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转接」这种事情相信有一定拍摄经验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从当年螺口时代M42镜头往各种卡口上插这种纯机械转接,再到后来尼康

F转佳能EF带电子合焦晶元,再到后来佳能EF/尼康F转索尼FE,转接环本身也随著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悄然进化著。

到了现在的微单时代,微单卡口的法兰距相比单反卡口的法兰距有20mm以上的差值,这个差值已经可以容许除了电子部分之外塞进一定的光学组件,实现各种各样的转接骚操作。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减焦环——让APS-C画幅相机体验全幅虚化和弱光性能的利器:

再然后就是增距移轴环这种更骚的:

不过这些应该说起来都是脑洞大开的副厂产品,原厂方面很少去做这样的把单反头和微单头之间的法兰距差利用起来的东西。哦不过勉强说起来的话,索尼A转E的LA-EA2和LA-EA4也算一个,半透膜虽然不能成像,但毕竟也算是一个光学结构。

而第一次把原厂转接环给玩出花的竟然是一直以保守稳定干活工具著称的佳能,真是时过境迁攻守之势异也,当索尼在专业领域开疆拓土,打出专业相机我选索尼的口号之后,佳能方面也顺势开始向功能多样化进发,力争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市场。彼时佳能推出EOS R系统时就一起公布了三种转接环,其中一个是普通的垫法兰距接线环,没有什么特别的,转接发挥一如既往的佳能式稳定,价格便宜到购机就送,足够了。

再一个就是自带控制转环的版本,但这个版本应该说相当冷门无人问津,一个是拿著一堆转环轮转如飞的这种富士式操控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买账,RF原生镜头的控制环使用率都不高。再就是这玩意要卖1399一个,为了个控制转环花1399,著实让人肉痛。

最后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个主角——内置可变ND滤镜的转接环了。后置ND接环之前也有很多厂商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要么是需要自己安装固定倍数的ND镜片使用不便,要么就是跨协议转接还带个镜片导致对焦体验极差……反正各种不完美。今天佳能原厂也推出了这样的产品,我们还是挺好奇它的表现的。

转接环本体外观和普通的EF-RF转接环差不多,只不过中间多了一片玻璃镜片。

另一面,佳能EF卡口,有EF-S的白点标识,可以使用佳能EF-S镜头,拍摄4K视频或者其它情况下可以有一定用处。

滤镜部分可以抽出来更换,佳能还提供了纯偏振片的组件可以换,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拍摄需求。但有一点比较遗憾,这个可替换插件没有无滤镜的版本,如果直接抽出滤镜拍的话又会有非常严重的镜箱漏光,希望后续能够补齐这样的一个小组件。

ND镜的倍数通过右上角的一个小波轮控制,实测最小2X,最大约1000X,变化并不均匀,而且可以在关机不插电前提下调整,所以推测并不是之前传闻的液晶电子ND,而还是传统的双偏振片模式,波轮刻度和通光量之间呈三角函数变化,并非线性。

△拆装镜头和插拔滤镜的开关

△可以看到滤镜表面是有光学镀膜的

△装机效果

【实拍体验】

后置内插式可变ND滤镜主要有两方面的实拍用途,一方面是用来使用不方面装前置ND滤镜的超广角镜头拍长曝光——一方面是不需要上灯泡滤镜专用的支架,方便很多,再一个就是可以先调低减光倍数对好焦然后调节高减光倍数拍摄,再一个就是避免超广角镜头上ND的暗角。

而对於单反上的反望远镜头,出瞳距离焦平面都比较远,近乎于垂直入射,暗角问题相比前置滤镜轻微得多。 当然后置滤镜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它是在像平面侧,轻微的污损或者光学质量差就会极大影响成像画质,所以选择高品质的镜片和使用光学镀膜,拍摄之前注意清洁这些事情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且后置滤镜会导致焦点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把滤镜倍率调低然后对焦,但不可以先拔掉滤镜对焦然后插滤镜,这时可变滤镜的意义还是挺重要的。

△焦平面位置变动示意,滤镜插一半,左边无滤镜右边有滤镜

除了焦平面位置移动之外,这个滤镜还有个小问题,就是高倍率使用下虽然不像廉价可变ND那样出现X形黑斑,但是会导致白平衡明显偏蓝。或许在某些场景下这种蓝非常的德味,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对它做后期修正。

