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会提及同性关系和性骚扰等事,如有不适者,请自行关闭视窗,谢谢!如需要相关资讯者请直接拉到文章后段。

 

"No English."

好心在公路上搭载我的夫妇俩都不会说英文,唯一会说的就是这句。

有点可惜,自己的法西语就是用来打招呼,其他无用武之地。

 

跨越了厄尔布尔士山脉,抵达伊朗首都 - 德黑兰。

大叔还塞给我了很多小糖果和干粮,说这些就给我了。

 

不巧地是,抵达德黑兰正值下班尖峰时期,揹著大背包的旅行者根本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地铁站内。

德黑兰的乘车礼节似乎没有完整建立好,大家上车下车都像是在打仗一样,拼命地挤,说什么也不让人。

终于到了背包在德黑兰的栖息地 - Amir Kabir Str.,意外地找到一间有宿舍的旅馆,就在这里歇息。

 

习惯戴耳塞睡觉的我,不知为何半夜会有人开房门的声音。

明明宿舍就我一个人(老板说今天才开门,我就在门口了),现在开门是在开几点的?

 

起床探查,手中也有准备小型武器。

"OHH!!Sorry,did I wake you up?"

问了之后才知道,他刚坐过夜巴士到德黑兰,刚刚才入住宿舍房。

太久没有住宿舍了,听到房门声就直觉有小偷...

 

Honza,捷克人。

很巧的是我们刚好有个一模一样的名字,他叫做Jan(发音似Yen),只是很少人会用这个正式名字称呼他。

窗外的清真寺的银色圆顶闪亮著灿烂的光芒,顿时让宿舍明亮起来。

 

"Can I go with you?"

这种习惯还真是让人头痛,我不喜欢做功课。

通常都是自己出去晃晃,到了哪里拍个照,把地点记录起来,反而是回到宿舍才开始查地图看看今天到过哪里。

虽然头痛,但是这样的漫游却也让我迷醉。

Honza说今天是他们的革命胜利日(全名为伊斯兰革命胜利日),会在自由纪念塔 - Azadi Tower举行。(Azadi就是自由的意思)听到这个马上就心动起来,随即问他能不能跟他一起去。

 

"When you're in Tehran,I think you'll have the chance that on that day you don't have to pay for tickets."

Ashkan说的应该就是这个,胜利日这天地铁系统是不售票的。

IMG_3088 (复制).JPG

从人满为患的地铁站走出来,到处都是拿著国旗和前最高领袖霍梅尼肖像的市民。

IMG_3089 (复制).JPG IMG_3090 (复制).JPG

绕过人潮拥挤的大道,Honza跟我在接近自由纪念塔的地方发现了这个舞台。

 

以色列的大卫星、美国总统欧巴马的头像和美国国旗,这场国庆日什么时候变成了宣传邪恶帝国(美国)的舞台?

有机会可以翻翻伊斯兰世界的国家护照,通常第一页(封面页)都会说拒绝以色列入境或是有以色列出入境证明的国家人民入境等字样。

 

以色列是直到近代才开始有大量的回乡潮,起初也只是和当时的鄂图曼土耳其和阿拉伯购买土地定居。

最后受到联合国裁定和保护之下,成为了现在的以色列的雏型。

而美国则是一直以来都在暗中介入伊朗的历史政局,冷战前是英国(英国也是以巴冲突的始作佣者),冷战开始到结束则转换成美国和苏联。

美国中情局也时常策动伊朗政变,详情可以搜寻"穆罕默德。摩萨台"。

从霍梅尼或许再度入境并受到伊朗人民欢迎后,伊朗的西方文化就一直受到打压。

但今日在伊朗见到的西方文化却主要来自伊朗目前的年轻一族,他们甚至不理解他们的上一代为何对于宗教有如此大的热忱。

"Down with USA."

