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中人物较多,时间叙述的顺序被打乱,加上不懂上海话的人只能看字幕,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觉的这部电影的内容够丰富,但是没有怎么看明白。

要完全看明白这部电影,还需要了解一些当年的历史,以及历史中的一些人物原形。很明显,故事中的人物映射一些当年的人物,比如杜月笙、戴笠、蝴蝶……

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中任何一条人物的故事线延伸开来,都能单独拍一部电影。

这些都太复杂,鉴于我只对男人和女人的那点事儿感兴趣,今天就抛开那些复杂的东西,只论论电影中的男人和女人。

1、陆先生、小六、渡部

陆先生是一个儒雅的人,谈笑间就将人杀了。干脆利落,毫不手软。

但是对于小六,陆先生要去「请示老板」

老板也看出陆先生的不杀之心。陆先生对小六,肯定是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隐藏在他良好的自律之中,以他的立场,没法对小六表达自己的感情。

其实小六是知道的,所以才能毫不顾忌的厮混,并且断定陆先生会为她想办法解决问题。

陆先生的感情,就一直在自律中隐藏著。

这种隐藏的感情,是最包容,最醇厚的。

渡部是一个日本人,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并且以上海人自居。在家中,他看起来很爱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好丈夫;他很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父亲。

可是,两年前,陆先生让他将小六送走时,他杀了司机,强奸了小六,然后将小六囚禁在地下室成为他的性奴。

当他办完「潜伏」的事情,在处理小六的事情上,他淡淡的说:杀掉。

可是他最终放弃了。

渡部是一个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希望有温情脉脉的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有国家赋予他的侵略使命。

所以,他一方面是一个好丈夫,一方面是一个「性瘾者」。

他的内心本来柔软,却在一个时代中被涂上坚硬的色彩。

他最后可以不死,但是为了救他的小儿子,他走出了战俘营,同意被引渡,最终被小六枪杀。

小六是一个浪荡的女人,因为他的浪荡,他吸引了很多男人。

渡边囚禁她,我想跟她的浪荡有很大关系。

陆先生对他的那种隐藏感情,是否也跟她的浪荡有关系呢?

她没有真心爱的男人(如果她心里有陆先生,她明白他们之间是不会有结果的)

可是在浪荡这件事情的本身上,她是极度空虚的。所以她勾搭一个个的男人。

渡边将她囚禁是让她的浪荡彻底的释放,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她的表情由痴迷,变为空虚。(请原谅我看的这么仔细)

2、吴小姐、戴先生、吴小姐的丈夫

吴小姐的丈夫极度郁闷。

吴小姐是一个明星,他却只像一个配角。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表演,妻子指出他的不对;他按照妻子的方式去演,导演指出他的不对。好像他怎么做都是错的。

吴小姐内心里是爱他的。可能不知道他的郁闷,或者不知道怎么去疏导他的这种郁闷。

所以,当丈夫因为风流事被抓,她还四处想办法解救丈夫。

当戴先生给予吴小姐的丈夫优厚的条件想要占有他的妻子时,他答应了。虽然答应的犹豫。

吴小姐表达愤怒的方式,是说了一句:你其实演的很差。

戴先生:感情是可以有条件的占有的。

吴小姐的丈夫:只要条件足够,感情可以转让。

吴小姐:一个绝佳的演员,不知道如何演好自己的感情。

3、童子鸡、妓女

假以时日,童子鸡绝对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从他杀人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他也想要自律,也许陆先生是他的榜样。

他心中曾经有一个美好的牵挂,他有一个同乡的相好的,他为她保留著童子身。

当他跟妓女在一起后,他开始痴迷于男女之间的肉体游戏。

也因为这仅仅是肉体的游戏,所以,他在丢掉了他的初心之后,他脱变到了跟陆先生不一样的一个埠。

陆先生费尽心机找到小六,其实在找到她之前,他内心里一直是牵挂著她的。

而童子鸡(原著小说中的结局)看到麻木的妓女,他拦下了那辆车,本来可以替她疗伤,像她当初替他疗伤一样,可是他最终放弃了。

附,童子鸡原著小说结局:

他还碰到过其他人。也是在这个路口,一辆绿皮卡车拉著等待处置的鸡从眼前经过,他看到她在车里,愣在原地。

1946年以后他就没再见到过她,也不常想起。她发型变了,与其说是剪了头发,不如说是头发被成片地连根扯掉了。她和其他鸡挤在一起,脸上有淤青,大概常常被打。

十四年前是她救了他的命,他白吃了她好多碗白米饭,白睡了她好多个晚上。

在车的颠簸里,他偶尔能看到她的脸。她灵动的眼睛去哪儿了?只剩下了两个黑黑的洞。他知道自己只需稍稍示意,类似打一个响指这样的小动作,卡车就会马上停下来。他甚至不需要理由就能截下她——他可以搀扶她下车,将身上的外套脱下来给她披上,带她回家,给她洗澡,擦拭伤口,给她吃饭,慢慢疗伤。他会治愈她,就像她曾经对他做过的那样。

