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快到夏天了,还没到 「三伏天」,气温已经热skr~人了。和气温一样热的,还有药店卖的「三伏贴」。

天一热,「冬病夏治」的说法就甚嚣尘上,这其中又以「三伏贴」最为火爆。

随便一搜,果然又到了「三伏贴」开车的时候。

中国民间流传:三伏天要贴三伏贴。据说这个三伏贴疗效甚好,堪称神药。

那么今天 Dr.X 就跟大家说说: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呢?

为啥要贴「三伏贴」?

随便搜索「三伏贴」的信息,最常见的,就是「冬病夏治」理论。

某中医公众号「科普」: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

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治未病」 的重要手段。

听起来似乎颇有几分道理,让家长迫不及待的掏钱。但无论是怎样动听的说辞,最基本的道理还是一样的,「冬病夏治」也好,「伏前加强」也好,证据呢?

很多读者可能会说,这是属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治疗方法,你们西医不懂就别瞎叨叨。

中医就不能用现代医学标准来评判?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数学、物理和化学,那么存在中数学、中物理和中化学吗?在疾病治疗方面,为什么不少中国人却坚信咱们有一套不同于所谓西方医学(实为现代医学的谬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呢?

我认为「三伏贴」并不神奇。

因为「冬病夏治」涉及的范畴甚多,比如最常向儿童推广的「止咳贴」。

1.没有入选治疗指南

查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在其治疗部分没有这个「止咳贴」的半点儿影子,如果真如某些所谓专家所言的「疗效显著」,为什么在这样权威的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指南中毫无踪迹呢?

2.咳嗽有自愈的过程

对于「止咳贴」,有些家长给孩子贴完,说冬天确实少了咳嗽,有效。某中医博士的言论流传甚广:「一般而言, 连续治疗 3~5 年后,机体的抵抗力就能得到较大提高,冬病的发生会明显减少。

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咳嗽这种症状是具有时限的呢?当孩子本身是由幼儿到童年至青春期的发育过程,这期间即使不用任何药物,其总体发病率也是逐年走低的。

患者往往会觉得是贴了神奇的三伏贴,所以才没有再发作咳嗽,从而现身说法的向周围朋友推荐,造成了跟风效应。

3.不考虑实际情况全国通用?

止咳贴有言:

用于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每年农历「三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

这难道不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病人,针对性的给药吗?南方北方的气候条件一样吗?不同人的咳嗽原因也相同吗?贴膏药还得看黄历选吉日?过几天再贴行不行?

以改善整个人体的抗病机能为目的,比如像规律饮食、锻炼身体这类基本的措施,何需挑什么春夏秋冬!

这让我想到鲁迅文章中,中医寻找原配的蟋蟀给父亲看病。还有传说某种药材的采割,必须在某月的月圆之夜,采药人需以棉布包鞋底,勿使脚步的响动惊了药性,更需以极快之刀割取,否则走了「元神」药效不佳……

凡此种种,实乃故弄玄虚的闹剧,无非是为了增强病者心理暗示的效果。

想给孩子「三伏贴」前,先看看这些图

多数儿童贴上三伏贴后被化学灼伤

除了对治疗疾病没有用外,三伏贴使用的某些成分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贴上就会感到发热发痒——这可不是「药效」,而是皮肤受到了刺激的反应。这样的药膏长时间接触皮肤,很容易导致药疹、天疱疮、刺激性皮炎和化学灼伤等等。尤其是孩子皮肤娇嫩,更容易因此受伤!

本来想通过三伏贴治病,结果没用就算了,反而惹得一身的皮肤病,这你都愿意?

Dr.X说:

生病了不相信医生制定的专业治疗方案,妄图通过每年贴几片三伏贴就治好,那是痴人说梦。

请相信科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