△10X倍率

△1000x倍率

△1000x倍率——白平衡修正后

可以看到在面对大面积天光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红色偏色问题,这个一方面是大气瑞利散射之后偏振光的特性,再一个就是目测这个ND滤镜没有做很严格的抗红外光措施,部分红外线参与了曝光。

换一个方向就好得多,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得到非常舒服的色彩。

满倍减光直接面向太阳拍摄的前提下,广角边角会有一点点发红,也需要留意一下。佳能官网自己也有相关说明,自动白平衡之类的措施不可能完全校准,建议使用ND250及以下:

如果在类似的天光环境下,又需要使用高倍率减光,建议采用方案:
  • 使用平面前组镜头,在镜头前面套一个ND8左右的小减光镜,配合镜后的ND10~250,得到一个约2000倍的减光效果,此时不会有很明显的色彩不均匀问题(但是会多带来一点点暗角)
  • 低倍率使用,然后堆栈

不过这个问题会在背向太阳以及使用不算特别广的焦距(约16~17mm)时大幅减轻,跟超广角用CPL的问题类似(下图白平衡已修正):

画质方面倒是一个比较意外的惊喜,看起来这个滤镜环虽然改变了焦点位置,但是并不怎么影响锐度,也没有增加多少额外的倍率色差 (下示镜头适马12-24/4ART),不管中心还是边缘:

△无ND 中心画质

△ND约20 中心画质

△ND1000 中心画质(白平衡已修正)

△无ND 边缘画质

△ND约20 边缘画质

△ND1000 边缘画质(白平衡已修正)

【镜头兼容性测试】

测转接环避免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镜头适配测试,对于这个环而言是否能兼容所有灯泡广角镜头使用、是否可以支持移轴/鱼眼等特种广角镜头、打满ND1000之后是否还能使用AF都是个问题。不过实测下面这所有的镜头在白天环境、ND1000之后快门速度20s左右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打满然后使用AF,虽然拍风光一般也不会用AF但还是要提示一下,个人建议的使用方式还是先切ND2x,用MF对好焦,然后拉到合适的倍率,测光拍摄。

镜头兼容测试里我们都使用满倍率的ND,著重看是否会出现色彩、暗角异常,或者边缘画质崩溃之类的问题。光圈一律设为f/8。上一节使用的几张样图拍摄镜头都是适马12~24mm f/4 ART,焦距12mm广角端(特别注明16mm的一张除外),不再重复测试。

△适马24/1.4ART,无问题

△蔡司Classic 15mm f/2.8ZE,无问题

△适马20mm f/1.4ART,无问题

△适马14/1.8ART,崩边角

△佳能TS-E 24mm f/3.5L移轴,向下满移轴,无问题

△佳能EF 11-24mm f/4L,无问题

△佳能EF 8-15L鱼眼,无问题

△佳能TS-E 17mm f/4L移轴,向下满移轴,无问题

测试的这些镜头里面只有适马的14mm f/1.8ART可用性出现了一些问题,佳能原厂其它的镜头不管是超级广角还是鱼眼还是移轴可用度都非常好,当然实际拍摄当中还是需要进行白平衡修正。至于使用16mm+的平面广角玩滤镜叠叠乐(这个最好前片滤镜选用红外抗性好的ND)、使用中焦大光圈镜头在中午烈日下压快门速度之类的那肯定就更没有问题啦。

【总结】

这个后置ND滤镜转接环虽然好玩,也实用,可以极大拓展部分镜头的适用范围,还可以利用其ND倍数可变而且在低倍率下没有什么偏色问题的特性来实现视频拍摄时的自适应刷新同步(保持快门速度与帧速率的倒数相等可以提升视频的流畅度表现),还可以用来插1.2/1.4的大光圈镜头在烈日当头的中午保证不爆快门,实用性大大的。而且对于镜头的兼容性远比我一开始预料的友好,很多改变光程的后置滤镜接片不是崩边角就是无限远像场不平,但这个滤镜搭配除了适马14mm f/1.8ART之外的镜头时没有见到这种状况,佳能的光学技术还是值得肯定,做这种小东西上也可以有所体现。

但既然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就不得不涉及一个「我们的问题」了——这个玩意作为一个转接环来说价格相当的劝退,2899元的某平台价格都够买十片ND或者搞两套插片滤镜系统了,如果不是对于便利性十分敏感或者手里一堆灯泡头,对这玩意还真是提不起多少购买意愿。但在我们这里购买从来都不是第一选择,只需要150块钱你就可以拿去使用三天,对于这种偶尔才需要用的东西来说比购买划算多了。客官来玩一下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