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比赛还是很精彩的,算是这几期里面比较出彩的一期了。(比如第五期是公认的差,灌篮里队员在寝室的部分,完全可以放在花絮不占用节目时长),可是剪辑的恶意还是满满的,其实李易峰领队嘘杨政是工作人员带领的,说这是一种篮球文化,也是主场的权利。于是李易峰就给现场观众做了一个示范,不料被恶意剪辑,一到杨振罚球的时候就放一遍,仔细听就听的出来,每次李易峰呜呜的时候都是声音一样的。而且郭艾伦的「完了完了」并没有说那么多次,也是被多次剪辑的。第六期播完,优酷的弹幕和各大论坛对李易峰的嘘声都上升他本人素质上了,对他各种谩骂,还有说郭艾伦没耐心的。

附恶意剪辑链接

:https://m.weibo.cn/6575459694/4291052560528320

说真的不太明白明明是一档很热血的综艺,为何优酷的这就是系列剪辑却执著于在制造舆论与恶意抹黑领队上?【从这就是街舞里的罗志祥、这就是铠甲里的的郑爽、这就是对唱里的鹿晗,无一不被黑过…… :) 】如果节目踏踏实实的做口碑根本不会低!目前来看,评分还在九分以上,难得的运动综艺。可别因为眼前的一时热度,忽略了节目地本质与初衷啊。身为女生,在之前并没有看过篮球比赛,但因为李易峰领队,所以想看看,没想到反而起了兴趣,看的非常起劲,明白为何那么多男生喜欢打篮球,他们身上充满了活力,也随时都处于亢奋状态,那也是不少男生青春!

总的来说,只要剪辑善良一点。这就是系列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我很喜欢里面的布景。还有就是有人一口一个脑残粉,挺不喜欢的,因为大部分粉丝讲话还是有理有据的,追星的同时大家并没有耽误自己的生活啊,而且这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你并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生活,那么称呼真的非常不礼貌。

铁牛,张宁,这两人简直太强了……好奇他俩单打谁能赢 (?˙▽˙?)

还有一些人提到剧本,我想说的是,很难造假,很难。其实比赛是录制了十多个小时,后期把最精彩的片段整理出来才呈现出最终版那么多的绝杀。就算造假,都是一群男生,很难演出赛事反转时的那种激动,兴奋、欢呼、呐喊,那种一哄而上把胜利者抬起来的场面吧。打篮球的男生都是血气方刚的,真正的强者会为了一次节目而出卖自己热爱篮球的初衷吗?既然上了节目,肯定知道输了很多人会看到,所以断然不会配合剧本故意输球。综上所述,造假很难。

原答:

始终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毫无根据就能对一个人口出恶言,而他的粉丝解释一下就是脑残粉,不要太双标。李易峰何时自诩过自己篮球水平高?他自己都说了自己水平可能还不如球员,只是爱好打篮球罢了。这个节目请了职业的球员林书豪和郭艾伦,也请了流量热度高的周杰伦和李易峰,两两搭配,既做到专业的同时又兼备了热度,何乐而不为?况且搞清楚,他们是领队不是导师好吗?

再者,李易峰和周杰伦都会打篮球只是不能和职业球员相比,他们都爱好打篮球为何不能去参加这个综艺?想看职业的打就直接去看NBA就好了呀!这个节目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让那些有篮球梦想的人来参加的,他们可能不够专业,但是都是热爱篮球的热血青年,是一个综艺节目!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吐槽就别怪别人粉丝去回怼,动不动我看到某人就不想看了,呵呵,那粉丝就送你一句不想看尽早别看了OK?拜拜了您嘞!

还有一件事要明白,选了李易峰就是选了郭艾伦,选了周杰伦就是选了林书豪。不能理解为什么不选林书豪的,难道人家就不能喜欢李易峰和郭艾伦了?没发现领队们在里面和普通球迷一样,看到球技高的会超级兴奋会为他呐喊助威,看到赛事紧张的情绪也会跟著紧张起来,都很尊重球员。所以,说话前请三思好嘛!


