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是安史之亂後在處理藩鎮問題上有很大成就的一位君主,但是他的死也為唐代後期宦官擅權的開始。

對於藩鎮的控制可以在憲宗時期兩稅法的執行上看出他的成績。兩稅法是德宗建中元年頒布的,主要是因為藩鎮,地方雜亂課稅,對中央財政形成了巨大的威脅,通過將地稅、戶稅、和唐代初法定的租庸調,地方雜稅進行統一,分攤的一種稅收制度。既然主要是對付地方藩鎮,那麼地方對兩稅法的執行力度就能看出中央和地方對抗孰強孰弱。建中二年的時候由於德宗操之過急的軍事行動,田悅,王武俊,朱滔等聯合對抗中央。建中三年,淮南節度使陳少遊就請當道兩稅錢每一千加稅二百,度支由地方。可以看出當時由於地方的聯合,導致兩稅法頒布的第三年就導致了地方的反彈。但是在憲宗元和年間,命令禁止地方在兩稅的基礎上增收,出巡的監察御史也極力彈劾非法行為的地方官員。這裡就展示了憲宗對地方的控制更加牢固。

憲宗的死為什麼又對宦官擅權產生了影響?其實當時憲宗能夠將順宗逼退位,宦官對憲宗也有很大幫助,劉貞亮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憲宗朝最受重用的宦官是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胡人出身,同時為宦官的他,從小黃門,到薊國公,徵討德軍節度使王承宗立下汗馬功勞,憲宗也對他逐漸信任和重用,但是這個吐突承璀雖然沒有擅權,但是他在穆宗和澧王爭儲中站在了澧王這一邊,再加上穆宗的支持者李絳、崔羣失勢。穆宗在元和十五年趁吐突承璀不在內庭,為保權位不得不孤注一擲。在宦官陳弘慶,王守澄的幫助下弒父篡位。由於穆宗在位時間短,加上憲宗,穆宗兩朝都對宦官的重用,更之穆宗的上臺都是在宦官的幫助下,所以後來導致了混亂不堪的宦官專政,擅權弒君。


唐憲宗李純,唐德宗李適孫子、唐順宗李誦長子。805年即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唐朝從安史之亂以後,兩大毒瘤就是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藩鎮割據導致唐朝的中央權威衰落,地方勢力爭霸,中央政府無力管轄,最後天下大亂,就跟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差不多,百姓民不聊生。

憲宗以後的皇帝大多闇弱,藩鎮割據和宦官弄權更加猖獗,唐朝加速衰亡,直到907年被朱溫所滅。


憲宗在唐末期也稱得上是個盛世明君,有魄力能治國,有雄心能削藩,有胸懷能容人,使唐末期在亂世紛爭,積重難返的頹勢下呈現了一段盛世之景,湧現出了一批治國能臣,文豪詩人,如韓愈白居易等千古名人,憲宗前期能博採眾言,擇善而從,大臣敢說真話,君臣一心合力治國,但晚年昏庸,受人左右不辯是非縱恣聲色,最後被太監弒殺喪命,使唐朝又到了亂世之秋,難以復興,這是封建社會獨栽制度的命運所決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