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一遍,都那么有味道。很多细节都值得慢慢品味。

舞王跳舞,舞王开包吸毒,两黑帮在工作之前聊「男人给女人脚底按摩」,马沙贿赂Bucci打让赛的对话,Jack Rabbit Slim的设计,等等。 要说遗憾,可能就是Mia的演技稍弱,尤其跳舞一段,跟舞王的那种气质完全不能放一个舞台上! 可惜昆丁之后再也没超越这个高峰了。

错综复杂,却不杂乱无章,看来纠结却不让人找不到头脑,只是要稍微费一下神,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让我屡屡思路,嘿嘿这会刚有点头绪就来侃一会儿。

具体的故事结构发生在抢饭馆,取货,陪老大女票,地下拳赛,然后再回到抢饭馆那天,故事在整体结构的控制之下,信马由缰,却没乱了套,每一个故事看上去毫无关系,却在某一个瞬间发生在同一个时空,顺便让鬼才昆汀秀了一把技能。

从暴力杀虐开始到暴力杀虐结束同样一段话却发生在不同的的结局,我们经历这个故事似乎导演意图让我们看到升华是怎样完成,我们在参与,思考,总结。人生迷茫,吸毒堕落,懵懂爱情,虚伪人世,放肆还有回归,就像朱尔斯说的我终将想苦行僧一样去生活思考知神让我停下的那一天!


我做了一个关于《低俗小说》的深度解析,不敢说最全,最深度,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70c0000497f8ba78a2c", "media_id": 1584914705015821, "vname": "u4f4eu4fd7u5c0fu8bf4.u77ed.mp4", "vid": "527dbc786d684a92ae49243a225273bc", "vu": "527dbc786d684a92ae49243a225273bc", "neardup_id": 823266915298878232,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70c0000497f8ba78a2c",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905000a6ec3a97f41e4", "thumb_width": 640}],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492709897161933325,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21090273},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41901075},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4677558}}, "duration": 274, "user_id": 77170060388, "group_id": 6492709897161933325, "md5": "7a44dcc64fe648938f365a05992088ff", "hash_id": 823266915298878232} --}


《低俗小说》在1994年击败了大师基耶洛夫斯基的《红色》,夺得了代表艺术电影最高殿堂之一的戛纳金棕榈大奖,这件事于导演昆丁塔伦蒂诺、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电影」和国际影坛而言,都是一件大事。

片名叫pulp fiction,其实就是美国的那种低俗的,廉价纸张印刷的消闲杂志,剧情大多拳头枕头,各种骇人听闻刺激感官的消闲文学,如果类比国内,可能有点接近《知音》和《故事会》的风格。从片名已经可以知道这部电影的基调,里面的故事线索的荒谬性、昭示命运的滑稽程度、暴力和情色的随意性和必然性,场景和台词的俚俗程度,还有奇异的「环形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符合片名的基调。因为吸毒过量而丑态百出的情妇,阴差阳错被无名小卒强暴的黑帮老大,为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的暴戾拳手,杀人之前总要来一段圣经的黑帮杀手,还有向往雌雄大盗生涯在小餐馆开启亡命天涯之旅的情侣,马路上莫名其妙被走火散弹枪爆头的混混,冷酷精干的黑帮解决问题专家狼先生等,他们的命运就如同低俗小说那些奇怪的结构一样,扭结、杂糅、融合到一起,曾经当过录像带租赁店伙计的昆丁还在片中对诸多经典进行了戏仿和嘲弄,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呈现出了虚无、市井、以荒谬昭示真实的众生相,提供了一套非常后现代的浮世切片。

抛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不去比较这种打破叙事审美疆界的片子和传统的拷问人性、哲理的经典艺术大师电影之间的优劣,单从《低》所拓展的电影可能性的角度,以及它形式和内容结合的角度,至少在二十多年前,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它的存在,在电影史上有特定的意义,如果以当下的,二十多年后的作品去和它比较脑洞,比较创作上的独特性也是不妥的,《低》本身也不应该作为一部孤立的作品进行评价,更不应该以它的艺术技巧和其他艺术形式(比如文学)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毕竟当时,不管从审美还是形式上,它都算是划时代的。


玩低俗?你差太远!

