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託的把戲

——對主流開悟思想的批判之一

試問一下,有誰真正見過「我死了」?我們平常見到的都是「某某死了、他死了、你死了」,「我死了」其實從未存在過,「我死了」一直存在於想像中。事實反而是「我死了」的恐懼造就了「我的存在」。

「我死了」是永遠無法確認的情況,是不存在的。那唯一能確認的只有「我思故我在」。其實,在看清生死真相的層面,有這個唯一確認的「我思故我在」就足夠了,「我死了」的擔心在發問的當下就可以解決,不用寄託大我或輪迴等理念,看清生死真相後會發現,所謂的大我或輪迴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寄託把戲罷了。

我的存在看上去與身體有關,世人皆根深蒂固的認定「沒有我的身體怎會有我,我的身體死了我也會消失」,難怪世人會不自覺的寄託大我,天生自帶合一的安慰劑。但這些皆是未看透頭腦造作,深陷寄託的把戲而不知。

事實是,正是知生怖死造就了「我的存在」,「我的存在」只在當下一問處顯現,別說與身體生死無關,就連宇宙、時空、維度、生命、意識、語言……皆無關。誠然,智慧如你,會聰明的推理出顯而易見的結論「沒有這些怎會有我呢?」但我遺憾的告訴你,這些就是所謂的知障呢,這些看似顯而易見的聯繫如同遮蔽,反令世人看不清真相,特別是那看似顯而易見、不言自明的「存在」,事到如今世人根本就不清楚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千百年來大多數人一直無視「存在」,少數思考「存在」的聖哲大德也僅僅一直把「存在」只在「存在物」層面研討,從未好好審視一下「存在」本身的意義。這也難怪常人都把身體當「我」,會把身體的死亡當做「我的終結」。更有甚者,不但擔心身體,還會延伸到種種各異的本體,彷彿保住任何一個「終極的存在物」,就可以寄托在上面確保永恆「存在」。可見,那些心系宇宙、天人合一、回歸大我、圓滿自性的想法與普通人的我執並無區別,雖然口口聲聲宣稱去我執、去小我,但卻拾起個大我,本質上還是在為自我永恆找寄託。

可笑吧,就連那空無,也被許多人弄成了一堆「非是」集合的定義,看似抹去了所有定義分別,豈不知這麼一抹,卻是越抹越黑了,不少空無變為了空性,成為了另一種寄託,失去了中道的本意,偏離了釋祖的初衷。

好好看看「存在」吧,看清了,就會發現,各宗各派骨子裡大都在追問自我的永恆而已。

殊不知,這要找的答案,就在問題里。「存在」不是「是什麼」,「存在」只能於發問「如何、怎樣」時顯現,簡而言之就是——問則在。所困惑的一切皆是基於已然發生了的境地在觀,煩惱即菩提,憂愁即人生,恐懼虛無造就了「我的存在」,發問存在時,答案已經在問題中了,永恆的存在就在當下——如此而已。

直面這個現實,各式各樣的套路把戲就可以撤攤兒回家了!

weixin.qq.com/r/IDpHX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