕途非常順暢。

唐德宗稱其為宰相之才。

在政治上,不拉幫結派,不搞小團體,被權臣貶為太子右庶子。然而德宗一年後病逝,太子李純,也就是唐憲宗即位,武元衡就任朝廷門下平章事。

當時,藩鎮割據,各路節度使聽調不聽宣。浙江節度使李錡請求朝見天子,卻遲遲的不來京城。

唐憲宗徵求武元衡和宰相鄭絪的意見,宰相鄭絪認為,割據已經形成,就由著李錡,但武元衡堅決反對放任藩鎮割據這種使天子如無物的行為,催李錡覲見。

果然,李錡馬上反叛,但武元衡早有準備,只用個把月就把李錡平了。

從此,在武元衡的支持下,唐憲宗開始了削藩之路。因為各路藩鎮節度使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大唐皇權,與其做鑽進土裡的鴕鳥,不如放手一搏。

元和十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又反叛。唐憲宗任命武元衡統領軍隊去蔡州再次清剿藩鎮,這讓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不免兔死狐悲,於是他們絕對刺殺武元衡等主戰派大臣。

他們認為:天子如此高調平定蔡州,肯定是武元衡支持所致,倘若殺掉武元衡,蔡州不但得救,估計天子就會停止削藩。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凌晨,赴大明宮上朝的武元衡萬萬沒想到,大唐國度,自己貴為宰輔,將要身死街頭,從此將再也無法為深愛的大唐出謀劃策,為君王平定叛亂。

一代傑出政治家武元衡死於刺客之手,從此唐朝進一步失去中央統治的權威,覆滅已成定局。


武元衡為唐朝宰相,試想堂堂一朝宰相當街被殺,這不亞於現在的一次恐怖襲擊。一位國家重要官員,身邊少不了貼身護衛,為何還是讓兇手得逞了呢?

利益上的衝突把武元衡推到了眾矢之的的位置,要結束為什麼被殺,只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當自己要做一件並不是很多人贊同的事情的時候,你必須想好以後會有什麼後果,並且願意承受這個後果,不然只會後悔。


武元衡是政治家。詩人。女皇武則天的曾侄兒,是有名的鐵血宰相立主削藩得罪了地方節度使,被人暗殺在唐憲宗時,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太大了。立經嚴重威脅到中央的政權。個個節度使聽招不聽宣。擁兵自重。對此武遠衡力主削藩,確慘道殺害。從此,唐朝走霜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