葛颖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10分钟看完2017上海电影节爆款电影《低俗小说》。在文末留言赢取6月18日13:00《月光男孩》同声评论场电影票。

上海电影节开票三天了,先来播报一下热点笑料。

开票前各种小算盘打得美滋滋,上午看这场,下午看那场,晚上看这场。

实际上……你发现自己哪场也抢不到。

为什么别人都有那么多票我却买不到!

各种关系户囤票也就算了,竟然还高价卖!

100块?你是猴子请来逗比的吗?

《昼颜》见面会场网上炒到5000一张好吗?

小编一个人加入了8个求票圈。然后发现……

今年的求票难度高到没有一点PS技术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有卖身的。(转各大微信群,版权归网友所有)

有温馨的。

还有威胁的。(这位朋友你能求到算我输)

这张被各大转票群疯传,设计者是谁?来我们公司入职吧。

真的都是活生生被逼成了段子手和哲学家。

有网友还制作了一张详细的电影院「空调指南」

告诉我,还有什么你们做不到的……

其实电影节最重要目的从来都不是满足影迷观看经典、观看老片的需求。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它打响口碑的应该是主竞赛又来了哪些大师导演的新作、交易市场的成交量又爆新高。

显然,上海电影节电影票交易市场比电影交易市场繁荣得多。

好啦,看完热闹我们今天还是要来继续推荐2017上海国际电影节爆款影片。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葛颖

众所周知,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让影迷津津乐道的「大年」,这一年王家卫拍出了《东邪西毒》,刘镇伟拍出了《大话西游》、迪士尼拍出了《狮子王》、法国拍出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美国有《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

1994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一向最崇尚艺术和诗意的法国人,没有选择波兰名导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艺术电影《红》,而是把最高奖金棕榈颁给了这部非常「低俗」的电影。

1994年,世界电影界目睹了一个鬼才导演的诞生,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先锋气质的走向。

《低俗小说》不止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名声,更是入围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800万的成本超过2亿美元的票房,也堪称票房奇迹,制作发行这部电影的米拉麦克斯(MIRAMAX)从此成为了独立电影届的风向标。

低俗小说是美国一种印刷质量较差的刊物,没文化的人看的东西,经常出没于马桶之上。其实就是昆汀导演对自己这部影片的自嘲

影片由几个小故事构成,以这场短暂的「笨贼夫妻」对话为开头。这部电影的一大牛逼之处就在于它的环形叙事结构。

主要角色是文森特(约翰·屈伏塔饰演)和朱尔斯(塞缪尔·杰克逊饰演)两个马仔。这两个马仔非常有意思,杀人前还在讨论麦当劳和马杀鸡,基本上视杀人为儿戏。

后来有很多导演抄这种处理,在杀人前的这种话痨状态,聊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鸡毛蒜皮。《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两个杀手马仔尤其神似。

「笨贼夫妻」的场景在电影结尾处再次出现。两人打劫餐厅,撞上刚杀完人的黑帮马仔文森特和朱尔斯。

早上的催债任务,朱尔斯和文森特刚好死里逃生,敌人左轮手枪的6发子弹全空。

这样的一次经历使朱尔斯这个有信仰的人,突然觉得这是上帝对他的某种启示,告诉他说:「你应该金盆洗手了」。当然文森特并不信这一套,觉得只是运气。

朱尔斯特别喜欢圣经里的一段话:邪恶的敌人以他们的暴虐和专制让正义的人们感到四面楚歌……当我将复仇之火射向你的那一刻,你会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耶和华。

(圣经里并没有这段,这是昆汀自己瞎改编的)

在影片一开始,朱尔斯说这一段是要杀人。

但是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一向只管杀不管救的朱尔斯放走了笨贼夫妻。

这一段圣经变成了他的宣言。

这段宣言看似是对著对面的小混混说的,其实是对全世界、对旧的生活规则说的。朱尔斯代替影片当中那些牛逼的黑帮人物,向这个世界宣言,这也是整个影片的高度所在。这部影片所呈现的世界观,和之前所有的黑帮片不一样。

这番新宣言的内容说的是:原本我们总是怪罪这个世界,觉得我们是无辜的,我们是好人,这个世界太邪恶。但是现在翻转过来,这个世界是弱者,我们是恶人。

这群黑帮青年意识到了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恶人,这种意识改变了和拯救了他们的命运。

这段话带有非常的大慈悲心理,也是有一定宗教高度的。

真正的恶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面,我们要做斗争的永远是自己,而不要去怪罪这个世界。

文森特和米亚这对男女,一个是老大的女人,一个是老大的手下,明显有著交往禁忌,却在一个夜晚互相调情。这是这段故事最大的看点。

这段小故事是被影迷最津津乐道的一段,也被后世无数导演大抄特抄,其中包括周星驰。

昆汀将如何巧妙处理这对男女之间的关系?

