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横向既有干线铁路主要是指陇海线和沪昆线,这其中,陇海线是最为重要的横向既有干线铁路,包含三省会(郑州、西安、兰州),铁路枢纽徐州以及港口城市连云港。

对比之下,如果沿江修建既有干线铁路也有类似的经济效益,沪宁段借用既有京沪线沪宁段,新建南京(包含合肥联络线)~九江(包含南昌联络线)~既有武九线~武汉。之后由于地形导致修建困难原因可借用既有汉丹线襄渝线连接重庆。这样一来,通道连接了两直辖(上海、重庆),四省会(南京、合肥、南昌、武汉),铁路枢纽襄阳。


第一次修改,以下针对严格沿江铁路。

难修啊,而且还会被水运抵制,另外有水运的条件下对铁路的需求不是很大,还不如修到更需要铁路的地方去。

难修一说是针对武汉往上游去的铁路,可能到宜昌还算好修,过了宜昌往重庆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峡,一路基本上都是深槽河道,两岸的山体坡度也不是那么适合修,而且河流支叉多了还得考虑架桥的问题,另外还得担心发大水会不会淹没铁路的问题,所以川汉路到现在才算通过换皮的方式完成修建。

修出来另外一个要担心的问题其实已经在上面说了,宜昌下游河道经常因为洪水小范围改道,铁路沿江修了,怕不怕水毁问题?而且从下游开始支叉分流汇入长江的江面很宽,铁路跨支流的桥一修就得上千米长,放在那个年代有没有技术能力解决?

另外就是因为河道走向导致的绕路,还拿武汉到宜昌举例,长江大致走向是武汉到湖南岳阳转个大弯去宜昌,为什么铁路非得跟著河道这么绕?所以武昌往宜昌去的客专就是尽量走直线,顶多也就带个荆州而已。

修铁路是需要考虑成本的,在长江中下游修建紧贴长江的铁路基本上就是干绕路,又不是需要展线,为什么要跟著长江河道兜圈子?

分割补充

其实铁路沿江目前也算沿著吧,只是离河道几十公里而已,估计也有考虑长江涨水问题,那么离潜在淹没区原点也不是不行。关键问题还是当时长江航道并没有过于繁忙,修铁路的意愿不大,但是技术难题不少。所以懒得修了而已,修也选择离江面较远且交通不大方便的地方修。

沪宁就是典型,沪宁河道基本上是弓背,而铁路基本上算弓弦,少绕不少路,那为什么非要离得很近呢。


从铜陵到九江的铜九铁路,它的通车时间是在合武客专(宁蓉线合武段)之前的,但它只是比合武客专早了一小点而已。

武昌到南京的普速车(经由武九-铜九-宁铜铁路)从2008年9月开始开行,在2009年4月合武客专通车以后没多久即宣布停开。

在合武客专(宁蓉线合武段)通车之初,各类新闻媒体确实曾经在宣传中说过:在陇海线和沪昆线之间有一个南北宽度达700公里的区域缺少横向(东西向)铁路通道,但是实际上这个区域范围内早在2004年就有了宁西线。(只不过当时宁西线的起点站暂时为合肥)

另外,请留意一下湖北大冶到江西九江市九江县沙河街北站(原名毛家桥站)的大沙铁路(现已与武大铁路合并,改称为武九铁路),这段线路的走向基本和长江干流平行,全长为129.35公里,自1983年5月18日动工,1989年6月1日全线贯通。(1990年10月1日,武大线与大沙线接轨,改称武九线,随后旅客列车开始营运)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期间,「中取华东」铁路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当中,规划的东西向第一通道是上海-杭州-株洲,而东西向第二通道的走向就是大冶-沙河街-向西。

最后,纠正题主的一个说法:我国既有线铁路的横向(东西向)干线通道,在陇海-兰新线和沪昆线以外,还有一条京包-包兰线。


一个是长江曲折。

一个只要原因是地形限制,宜昌到重庆之间是三峡,要建铁路需要足够的技术和钱做支撑。武汉-荆州-宜昌之间以前经常会首洪水影响。所以以前川汉铁路是武汉-襄阳-安康-成都这样北线绕一大圈。

武汉下游鄂东-皖南山区修建难度也很大


典型的沿江铁路,就是闽江旁边的峰福铁路。

峰福铁路自建成以来,几乎年年中断。一边是山、一边是江,很容易发生滑坡之类的问题。这种铁路只能尽量桥隧化,才能稳固一些。以前是修不好沿江铁路的。

有机会是因滑坡,泛滥等问题导致没有沿长江铁路出现


陇海线最重要?沪昆就算不算长沙南昌也有三省会一直辖,算上擦边而过的长沙和南昌就有五省会一直辖了(况且现在沪昆高铁已经进了南昌和长沙),不加上兰新,陇海线拿头比?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