十四年前是她救了他的命,他白吃了她好多碗白米饭,白睡了她好多个晚上,她带他去找的老张,从此他平步青云。或许是感念著这些,或许他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他在卡车将要驶过时终于打出了响指,卡车仓促惶恐地停了下来,坐在车前的从车上下来后,小跑著过来听他指示。他没有理会,绕到了车的后方。她仍然垂著脑袋坐著,急刹车也无法影响她,不过是身体跟著剧烈摇摆,她始终没有抬头,同样与死人无异。他在想应该怎么做。

上头正在为他物色合适的爱人,可能来自苏北,也可能来自浙江。在他们院子北面的一个房间里,关满了那些曾经养尊处优的妇女,他常常去教育她们,他爱上了强奸。那么他在等待什么呢?既然过去了,就要向前看。他摆了摆手,打发卡车赶紧开走。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变成了一个贱种的呢?虽然这也看似一个开头,且显然不是全部,但童子鸡的篇章不得不在这里结束了。

在他的后台老板里,表哥的职位最高,死法也最惨烈,他则和老张差不多。或许十字架的魔力永不消失,造物钟爱对称。当他在求死不得的恐惧中慢慢等待死亡降临的时候才终于发现,他从一只不知道能有什么用处的软软肥肥暖暖的乳房开始走到今时今日,无论他还是表哥,本身都不过是表哥手里那只即将失去脑袋的鸡。残害同类的鸡,他这样总结。

之后,他终于知道那天为什么会笑了。三十多年前那个遥远寒冷的冬日早晨,他作为帮派分子的第一次任务,伤害的第一个人。因为他也是一个贱种,跟遗传有关,长得再英俊也一样。

这一认识足足耗费了三十年,记忆中的浙江已经不复存在。


从发布预告到影片上映,《罗曼蒂克消亡史》始终以别具一格的姿态呈现出优雅而神秘的风韵。影院亲眼目睹后,影片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风味,又以耳目一新的神采带来了深沉的思考。

影片描绘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在内忧外患下的浮世群像,地道的上海方言、旗袍于身的曼妙身姿、长衫黑帽的绅士风范,以及道具建筑里的民国景象,既有王家卫一般的花样上海,更让观众感受到了程耳别具风格的上海风情。秩序景然的黑帮规则与家国兼济的人物情怀,既有著「教父」般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有著沉郁冷静的风格呈现出的时代宏大史诗感。而正是这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欲望才得以释放和展现。

在时代的弄潮中,当心头的罗曼蒂克逐步消亡,残酷现实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章子怡在片中饰演老板的姨太小六,她以精湛的演技将小六的娇艳风华与曲折坎坷展现得淋漓尽致。小六在追求著自己的情感与自由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而在浪漫幻想破灭之后遭受来自他人欲望的胁迫后依然能勇敢的在磨砺中求生。从交际之花到沦为「性奴」、再到坚毅生存,小六个人命运的曲折交替便是时代变革沧桑的最大体现,章子怡在银幕上以极高的完成度刻画了悲剧色彩最为浓重的角色。

当野心与欲望找到释放之机,亦是堕入深渊之时。日本演员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在黑帮家卧底做妹夫,地道的上海话、闲聊中表示自己已扎根上海的隐忍,当接亲触风情万种的小六几经挣扎终于释放自己的欲望将之据为己有。渡部在家与国之间选择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车中强行泄欲、暗室囚禁后又禁室培欲,通过小六一步一步释放自己的欲望与野心。当音乐此起彼伏,一个又一个女上位的做爱镜头闪过,情爱的罗曼蒂克随著一步步消亡殆尽,欲望爬满银幕的同时也将邪恶与恐惧深深地扎进了观众的内心。

影片以性爱的释放来表现欲望,又借此来暗喻此时期的中日关系。全篇没有赤裸肉身的感官刺激,但以小六和渡部车中强奸、禁室培欲的性爱关系描写对欲望的揭示深刻而有力。与之呼应的是此时期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的霸占欲望企图强行通过战争实现,不仅创痛了中国,更将自己推向了火坑。欲望让野心逐步延续,吞噬了应有的美好殃及更多的无辜者,也最终会使欲望中的自己沉入深渊而悲剧收场。