「只有三分了。赌一把,最后赌一把。」

在比赛只剩下1.41秒的时候,三分线外的杨皓喆接到了队友的传球。

场上的环境很复杂。他的脚后跟骨裂的伤还没养好,另外两个队友也一伤一弱。而对手是三个身材更加高大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球员,领先他们两分。此刻,可能只有他还没有放弃。

倒计时不足1秒,他稳健地拔起、投篮,然后顺势滑坐在地上。

篮球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压哨进筐的那一刻,全场沸腾。杨皓喆双手指天,躺倒在木地板上,迎接他的是如潮而至的选手们。他们大多并不认识这个斯文安静却连得19分的男孩,但一定要用拥抱和拳头来表达此刻的惊喜和激动。

这是竞技综艺《这!就是灌篮》迎来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杨皓喆的故事不是个例,《这!就是灌篮》播出两期,令人热血沸腾、印象深刻的球员还有很多:高佳铂、艾弗钢、张宁……

关于「燃」的故事要怎么讲,体育赛事、影视剧自然都是最拿手的,但以娱乐著称的综艺节目需要去「提纯」,却不那么容易。

果不其然,「剧本说」、「运气说」围绕在节目播出后的舆情中。但面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时,《这!就是灌篮》的总监制、总策划说出了自己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四次选择,以及做的四个「减法」。

这一切,还要从总策划易骅拒绝明星开始说起.....

  • 热血是怎样炼成的?节目组的减法攻略

「一定不能再让明星来打球了。」

在看了近年的竞技体育节目后,易骅有一次在内部策划会上,坚定地向团队宣布道。

以往这些节目通常会请专业运动员来担任艺人的教练,或者运动员和艺人分组对抗。但演艺明星本身的竞技水平有限,也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用来训练,反映到节目里就是比赛的可看性不足。比赛不够激烈精彩,那么「热血」就无从谈起。

因此《这!就是灌篮》节目组确定了选拔素人球员的思路,也是节目组在选角方面做的第①次减法。

但素人的故事怎么展现?海量的素材是一方面,每一期找到一个核心球员又是一方面。

「第一期杨皓喆那个压哨三分球,我考虑过不让它进的。」《这!就是灌篮》总监制王云鹏说。

她的意思是说,按照剧情真人秀的模式,第一期应该在球未进的时候戛然而止,给第二期留足悬念——也就是让网友们恨得牙痒痒的「孤儿剪辑」。

这个想法是王云鹏最先提出来的,但最后也是她说服了自己,选择完整呈现这场比赛。在反复对比两个剪辑版本后,她认为完整的赛事段落更有利于杨皓喆在第一期把临危不乱的领袖形象立住,也能够让观众保持连贯的观赛情绪。如果真的把进球放在第二期开头,它的感染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我们最终摸索出的原则是每一场比赛都要有一个牵引核心故事线的球员。」王云鹏向小娱再一次强调道。

传统赛事是全景式的记录,观众的关注点非常平均,但是真人秀节目必须要塑造重点人物供观众共情。无论是1V1还是3V3,一场比赛中能够突出讲述的人物不能超过两个,否则讲第三个人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这是节目组做的第②次减法。

为了增加情绪感染力,后期剪辑运用了一些电影化、动漫化的手法去处理素材。

例如在杨皓喆的比赛中,他第一次突围上篮的几秒钟是慢放静音的,直到进球后外界声音才恢复正常。这其实是电影常用的声音表现手段,模拟当时人物主观的感官体验,使观众带入主角情感。在一些关键时刻,节目还会将明星领队和场下选手的反应镜头作为几个静态画面剪接起来,和漫画的分格非常类似。

不过这样的剪辑手段也存在著不被篮球爱好者买账的风险,比如节目弹幕中有很多人都在吐槽进球时刻的慢镜头。一位曾经打过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的男生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篮球离筐比较近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可以判断是否进球的,因此重复慢放使他的观看感受很不流畅。