米亚是文森特老大的老婆,老大出差,马仔要陪大嫂消遣一个晚上。两人来到了一个极富美国大众文化的汽车餐厅。

初次见面,并且听说前一任陪大嫂消遣的手下被老大从四楼扔了下去,文森特紧张得不敢和米亚对视,但是米亚却一直在挑逗他。

这里用两个小道具——奶昔和吸管,就把男女初次交往的感觉表达得非常准确。

文森特想要尝尝米亚5美金的巨贵奶昔,他准备沿杯沿喝一口的时候,米亚让她用自己用过的吸管。

相当于米亚在鼓励他:咱们间接接吻吧。

所以他们开始一点一点接近。

片中最著名的桥段之一就是文森特和米亚的这段扭扭舞。

这一段舞,充分地把90年代洛杉矶青年人的精神状态跳了出来。

米亚先进攻,文森特抵抗,然后文森特转守为攻。

女对舞其实就是相互撩拨通过跳舞,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拉近了。

这段舞蹈在拍摄的时候原本有舞蹈老师,最后实拍时两位演员要求放开一舞,最终成就了影史最经典的一幕。

他们跳得实在太好。

男主虽然中年发福,但是身体的协调性是天赋异禀,原本他也是歌舞演员出身,这段舞蹈令无数影迷折服拜倒。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在大银幕上看的机会,一定要珍惜。

餐厅里有很多的电影海报,背景音乐是猫王的歌曲,服务员都cosplay成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人物,有范伯伦、佐罗、玛丽莲·梦露、詹姆斯·迪恩。

餐厅里的服务员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物。

范伯伦是90年代一位以模仿玛丽莲梦露而出名的女演员,但是我们看到的影片中的范伯伦依然是由一个演员来演的,所以大众文化的符号是不断地被模仿的

文森特和米亚回家,已经是非常亲密的状态,米亚披著文森特的风衣,两人醉醺醺地在玄关跳起了探戈,探戈可谓是男女调情专用舞蹈。

米亚开始摆弄录音机,录音机放著音乐。歌词里唱道:「女孩,你将要变成一个女人了」,这就是米亚现在的心声,她觉得我马上就可以把文森特拿下了,有意思的是这里文森特在厕所不断地冷静自我。

谁知和和美美的一晚,突然发生了意外事件。

昆汀的剧本最绝妙的就是这样于平静中的陡然突变。

米亚双眼充血,昏在沙发上不省人事,原来文森特以为涉险过关,没有想到她因为误食了厉害的毒品失去意识。这下祸可闯大了。

文森特带著米亚飙车到毒贩家中,毒贩说需要给米亚注射肾上腺素,然而在场所有人都是生手,文森特这一针就是最后一搏,将决定米亚的生死。

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三角形构图,随著后景两个女人的介入,气氛被撩拨到非常紧张的阶段。

肾上腺素注射进去,米亚大喘气活了过来。

这个夜晚真是太酷了,对于文森特来讲,简直就是坐著过山车。

昆丁·塔伦迪诺的《低俗小说》是横空出世的一部神作,今天我们重温这部影片,发现它的气场依然强大,演员们在其中也特别精彩。

把它重新放到1994年的语境中,发现它真的是超前。

《低俗小说》宣告了这样一种世界观:我才是强者,这个世界反而是弱者,所以要相信自己,同时也要敢于和自己心中的恶做斗争。

没有想到来自洛杉矶一个录像出租店的小店员昆汀同志,在漫长的热爱电影的时间当中,渐渐孕育出了这样一番人生感悟。

终究把这番感悟嫁接在了他这部黑帮片上。

《低俗小说》的剧本长达160页,当它交到米拉麦克斯公司的老板哈维手上时,他看了它一眼,说它哪儿像剧本,简直就是电话号码本。

三小时后,哈维从机场打来电话,说已经看了20页,它会一直这么精彩吗?