这样的字眼在前美国大使馆,也就是"亚果出任务(ARGO)"一片当中所翻拍的伊朗人质危机的发生地点。

 

广场集结了许多人民。

Azadi Tower在1979年成为了伊朗人民期待推翻君主政体的政治景点,而确实也符合人民期待,引发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确实让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共和国体制。

而今日人民回到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的地点 - 自由纪念塔,庆祝曙光旬(Decade of Fajr - 象征黎明到来的纪元)。

 

Honza和我在纪念塔附近根本就成为注视的目标,两个外国人走到这个属于伊朗人民的纪念地点中,实在是非常奇怪。

直至今日,伊朗人对外国人提心吊胆的原因,其中之一许多怀疑论者认为这些旅行者来到伊朗的目的并不单纯。

虽然不是大部份,不过还是能感到一些不友善的眼光。

 

"Na!Na!"

Honza指著塔的顶端,问能不能上去拍些照片。底下的军方人员只能摇摇头地对他说不。

"Fardo Ore!Imurus Na!"(Tomorrow yes!Today no!)

军方人员看我们也雾煞煞的样子,用简单的单字告诉我们今天是上不去的,政治敏感。

Honza也真是有勇无谋,在纪念塔下被问是哪里来的,就说是以色列;然后说我是美国的华侨,还好没有人和他认真...

 

高架桥下的野餐

"The metro station should be around the corner."

Honza提议说我们先去美国大使馆,之后再看看要去哪里。

沿途路上必须步行经过一段交流道,伊朗人真的是非常浪漫,哪里都可以进行家庭野餐。

家庭野餐在伊朗非常流行!几乎每一天都能见到清真寺、公园或是绿化区域有一些家庭在附近野餐,不用说星期四五(伊斯兰世界周末),各大公园也都是人山人海。

高架桥下还有自动洒水器在浇水,他们还是若无其事地继续野餐,我实在是非常喜爱这样浪漫的个性。

搭乘免费地铁,终于抵达前美国大使馆。

前美国大使馆 前美国大使馆 前美国大使馆 前美国大使馆

这些反美国的涂鸦就一直留在前大使馆的围墙上,象征著上一代对美国等西方文化的憎恨。

而现在的伊朗,纵使政府进行类似中国的网路封锁,但还是可以见到人民无处不是Freegate、VPN和其他一些翻墙软体。

其实另一点是现任总统其实想采取亲美政策,所以说不定未来哪天,这些禁令又会再度消失,让人民真正拥有自由。

 

"You are a naughty boy."

这句话让我和Honza成为一整天的笑柄。

我们走进前大使馆的停车场,和一名警卫说话。

Honza无俚头的对话实在让警卫无所适从,结果我们以为英文不是太好的警卫,竟然说出一句道地美国腔的"naughty boy"。

不过我们想进入前大使馆的话,必须向伊朗的MOCI(Ministry of Culture and Information)申请许可,或是透过自己国家驻伊朗大使馆申请才有办法进入。这么麻烦,也懒得想办法进去。

这名有趣的警卫还说她真的很想跟我们聊天,不过他隔壁的老板如果看到,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笑料百出的对话。

Tajrish的美味冰淇淋 - bastani sonati (Zaferani) Tajrish的美味冰淇淋店

"My friend I met on the road from Germany suggest me to go the north to hang out."

今天还真亏有他,不然我在德黑兰还真没有头绪。

搭乘地铁红线到了最北端的终点站 - Tajrish,出站一看,这里还真不像德黑兰!

这里是德黑兰人周末度假的最佳地点,年轻人更喜欢到这里来闲晃聊天,很多年轻人喜欢逛街的小店和餐馆都集中在这里。

Honza手上随时拿著一本LP,我个人非常不喜欢拿著它,第一是资讯不正确以外,里头也参杂许多撰文者的自我意识;第二是带著它,我就不敢到他所描写的世界里头乱跑,尽信书不如无书。

 