「我们后期会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克制一些慢镜头的使用,但故事化的真人秀手法不会改变。」对于两方的看法,王云鹏也在取舍。

此外,逆袭反转的戏码固然令人激动,但也引发了「节目是否有剧本」的争议。一部分网友认为「综艺节目都有剧本,何况反转这么多,一看就是设计的」,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篮球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说有剧本的都不懂篮球。」

「海选共有44场比赛,最终播出的只有11场,肯定要挑选格外激烈精彩的那些。」王云鹏表示,节目中比赛呈现出的戏剧性其实是素材精选的结果。「如果真写了剧本,他们要在现场160多个选手、300多名工作人员面前一遍过,还得压哨进球、三罚三进,那演技和球技未免也太好。」

总策划易骅则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说,《这!就是灌篮》不仅没有剧本,反而还刻意减少对选手行动的干涉。

在录制现场,上场顺序、挑战对象都是没有安排,即时发生的。导演组没有严格划分座位区域,也尽量少地去打断录制。而这,也是节目组在设计过程中的第③次减法。

选手常常四处走动热身,甚至饿了可以随时去休息区吃东西,坐累了还会趴在地板上看。「现场氛围不像演播厅,更像一个线下篮球大party。」易骅说。

这给素材整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王云鹏告诉小娱,「我们后期看到这个素材量是非常崩溃的。一共160多轨的音频,有的人可能一天只讲了两三句话,有的人一天都在讲话,中间只有三四句可以用,这些都是从海量素材里面捞出来的。」选手上下场经常变动位置,要在60多个机位的视频素材中找到与音频对应的画面非常困难,因此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这部分的对照工作。

但另一方面,相对自由的录制环境也提供了大量可以用来展示选手丰富个性的素材。例如高中生夏浩然骑在张宁脖子上的镜头,就为张宁后面急于求胜、带弟弟晋级的行为做了铺垫;寂寂无名的高佳铂坚持到最后一刻、打败路人王冠军平常心后,篮球少年们一拥而上共同庆祝的镜头也成为了节目中的一个情绪高潮。

  • 热血综艺早就不是新鲜事?专注于一项运动!

热血其实是竞技体育共有的属性,因而以此作为标签的竞技体育真人秀并不少见,近年来就有《阳光艺体能》、《来吧冠军》等多档综艺节目面世。只不过,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不容易。

《阳光艺体能》以跆拳道、游泳、篮球为主要项目,《来吧冠军》十二期节目中则每期都更换一项运动——看似能够尽可能多地吸引不同圈层的观众,事实上也削弱了每一种运动的感染力、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就是灌篮》与之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专注于篮球这一项运动上。可以说,这是节目组在主旨上的第④次减法。

易骅表示,《这!就是》系列的前两档节目给了她这样做的信心——街舞和铁甲都比篮球更小众一些,但也都成功突破了圈层。「不要担心小众,要先做对、做专业。」

王云鹏认为,不同的体育项目规则不一样、硬体要求不一样,没有办法套用同一个模式去做节目。但是一个项目能否综艺化,有几个基本的考量因素:一是运动本身的观赏性,二是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综合这两点来看,篮球在中国可以算是一个最优选。

既然决定了要专注于篮球这一项运动,那么节目组决定深挖更专业的素人球员而非明星。

之后团队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用户调研、篮球产业调研和全国范围内的球员摸底。有一位球员在第一次被选角导演联系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第三次联系的时候已经上了大学。他都忍不住问:「同样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三年,你们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录?」

即便节目中难免需要一些所谓的「综艺咖」,最终他们也要通过比赛中的表现打动观众。第一期节目中,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高佳铂又唱又跳,甚至戴著滑稽的面罩说要保护脸,但面对路人王冠军平常心毫不退缩,最后三罚三中,实现了一场漂亮的逆袭;第二期里,身材瘦削、还穿著一身蜘蛛侠衣服的艾弗钢不按套路出牌,但三分球极准,根本不给对手防守的机会,最后赢得了比赛。