又过了45分钟,他说主角居然死了?30分钟后,哈维在电话中惊呼:他妈的,我一定要投拍这个片子,谁也别想跟我争。

感谢那么有眼光的老板,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影史的杰作。

END

关灯拆电影

只读经典

国内含金量最高观影服务公众号

最强电影评论短视频


无休止的话唠有伍迪艾伦,打碎时间非线性叙事早有《公民凯恩》,《罗生门》,极不规则的男女主人公有戈达尔,所以很多影迷会说,那么《低俗小说》的开创性在哪?到底牛X在哪?

但如若把这一切新鲜元素统一组织在一部电影中,并且把玩的如此炫酷,在1994年之前就只此一部,昆汀从《落水狗》就一以贯之的暴力美学在《低俗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复古同时又极具风格化,在电影中人物絮絮叨叨不知所以的时候,血腥和暴力就在下一秒出现,对,影片最大程度上给观众心理期待带来惊喜!

还有影片被人津津乐道的圆形叙事结构,没有开始,没有终点,没有主次,一切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发生了,看似独立的三个段落中又通过不同视角的呈现把冲突加强,每个段落的内在张力随时都要爆发,电影里的人,电影外的观众,始终处于精神亢奋状态,这种新鲜感和才气,已经很久没在影坛上见到了,昆丁塔伦蒂诺可谓横空出世!

《低俗小说》无疑是一部作者风格鲜明,充满著天才构思的经典作品,并且这种经典会随著时间的不断流逝更显伟大,在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中流传下来,无论电影艺术形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在电影史中永远会有一席之地!


低俗小说为什么好看,第一次看到就觉的眼前一亮。

跟普通的黑帮电影不一样,你看港片一定是枪战,噼啪噼啪打得热闹。而且人物一个比一个牛气哄哄,看了大家都叫小马哥,山鸡哥,浩南哥。

你在看其他的黑帮电影,比如《教父》跟你讲政治,讲的一个个黑帮老大,都是政治高手 ,上通天下通地,《美国往事》也是这样的,看了之后让你感慨,还有点点羡慕。

《低俗小说》不一样,一开始就给讲了两个小流氓在哪儿准备抢钱。然后整个电影都带著这种基调。

接下来正片开始,昆汀又用了非常搞笑的一个音乐,这部描写黑帮闹剧的电影就开场了。

你开始文森跟朱尔斯出现了,这俩货在车上干什么呢?欧洲是个很有意识的地方,在戏院能买到酒,麦当劳也能买到酒,然后顺势就说你知道法国汉堡叫什么嘛?叫她妈的皇家汉堡。

你会觉得这很无聊,但是这俩货是去干嘛的,去杀人。杀人的路上聊汉堡,就说明,这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而已,聊完汉堡就开始聊弥雅,这是什么就是地下的人在聊上司的八卦。你知道安东嘛,那个叫做恐怖汤尼的家伙,因为跟弥雅做脚底按摩,被骂沙从楼上推下来了,接著这俩货又转移话题了,不谈死人什么的这对他们来说太平常,就说脚底按摩到底等不等于性爱。

两个人意见不和,都走到杀人的门口了,尽然看了看表说,你过来时间还早,咱俩必须说清,脚底按摩到底等不等于性爱。朱尔斯还说自己脚底按摩技术高超。其中的意思你琢磨琢磨,朱尔斯脚底按摩就是脚底按摩,文森脚底按摩就死活xxoo。所以最后文森上完厕说就死了,朱尔斯最后洗手不干了。

好了他们干完事儿了,开始杀人,杀人的桥段,也充满了搞笑。

来来我给你背一段圣经。这一段说明什么,朱尔斯把这种生活当成是正义的生活,然而文森不一样,他觉得这就是一个工作。

这是他们杀人,然后就出现了马沙,这一段全程都是马沙再说,布奇在听,弄的马沙真的是个大佬一样,神秘莫测,厉害的很,可是布奇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儿,转头就把他背叛了。

这个马沙在电影里面一直被人提到,朱尔斯跟文森怕他,他还威胁布奇,最后落了个什么结果。这一段布奇杀人也很好玩儿,配的音乐多嘻哈啊。完全跳戏不知道这是杀人,就是个段子。

