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以前小时候,妈妈总说睡觉前千万不要玩得太过于兴奋或是从事大量的运动。一直不太能理解到底是为了什么,总想说这是大人不让孩子出去玩耍的借口吧!然而夏天有一晚的表现著时让我吓到甚么平安符、盐米水(听说驱邪使用)、骂脏话!?等等一切的方法我都用尽了,才明白这是传说中的「夜惊」。

先来说说那晚到底是发生了甚么事情吧!

六月份的傍晚很适合到公园或是操场走走,自从有天带了夏天到附近学校打篮球后。她便爱上了打球的乐趣,幼稚园下课后总会嚷嚷著今天打球好吗?坳不过小妮子的苦苦哀求,换上了球衣,我们就前往操场投投球跑跑步,正当为娘心里在想「今天夏天居然足足跑了将近两圈操场,以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来说相当的厉害了。」

回到家里果然九点不到就自动床上躺平,正当我心里开始雀跃拿出了点心,此时听到了尖叫般的哭声,这个时候约已经熟睡了两个小时。冲进房里一看,夏天眼睛睁得大大的,哭喊著不停。

当下见到这般情景立刻抱住了她,先摸摸头看是否有发烧、肚子是否有胀气,看似一切都正常。但夏天依然拳脚不停地挥舞在空间,睁著眼睛尖叫,怎么呼喊她都没有任何的反应。

我慌了,这难道是大法师的剧情吗?

前后安抚了近半小时,没有任何一点改善。任何的民俗偏方、科学方法一切都用尽了,依然停不下来她歇斯底里的状况。直到大概一个半小时后,她睡了,我累了。

上网查查才发现原来我遇到的是所谓的「夜惊」

「夜惊」night terror

顾名思义就是睡觉睡到一半,忽然表现得非常惊恐。像是鬼片一般的剧情,目前科学上还没有任何的合理解释,只知道好发在12岁前的孩童,随著年龄增加慢慢减少,大多是在2~5岁间比较频繁。一般发生的时间约在熟睡阶段,也就是睡著后大约2~3小时间。发生时间大约落在「该一下、10几分钟甚至1个小时以上」

处理方式

如果孩子在睡眠中尖叫,先不要急著立刻抱起,先观察轻轻给于安抚。如果贸然移动或是抱起很容易造成当下的睡眠混淆,加深孩子当下的恐惧感。我自己的经验是陪在身边,利用孩子熟悉的奶嘴、小玩具(玩偶)、小被被先增加安抚的功能,轻轻著唱著熟悉的歌曲。通常会比较快有所改善,如果是透过移动的方式,反而适得其反。

预防方式

(1) 避免睡觉前大量的运动,脑中的脑内啡会让孩子无法冷静下来

(2) 避免过去使用3C或是看太多的电视,影响睡眠的品质

(3) 有时候感冒的时候,服用感冒药水也有可能有此现象产生

(4) 鼻塞、咳嗽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夜惊反映

2.jpg

其实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不要轻易的移动睡眠的空间造成孩子的不安稳。必且严禁睡前运动、使用3C产品、平板电脑,这些跟大人睡前需注意的事项没甚么不同。

如果隔天孩子忘了也就别主动提起,最后父母或照顾者多多给予些安全感,睡前说个故事、来个拥抱,都是可以降低夜惊或是噩梦发生的机率不错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