  • 为什么要热血?正能量、无风险,不过时的审美取向

经历了《中国有嘻哈》多位选手被电视台「封杀」后,《中国新说唱》前所未有地「lovepeace」;《创造101》粉丝集资跑路导致广电总局下发「最严限秀令」,隔壁的偶像练习生们也受此影响停录部分综艺。

在文娱领域,公权力的重拳随时可能出击。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什么比高举体育、热血、励志这些正能量大旗更加安全了。

除了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这!就是灌篮》还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所渴求的审美需要。「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很美丽很性感的男性形象,我们这160多个钢筋直男有他们完全不一样的视觉魅力。」王云鹏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说。

有网友表示,看《这!就是灌篮》让她想起《偶像练习生》——同样是一群年轻的男孩,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而努力在比赛中生存下去,并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这种属于青年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只是《偶像练习生》传达的情绪相对细腻,而《这!就是灌篮》的表达则更加直爽酣畅,就像是艺术生和体育生的区别。

但事实上,篮球少年们可能不止是偶像练习生的同类替代品。

如果说观众投射在偶像练习生们身上的是爱情幻想,那么投射在灌篮少年们身上的就是激情与梦想——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对理想恋人的想像各不相同,但追逐梦想的渴望是不分性别、也不会动摇的。

就像28年过去了,《灌篮高手》新装再版的消息还是会登上微博热搜,三井寿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仍然会令无数人热泪盈眶;就像两周前,日本甲子园全国大赛中的棒球少年们用他们笑中带泪的青春故事刷屏朋友圈,引得一众网友纷纷感慨自己的少年时代只有偷偷摸鱼的补习作业,却没有拼尽全力的赛场。

滚烫的青春,永远不会缺少观众。


身为电视台编导并且打过CUBA,整体评价难说,刚看完第六期,说几个感受吧。

1-剪辑好了一些,没那么碎了。有人说回放太多,其实正常,NBA的好球不照样回放n次吗?漂亮的动作真正爱篮球的朋友肯定是愿意看回放的,杨皓喆前几期有几个漂亮动作我甚至是拖回去好几次慢放的。

2-剪辑,解说,观众都不懂球,这点有时候会减分。比如剪辑不知道究竟什么技术动作是好看的,只会回放进球。

解说有一次说一个被侵犯的球员趔趄了一下有演员性质,但是打过球的应该都知道那个肘部推胸口的动作确实对持球者影响很大。

观众太不懂球,应该是学校不要钱拉来的或者50块一天的那种,为了好看全是女孩,只会"哦""啊""耶"。不是打心底的热爱,气氛就差很多。

3-张宁有点飘,打的和CUBA时有差距,心态也有一些问题,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但是没做到。

4-皓喆兄防守问题暴露了,防守意识和侵略性都偏弱,被晃转身空位不补防等问题出现过多次。说实话这个防守水平在cuba应该是偏低了,而且这场比赛总体偏软,没发挥好。

5-大东我觉得可以回家了,还有夏浩然。

6-老乡冯瀚圃几乎没上场啊,其实作为CUBA西北王太原理工大学的内线,应该是节目内线选手数一数二的了,可能也是这期规则受限吧,期待他后面的发挥。

7-杨政争议很大,对他不了解,但是这个绝杀没的说,包括加时赛的表现,确实是有实力的。不过确实说话上有一些问题,是太real还是太梗不了解也下不了定论。

8-关于弹幕说"剧本"的,我觉得很可笑。

很多人也为此气愤,因为你说我们热爱的东西是假的,就如同你说我们热爱的歌手演唱会高八度是假唱一样,属于污蔑。

并不是超出你想像就是剧本就是编排,NBA绝杀有多少,一个赛季下来绝杀集锦都要几十个,难道都是剧本?