其中布奇传,弥雅传,文森传,还有清理车传,就不多说了。直接说结尾,朱尔斯又把他那段圣经拿了出来。最后两个人骚气十足的离开餐厅,配乐又是十分嘻哈。

回头来我们再看这个电影的名字,叫做《低俗小说》,文森的结果,马沙的结果,弥雅的结果都不是很好。只有朱尔斯的没有说,为什么,因为朱尔斯成了普通人,而普通人才是正常的生活,这些黑帮就是来搞笑的,尤其是对那些年轻的时候看古惑仔的人来说,用心看看这电影。他们也许会知道自己的幻想多么可笑,自己的想法多么的低俗!


我不能讲《低俗小说》这部电影为什么经典——因为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它经典。正相反,我觉得这是一部故弄玄虚、形式远大于内容的装逼电影。

昆丁虽然是个美国人,但看他的电影总会让我想起一个香港人——王家卫。

空洞、造作、自我陶醉,而且总带著一股香港人特有的土气。就像一个穿著一身时髦西服但忘了洗头的渔民,就像一盘炒味精。

没错,就像一盘炒味精。

昆丁像王家卫,这事儿其实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另一个也这么认为的人就是昆丁本人。他不止一次在访谈中说王家卫是他最喜欢的导演。你瞧,物以类聚。

不过我不能否认昆丁和王家卫的成功。装逼犯电影还是有很重要的存在价值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给那些想装逼的人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符号式的捷径。

比如在约会中谈到电影,女生问你,你喜欢看什么电影?很多人心里的答案明明是《变形金刚》,但一说出口却成了——《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

如果说希区柯里的后窗在手法,代入感上新鲜了我一把,那么这部电影确实让我能骂个脏话,说句「6,去他妈的」 手法就是拆分故事,看起来像个个故事却环环相扣,当然现在的手法玩的更6,所以不要以此手法将电影捧上去,优秀之处在于,极其繁杂啰啰嗦嗦的无意义对话,没有主角,小人物的化险为夷,一个人在同一部电影里,他先前所一直表现的都是一个不想被人语言上当小弟的真正小弟,但是他一直作为一种类似于主角的方式频繁出现,还有过危险却躲过一节的激情事件,结果呢?在后面,他和先前餐厅里同样是拿著一样的书上厕所,却只露了一面就被「小人物」枪杀。这在电影里面的人物经常出现,不过不同的环境,他也许就根本没被观众在乎,老大呢?表现的是我是黑道我牛逼,结果呢?莫名其妙被基佬给爆菊了,不过同样是小人物以德报怨,小人物就带著单纯的女友骑著摩托车走了,同样,老大的女友,同样是个小人物,不过既体验了生死搬得嗑药竟好运气的活了过来,还玩了杀手汉子…… 即是小人物的小小幸运。

这样一来,影片先前无意义的人物废话便让人觉得理所应当,真实,低俗。对的低俗,去你妈的解读,就是一些莫名其妙相关的人,他们吵吵架,说说废话,小人物们抱著自己幸运开开心。

亮点在于杀手的朋友,同样杀人不眨眼,他在杀人时习惯当做一种宣读,即是圣经里面的句子〖还有可能里面根本没有那句话〗不过在一次本该被子弹射中却屁事没有?〖开个玩笑,我觉得那是那小伙子枪法太差,好不?〗于是他觉得这是一种神迹,他突然领悟了句子中的含义,准确来说是他理解了自己对于自己的救赎,句子本无意,他觉得上帝是让他洗手不干了,也可以说是就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本该死却没事,于是他联想起很多东西与上帝,所以没什么,我就是不想干了,我要去游荡,遇见许多人。影片前段他作为杀戮者,最后他成为了救赎者,并且只是突然脑袋里冒出的想法。

不过,相比来说,杀手不信神迹,他说了很多现实的东西,不过,搞笑的是,现实就是他最后上厕所不带枪,小人物又刚好过来,于是他想路人甲一样死了。


第一,主要是导演开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故意把一整个故事分成九段,然后把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打乱播放出来。

第二,另一种就是每个小段的主人公都在变,寓意你在别人的故事里只是个配角,比如电影开始第一个片段那个杀手是主角,那么近开枪都侥幸没死,然而后面从厕所出来就被突突死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