拿著LP,但是只用地图(这本书还是有功用的)。找到了这家德国朋友推荐的冰淇淋店。

虽然外头温度跟冰箱里头差不多,但是好吃的东西既然都到店门口了,还是值得试一试。

Akbar Mashti Bastani,小招牌,小小的黄色店面。

老板会说一些英文,如果不喜欢传统的吃法(像义美冰淇淋铜锣烧那样的饼干夹冰淇淋),可以和他说Cone,会改成典型的吃法。

黄色是因为在里头加了藏红花,传统的伊朗菜肴里,会出现黄色的饭即是因为藏红花粉的关系。

*藏红花虽然贵为香料,而且价格不斐,但是一天只要摄取超过15-20克即有可能丧命。

通常要煮出一锅藏红花饭,其实只用不到半克的藏红花粉,要吃死人几乎不可能。

里头还夹杂著牛奶冰,上头还撒上一些开心果。味道挺不赖的。一根要价台币40元(40000Rial)。

达尔坂 达尔坂的瀑布餐馆

就在冰淇淋享用完后,实在是没什么事情可做。

走到小广场才正准备要随机问人能不能提供可以去那里的资讯,旁边刚停下的绿色小巴的司机看我们两个好像在找路,就问说要去哪里。

身为已经走过塔吉克、阿富汗和伊朗的旅行者,如果在这个时候派不上用场就太遗憾了。

不过事实证明的确还是派不上用场,倒是让我们两个都上了车,前往不知名的某地。

 

Darband,算是高级享乐区。

既有山中缆车,山顶还有滑雪场供德黑兰市民使用。如果不搭乘缆车,也可以选择登山的方式慢慢欣赏Darband的山谷美景。

在车上认识一位德黑兰的商人,英文不是太好,可是他的妈妈英文极好却不直接和我们沟通。

 

伊朗人虽然和典型的穆斯林已相去许多,纵使在女权上也比较开放,但是在整体精神上,还是有些类似之处。

比如:男女情侣逛街,如遇到购买物品等事情,通常是由男性出面,女性在此时是不得出声的。

简而言之,只要任一人群有男性在,通常都是男性出头解决或沟通,像是我们这次在车上的情况就是如此。当然,在家中或私人场合就不算在此范围内。

达尔坂 达尔坂  

爬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雪路,到中折点也差不多是太阳刚下山头的时刻。

眼见越爬越没有见到人,好不容易遇到一群人,便随口问了一下还要多久才会到山顶。

"Du soat."

还要两小时?!太扯了吧!

本来是想轻松爬山到缆车终点的,现在仔细瞧瞧还真没看到缆车线。

最后只好中折,返回方才搭车上山的地点。

 

回到Mashhad Hostel,室友又多了一位,日本人。

明天要搭车去亚美尼亚(十多个小时车程),所以今天得好好休息。

 

突然像是掉入了在青年旅社工作的那段时间...

时常和客人聊天,遇见不同国籍的人,也遇见不同的故事和心灵。

有些人像是纯正的旅行者,每到一个国家总是会待到签证快过期,不想待在大城市,反而在乡村之间游走;有些人像是嬉皮,旅行了这么多地方,心灵总是想在旅程中找到失去的那一块,看似放荡不羁却拥有最沉淀的心情;有些人只是过客,想收集每个国家的签证,去证明一些我从来不懂,纵使有了经验也还是不懂的真理;有些人是失落的流浪者,在这些国家里寻找哪个人能够填补失落已久的另一半,到处流连,而到处寻找性和刺激等等。

我总是能知道他们旅行真正的目的,或是拜访台湾的想法,从我和他们的谈话之中。

了解、认识,抑或是性爱、求欢,这些人并不存在在想像之中,而是真实存在。

可以花一天好好游览人土风情,也可以花大把钞票,把酒店里的男/女搞得天翻地覆。

旅行就是大熔炉,你可以不接受这些眼前的事实,但得承认并学习接受,毕竟不是任何人都像我们一样,我们受到在这世界上算是中高级的教育、我们能有中高级的薪资水准、以及我们有著最高级的生活环境和物价水准。

每个人的背景和生活都皆有不同,他们的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只是和你的选择不同。

如果我们都能认同这些,我们何来独裁?何来战争?何来种族灭绝?何来社会斗争?

库姆Haram

隔日一早已经见不到室友们,大家都自行前往或是进行自己想做或该做的事情。

我的目标是土耳其大使馆,询问签证状况,然后离开永远不会爱上的首都城市。

 

"No,we can't issue visa for you."

大使告诉我这里没有办法发外国签证,请我先到E-visa的网页问看看相关事项。

"Every embassy has rights to decide to issue visa."