这种人无非不思考的loser,因为前几年综艺盛行大家感叹综艺节目好看的时候,有人爆出是剧本,这些跟风的记住了,觉得说剧本就像看透了本质能一鸣惊人,一看到综艺就有剧本,真的是不动脑。

真人秀啊相亲啊等很多综艺,确实是有剧本的,我也写过。但是《灌篮》,真正打过球的就能看出来。最多导师的言谈上,选人上,噱头上会有一些建议,但是比赛,绝对出不了剧本也没法出剧本。真按剧本来这么多爱篮球的傻小子们真是影帝级别了。还有现场那么多观众和球员,《灌篮》的保密工作也是FBI级别了。

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垃圾篮球电影篮球节目,终于有一档能让我看完并且追下去的了。对于篮球爱好者已经很不错了,且看且珍惜吧。


为了黑而喷才是最骚的。

一个综艺节目,有干货(参赛者,专业运动员),有流量(还是有水平的流量),我觉得挺好看(我本身喜欢足球)。

第一集看下来也没觉得李易峰哪里有问题。很热爱很真实,加上最近他的电影表现不错,隐约还有了些好感。有的人黑的我看著都尴尬,说什么实力,说什么要看纯粹的篮球,真特么能装逼,那你们为什么不喷杰伦啊?杰伦一直说要找花俏的不是吗?想起了前阵子鹿晗跟足球的事情,也是被一顿喷,就算别人是流量明星作品不行,难道就不能热爱运动了。何况据我的了解,这两人的足球篮球水平还是比键盘侠们强很多的。

麻烦你们这些所谓的直男癌不要给我们直男招黑了。


终场哨响,第一季《这就是灌篮》正式结束,但谁赢谁输,其实并不重要。

如果说《灌篮高手》开启了很多少年对于篮球的热爱与向往,那《这就是灌篮》告诉我们更多的则是,成年后的艰辛和不如意。

这是档篮球真人秀综艺,选手大多是18-26岁的青年,他们有的在打著商业联赛,有的在篮球和常规职业中做著抉择,有的只是业余打一打街球、过上了柴米油盐的平凡人生。

他们在同一个节目里竞争,每个人天赋却参差不齐。有的人从开场就是主角,有的人只能努力抓住每一个表现的机会来获得掌声,甚至可能都不是一个进球,而只是一次拼抢、一个防守。而结果呢?往往也是主角获得了胜利。动画片里是正面角色获胜皆大欢喜,但现实中,没有人是反派。

这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很像?我们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生活其实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一帆风顺吧。

这也是我认为《这就是灌篮》的最大魅力,它展示了人一生中会遇到的竞争,机会,规则,意外,争议,服从,牺牲,反击,练习,坚持,瞧不起,等等等等。

以篮球之名。

《这就是灌篮》不同阶段的赛制其实非常复杂,但篮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赢。可就像我们日常的生活一样,在奋斗的过程中,有辛酸、有委屈、有牺牲、有不公平。作为一档自带放大效果的综艺,《这就是灌篮》则将这一切拆开,呈现给我们看:

你一定会经历竞争,甚至对手比你强大数倍:

你也可能会被看不起,甚至,被嘲笑:

你可能之前被忽视,有了一个机会便视若珍宝:

你也可能会遇到意外,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所有能量:

你有可能会被牺牲,为了集体的利益:

你有时候会冲动,不顾一切后果:

你有时候要学会接受,因为一切自有规则:

这些,早已超出一个综艺节目带给人的视觉愉悦,而是一项真正的运动彰显出的人生道理。

很多朋友看球只看NBA,最容易关注到的是灌篮和球星,但小人物的努力和挣扎,却很少人能看到;很多人会嫌CBA没有NBA般的速度和快感,但每一个联盟都一样,有天赋溢出的明星,就有干脏活累活的角色球员。并不是《这就是灌篮》的球员有多么高超的技巧、打出了多么高水平的篮球,才有这样多的故事可以说。而是篮球本身,每个篮球联盟本身,就有这样复杂而真实的情境,只是一档综艺,会将这些放大,再放大。