尔后的E-visa的土耳其外交部回复我这样的讯息,并建议我到Tabriz(大不里士)/Orumieh(乌尔米耶)(伊土边境两大城)的领事馆问问看。

 

也不晓得剩下的盘缠够不够进入土耳其,再抵达伊斯坦堡。当初为了省重量没有带到帐棚,又在阳朔掉了睡袋真是一大损失。

 

不管了,live in the moment。

搭地铁到了最后一站,幸好在旅馆附近的地铁站遇到一位英文讲得非常流利也没有口音的姐姐,帮忙我跟地铁人员讲说要去七号公路的起始点。

转折几番后,终于抵达七号公路的收费站前方。

本来以为已经到了高速公路就得下车步行,我连步行都不知道会不会被抓。

看到路边一大堆人都是搭计程车到这里来找便宜的巴士搭,顿时安心许多。纵使过了收费站,还是能看到很多人在路边试图要拦下大巴。

搭便车,终于抵达库姆。感谢大巴司机和车上阿姨的帮助。

 

抵达库姆城外的交流道后,路边的计程车司机和摩托车司机一直频频上前问我要去哪里,我都不予理会。

第一是心中已经建立起绝对不要相信计程车司机的一言一语,第二是,我真的不知道要去哪里住。

每次都觉得找旅馆很麻烦,都干脆索性不找。到目的地后,有时候可以找到比网路更便宜也超值的地方,有时候就是走了两三个小时找不到喜欢的地方。虽然很烦却又屡试不爽。

路边的一个大哥看我一个人揹著大包不知道要去哪里,拿起我的板子就说可以帮我找便宜的旅社过夜。

跟著他们搭车到了库姆另外一边的城外,到车程的一半才知道他们想要接待我到他们家作客,但附近感觉有些荒凉,又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直到已经走到大哥的家,真的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一直以来都很相信直觉,所以和大哥婉拒了邀约。

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或许住在大哥家会是另外一个奇遇也说不定。

中途有遇到另一个好心到过头的士兵,一直想要帮我忙,但是突然之间,翻译法西语的那块脑袋完全起不了作用...

一直跟著我到了巴士站附近(有人群走动)才没有继续纠缠。

 

中途问人看要如何才能回到市区,大家看我就是个旅行者,就说你到Haram附近就可以了,告诉我上哪班巴士。

Haram意旨圣坛,就是Shrine的意思。库姆市中心就是以Haram组成的巨大清真寺群,也是伊朗认定的圣地之一。

走遍十几间旅馆才找到有wifi又便宜的旅社,其他旅社不是不够好,就是已经满房,库姆圣地的吸引力其实不比马什哈德少。

库姆Haram 库姆Haram

隔天早晨,还在睡梦当中就听到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房门,是昨天有在柜台出现的一个老头。

"Salam!Cheese?"

打声招呼后就问他要干嘛?

"Ob.problem."

水有问题?水的确有些咸味可是昨晚用都好好的啊!

他直接走进房间去试试厕所旁的小厨房的用水,看他试完好像没问题,站在房门旁的我就把房门打开让他方便出去。

没想到他一转身看到我的装扮(我没有穿睡衣的习惯,通常不著外裤睡觉,再加上刚起床...),马上就用一种很诡异的笑容对著我笑。

 

我当时还没有会意过来,只是心想这老头的笑容也太诡异了吧!

殊不知老头走过来不是向著房门口,而是面对著我,嘴中又说了几句我完全听不懂的法西语。

我跟他说我的法西语不好,并且把房门打开点,示意请他出去房间。

就在那个霎那,他笑笑地把手朝著我的下体摸过来。

瞬时人整个清醒,把手用力拨开之后,赶快把他推出房门,管他三七二十一。

整个人脑袋空白,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简单梳洗后,就赶快把行李收拾好,到有人的一楼柜台附近跟他说(同一个老头)我要寄放行李,管他听不听得懂,行李放著人先跑出去再说。

我是很相信穆斯林不会随意偷窃,在阿富汗和伊朗时常看到大家就是把皮夹放在裤后的口袋,根本不把放钱的地方当一回事。

库姆Haram 库姆图书馆

到了大街上,有很多人走动的地方也算是安心。

库姆圣城区就在投宿的旅馆附近,心想今天就在这里晃晃,下午就赶快离开去下一个城市。

在库姆,大家都是称这个地方为Haram,不管在城市的任何角落,讲这个地方大家都会知道。

这里的出入管制没有马什哈德严格,曾经有回报是说,非穆斯林者是不得踏入清真寺群一步的。

不过在这里很常被误认是阿富汗人(简直是哈佐拉人上身,或是因为我的达利腔太重),或许这趟能够进去也是托此之福。

 

现在对清真寺或是圣坛已经一点兴趣都没有,在清真寺里也是在广场坐坐,用广场的水池洗净双手和脸庞,表示尊敬,之后就被外头的小巴扎吸引过去了。

伊朗的市区巴扎都没有阿富汗那样的古老和有趣,都是新颖建筑,卖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不过价格倒是比较便宜。

值得一提的就是库姆图书馆汉博物馆,两者都在圣地东北处入口前方。

库姆图书馆馆藏有几百年前的可兰经原手抄本(Qor'an,不过发音近"苟安"),而博物馆里头也有一些令人发趣的馆藏。

库姆博物馆 - 龙与凤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画像

馆藏之中,第一幅接近入口的地方发现了龙与凤的织品。

在地下室找到凤眼女性的磁砖作品,在在都显示出从东方丝路远道而来的艺术作品,也在伊朗这里留下深远的痕迹。

"There's a story said that it's dragon on the beautiful tiles."

还记得马什哈德的Mohammad说过这句话,他认为在伊斯兰建筑中所使用的花纹,其实有受到中国文化龙的形状和概念影响。

千变万化的磁砖

 

博物馆的墙上也都贴满了过去库姆所使用过的磁砖花纹,现在也都完整地保存在博物馆里头,工匠们则照著原有的花纹再打造出新的,来修府原本的墙面和建筑。

库姆巴扎香水摊 库姆巴扎 库姆巴扎

街头的巴扎人满为患,还有些临时市集可以逛逛。

久久没有闻到类似台湾中药店的气味,每每到香料区都会回味起台湾中药,虽然同样的药材,在这里却用著伊朗文写著名字。

在这里还找的到换算台币只有45元的大鸡腿抓饭,太值得了!在德黑兰一盘就要85元台币。

 

回到旅馆,那个老头还在。

老头看到我回来还以为我"回心转意",拿著本来的钥匙说要我上楼,还说行李不用拿了,根本就是要开房间的意思。

谁跟你玩这种把戏啊!能不能尊重一下外国人...我去!

拿了行李跟护照马上跑出门外,连要去从那里去Jamkaran Mosque都没有问。

 

走在街上逢人就问要怎么到Jamkaran,大家都一直指著前方说在那里在那里,啊到底在哪里啊?

在路边问了巴士站的人,终于有人说这班巴士就是要去Jamkaran的。

上车就引来很多目光,巴士后方的女生会一直探头过来,身边的大叔和爷爷们一直跟我练习法西语。

Jamkaran Mosque Jamkaran Mosque  

Jamkaran四处野餐的大妈们最得我心,非常热情地邀约我一起坐下来吃点东西,喝杯茶。

反正现在还早嘛,不赶。大妈们懒洋洋地对我招手,似乎一直再跟我说不要走的样子。

真的坐了下来,喝杯红茶,身边的小孩子一直好奇地打量著我,有些还要窃窃私语说在学校里学到的英文有哪几句可以派上用场。

Jamkaran Mosque Jamkaran Mosque Jamkaran Mosque Jamkaran Mosque  

清真寺的轻松气息真的是完全来自于回廊下的那些小家庭,再度被"哪里都能野餐"的伊朗家庭给征服。

揹著大背包走在广场之中太醒目,男人都进去了清真寺做礼拜,剩下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女人。

大妈、阿姨和姐姐妹妹都一直对著我指指点点,有时候还会主动地say hello。

 

不过现在也接近傍晚时分,不快点走的话,路上可没有车可以搭我。

走了三公里多到了保证不会有车在这里回头的岔口,开始招车。

路边的磁砖行老版看到我在这里招车,还以为是哪个阿富汗人(我不是)在这里比大拇指。

(在伊朗脸书盛行时期之前,只竖起大拇指对著人比其实就跟比中指是一样的意思)

约莫二十分钟,终于盼到一台即将停下的...大卡车!