如果没有这档综艺,不打篮球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关注一群普通少年的比赛,也无法从各种细节中感受篮球的魅力,这魅力在于竞争、在于规则、在于挑战、在于可能性,更在于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场球赛,而从这项运动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味人生。

优酷为其中的一些球员专门制作了纪录片,球场下,他们再次震撼到了我:

大东,一个在节目中因为一句「我和铁牛四六开」而被网友嘲讽的大个子。铁牛被认为是节目中最强的中锋,而大东这句话被认为是,不自量力。但实际上,大东的身世和经历更加不容易。他半路出家开始打球,没有家庭的支持,在外打球时母亲罹患癌症。

他渴望进入职业联赛,但当时18岁的他却处处碰壁,被拒绝的理由是「年纪大了」。

不了解职业体育的人可能会困惑,但实际上在中国职业体育就是「少年功」,18岁已然错过了开始职业训练的最佳时机。

晏旭,一个在节目中以耿直、坦率形象示人的球员。他在少年时期和郭艾伦、周琦、韩德君这些国家队球员都是队友,但如今的能力和地位却与他们有天壤之别。他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年龄,体制,说白了就是这两个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下很多有天赋的孩子最后无球可打,无队可归,最后日趋平庸。晏旭在因年龄问题无法打球的日子,渐渐消沉,被委派到遥远的四川。

他也努力了啊,他也醒悟了啊,可惜一切在命运的鬼使神差下,不可挽回了。他终究无法和他曾经的队友站在同一片赛场上了。

在中国,像晏旭这样的球员不知还有多少。

陈登星,一代野球扣将,MIC领军人物。在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了6年,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辞职,以热爱的扣篮为生。听起来扣篮是多么的霸气和潇洒,但背后付出的,是无数次的训练和逐年累积的伤病。

他今年32了,连职业球员在这个岁数也进入了身体的下滑期,他还能扣篮多久呢?陈登星说,只要他还扣的动,他就能飞。

我只是举了三个例子,但其实每个一直在这条路上坚持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难和汗水。你只看到他们翱翔天际的一瞬,那是他们用摔倒无数次、练习无数次、对抗无数次换来的精彩。

其实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都发生著这样的故事,但篮球乃至更多的体育竞技,因为其独有的对抗、竞争、团队合作、重复练习,让这些球员的故事更有魅力:

有人告诉你

你不要幻想

以你这样的天赋

你做不到

但你偏不信命

你不会在乎他们的声音

因为只要你打出来了

那些质疑的人都会闭嘴

你也曾犹豫过你的选择

但你还是坚信你的热爱

就算选错了

也要跪著走下去

你几度在枯燥的练习中想要放弃

但你记起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给自己一个交代

给梦想一个交代

这过程当然很难

但你坚信你可以

你获得了偏执与坚韧

这是篮球这项运动对你的最大馈赠

回头想想,是不是《灌篮高手》在我们的人生启蒙中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只不过《这就是灌篮》中的小伙子们,他们既不是NBA赛场上闪耀的球星,也不是动画片中的完美主角,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在另一个领域为了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奋斗的年轻人。

所以他们的故事才更真实,更鲜活,更能激励人心。

我很感谢,在我长大的时候,在我需要面对人生风雨时,我的身边出现了这档节目,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灌篮高手》。

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中,不只有成功和荣耀,不只有坚持和奋斗,还包括接受规则和信任队友,包括保持冷静和制定策略,甚至还包括,接纳自己的平庸。

就像灌篮只是篮球比赛的少数瞬间,更多是争抢篮板、贴身防守、上篮得分,甚至是投篮不中,这些才是常态。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所以这不是一碗以篮球为名的鸡汤,这映射著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庸常。

Basketball is Life.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