 

不得不说,非常喜欢和大卡车司机聊天,他们当卡车司机的经历有时真的会感动人心。

卡车司机很贴心地帮我开门,问我说要去哪里。

"Kujo mili?"(Where are you going?)

"Man mahom milam Kashan."(I want to go to Kashan.)

司机先生热情地招手我上车,和磁砖行老板道谢并道别后,就上车前往Kashan。

 

路程一开始,司机非常的健谈,顿时感觉到自己的法西语脑袋又再度开启,感觉他说什么我都可以理解一些。卡车里头还有固定火炉可以煮开水,司机还丢给我一堆面包,说是在路上饿的时候可以吃。我也没有多想,就单纯感觉是个非常好的人。 

接著,到卡尚路程的一半,他说仪表板好像出了一些问题,要停车检查。

我说OKOK,他一停下车,就开始找工具要开始修,我也不疑有他,准备休息一下,看看外头的风景。

 

他看一看仪表板,面向我说要检查我这边的抽屉。我说,喔好,准备打开车门要下车让他方便检查。 

“NaNa!!”,他对著我说不用,待在位置上就好。喔喔,好吧!既然你坚持。

因为要弯腰下去检查抽屉,他不得不将整个上身放到我的大腿上,伸手下去检查。因为这样的姿势搆不够深,他将右手手肘放在我的大腿之间,左手伸下去摸抽屉内部。

妈的(恕我直言),我开始觉得不对劲,为什么手肘要一直靠到我大腿内侧来,还一直"进来。我直接说我要下车。

他看著我说,你要走了吗?我说不是,我坐在这里你这样要怎么修?

他看著我好像松了口气,说放心放心,我坐下他还是能修(狗屁,再恕我直言)

 

好,老子就看看你要变什么把戏。当时倒不觉得会有什么危险,只是很好奇这样的举动到底是为了什么?手肘继续,我人也不可能坐在那边给他克,一直试图要爬起来。 

“Bishin!Bishin!”,又再度叫我坐下,嗯!很明显。

最终他爬起来,喘几口气,看著我说修不到,要放弃了。

喔。然后咧?

 

他叫我坐前面一点(蛤?),结果是把他的右腿放到我的背后,左腿放在我的大腿前面,开始用下体磨蹭我。 

嘿嘿嘿!”What the FUXK are you doing?”

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飙英文并且很大声地吓阻他。

他看著我,好像是说,这样不行吗?

我的妈呀,我真后悔没有先学几句脏话起来放….

 

他看情况不是很对,马上跳回去驾驶座。 

我跟他说,现在呢?不走吗?

他说好好,现在就走。

车终于继续开了。

 

因为我先前有让他看到我在查喀布尔买的达利语书,所以车发动后,他跟我借去查字。 

查到两个字:Start Sit

Start的时候是指著我跟他,再指著后面的床铺。(你他妈在跟老子开玩笑是吧再度恕我直言)

Sit的时候是指著我的大腿,示意他想坐上来。(I’m not gonna even…just…whatever…)

连续两次都被我大声地喊No,他眼看前面已经快到卡尚,就跟我说他不会开进城,要绕道而行。

我赶快拿起背包,开门下车。

他看著我说能不能让他亲一下脸颊?

我深吸一口气,稍微思考了一下现状。

包包已经在手上,如果有任何事情发生,包包一丢,人一跳就出门了。再加上亲脸颊说再见其实是当地习俗,也不好意思拒绝。

亲一下,打了一下颤抖后,人赶快下车并说声再见,就小跑步回到有车的路上,继续招车。继续前往卡尚。

 

后记: 

虽然伊斯兰教严禁同性性行为,但是从阿富汗开始,就陆续在路上有听到关于此类行为的消息。阿富汗的部分在这里就不多谈,虽然落在少数但是年轻男妓的特种行业还是有人在做。

 

伊朗这里的状况是如此的:虽然法律上禁止,甚至是异性婚前性行为都有可能引来牢狱之灾,但是民风相对开放,比起阿拉伯国家、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人民在外表和内在上都有著相对较多的自由度。同性婚姻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比较支持。 

关于目前年轻一代和上一代的思想纠纷,可以追朔到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开源,由原本的亲西政权改为霍梅尼(Khmeini,他的名字和肖像在伊朗各地都可以看到)的反西政权,再回到现任的亲西政权。造成年轻一代的人都知道历史必须回归到了和平及平衡的状态,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反西而反西。

他们也看见了其他伊斯兰国家为了抵抗世界潮流而做的牺牲,但是他们的父母亲(老一辈的)却因为年轻时代的思想潮流(中情局引导的政变和美英苏三国牵涉国事),让他们十分痛恨西方文化,对外国人更是有所戒备。才会导致今天伊朗各处可以看见很多隐藏起来的矛盾。还有很多时候会被误解为是外国间谍

 

在招呼方面,仅限家庭成员可以不分男女的互相亲吻脸颊三次(右左右),如果是亲密朋友,则仅限男对男、女对女,再下一层,如果是普通朋友,简单的握手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外国人,可以多加上一条,就是在见面时可以握手和亲脸颊(他们非常喜欢亲脸颊这件事)。如果确定这会是最后一次见面,简单的拥抱和亲脸颊(有时可以是右左右)都是没有关系的。

在男生方面,如果只是拥抱、勾肩,甚至是牵手和搂腰(比如说像过马路)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如果牵涉到了性器官触碰,不用怀疑,这绝对不是正常范围内,如不舒服请大声吓阻。

 

关于Gay,伊朗的同性恋人数可以超过你的想像,但是有一部份是这样的状况下:因为严禁异性婚前性行为,并且在性知识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得到的知识仅限于朋友之间流传的西方A片,有些还是超出正常理解范围的性行为。(只要你看到会皱眉或作呕的片子他们都有) 

建立出了对性的不完整和不正确观念,男性在青春期又尤其需要解放(他们的荷尔蒙分泌比较多),但是找妓女(花钱)、找A(要靠朋友再加上网路封锁)和找女友(禁止婚前性行为,宗教及心理因素)都算是被禁止或是不虔诚的行为,而造成有类似假性同性恋的现象出现。而目前听到的比例,大约有3-5%的伊朗男生有类似或完全的同性倾向。伊朗年轻一代对这样的话题不会太反感,再加上非常支持同性婚姻,所以才有办法得到这样的资讯。

如果是看起来没有危险性、无辜或是比较中性化的外国人,很多人会直觉认为他们应该是Gay,不会多加思疑。

 

关于Lesbian,虽然伊朗女生在各项生活权利上都享有比较高的自由度,但在爱情中能够为自己决定的选择其实不多。虽然没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严重(家族父老辈会不论年龄,直接指定女婿),但是一旦父老辈的人做了什么决定,爱与不爱也只能答应他们的决定。 

虽然伊朗女生可以随时跟朋友到街上游玩,但是没有认识太多的伊朗女生,所以只能从朋友的案例中推论是一定有,但是比例上和其他相关事项就不得而知。

 

大抵上,我不知道怎么分辨。但是如果真的遇到性骚扰,第一要保持冷静,第二是一定要做出非常反对的姿态(如果你不喜欢或不舒服的话),第三要开始想要怎么不动声色并迅速地离开现场。绝对不要直接做出让对方难堪的举动,伊朗人很安全,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危险分子存在,不敢说你/妳遇到什么样的人,或是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 

 

最后一点,我们不能因为单一事件就论定,而造成大家对某些地区的刻板印象。还有,每个国家都有危险分子存在,在旅行中如何用肉眼看穿并预防才是真正该学习的。

大部份伊朗人都非常地热爱外国人,都会想办法帮助你,有时可能会用一些类似强迫的方法去帮你找到一台车或是带你去任何你要去的地方,但是总论而言,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热心。

如果拒绝邀请,虽然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如同在库姆的行为,我必须在文章中表达歉意),但也尽可能用婉转的方式去拒绝,千万不要因为感觉到有危险就直接表明拒绝。

 

最后,如果有任何读者对同性恋等议题有兴趣(不多说),或你想找伊朗籍的男女朋友,去伊朗南方,南方大城中的百货公司。(尤以某座城市的最为出名) 

你可以找到你要的东西,小撇步,给大家参考。

*作者绝对支持同性婚姻、异国婚姻和任何人类平权等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