战争之下,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上海滩的繁华与磨难是此时期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当日本侵虐的野心觊觎这朵娇艳之花。而繁花下的绿叶依然选择了维护民族大义,诸如陆先生一类的黑帮领袖也选择了拒绝与抵抗,而小六一类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子选择了在磨难中求生。激昂的爱国主义之外,个人的勇敢与坚韧同样值得称颂。

除了影片的内容表达外,其表现形式也非常讲究。多线穿插叙事的设计、大量移动俯拍镜头的运用,以及构图上的细致精美等,都展现了导演在个人影像风格的探索上极具匠心,也将会赢得了观众心中的独特标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今日头条:影行人

微博&公号:电影行人


动荡时代背景下民国上海的众生百态,构筑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非线性叙事的剧情脉络,制作上对旧上海风貌出色的还原,使电影亦能在时代的脉搏中得见于电影鲜明的风格,但其所本当著点的罗曼蒂克,却还未开始便已然消亡于了导演的野心。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电影的制作,那就是讲究,无论是从背景道具,还是人物腔调,在导演程耳精简利落的镜头下,都形成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种极强的仪式感,以此酝酿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中的这段乱世风云,契合于葛优、章子怡以及浅野忠信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电影在呈现昔日旧上海一幅浮世绘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表达,从这一点来看此作不可谓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可惜于这般的诚意却并没能使电影堪为佳作,非线性叙事用好了无疑会让人惊叹于逻辑的缜密,但如果用不好,则也会令电影看起来只是一盘散沙,而对《罗曼蒂克消亡史》来说,繁杂的人物关系,混乱的时间叙事,非线性叙事并不等同于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部电影里几乎无从所见导演对这种手法的善用,而正是这种不善,使电影所建立的人物显得尤为苍白,而在这些满是苍白的人物关联所秀发的爱又能拿什么去得见「罗曼蒂克」式的美好?

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作为一个本当「罗曼蒂克」式的故事,程耳又往电影融入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家国帮派的情怀,兄弟间的情谊,黑帮特务的暗杀等等,这些元素的交织使电影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信马由缰的故事里,实则早已将爱的命题抛诸于了脑后,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不如说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罗曼蒂克仅只能浮于表象的乱世众生相来的更为贴切。

程耳尤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使电影处处有著如同昆丁或者韦斯式的佳句,但显然其还并没有能将一个人物繁多,故事繁杂的电影收放自如的能力,难见罗曼蒂克的消亡,正是电影难成佳章的症结。


电影是「腔调」比「故事」更重要

一冰

电影,是「腔调」比「故事」更重要。

「故事」比「腔调」更重要的,那是电视剧。

这部影片,别看它当年只有这点票房。

好电影都是慢慢显现出它的价值。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的罗曼蒂克就是浪漫的意思,片中老上海那些大亨闻人妓女马仔,身上都充满著一种神秘的浪漫气息

这部影片也被誉为「东方的《教父》」,确实从拍摄手法上有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中各色黑帮片。

抄得聪明,就叫致敬。

致敬,也要有腔调。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一冰向黑帮片致敬

人物造型有特色

教父肯定不是普通人,所以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科波拉的《教父》当中,老教父马龙白兰度的脸好像做过「反拉皮」手术一样,耷拉在两边。

其实是导演往他的腮帮子里都塞上了吸水棉,故意臌胀起来的。加上他头发朝后梳成背头,专门为了让老教父看起来像一条斗牛犬,高贵有杀气

而且片中不管白天黑夜,《教父》都喜欢用顶光,这就让老教父的眼窝深陷入阴影中,看起来有一种不可捉摸,深不可测的感觉。

《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样,导演拍东方教父陆先生的时候用了逆光,专门要突出葛优的两只招风耳

一方面是陆先生的原型杜月笙的耳朵就很大,另一方面招风耳的造型还能给人一种耳听八方,消息灵通,机敏聪明的印象。

逆光照明造氛围,百叶窗户有玄机

这场戏是葛优在会客厅里和日本人谈公事。光穿过百叶窗射进屋内,里面的人物都是逆光拍摄的,所以看起来比较暗。

逆光+百叶窗的组合是《教父》里的一种经典照明效果,最早百叶窗元素也在希区柯克的惊悚片当中出现,不过现在已经变成黑帮片的符号化语言了。

《教父》里有百叶窗的地方正是马龙白兰度办公的场所,在这样的布光下谈公事,说明他们谈的事情不是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操作的,阴暗的室内也加深了庄严感和神秘气息。

后来麦克当上新教父以后也在这里办公。

这种布光法是由著名摄影师戈登·威利斯设计的,他在美国被称为阴影大师。

2009年的时候他还被授予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上海人喜欢边搓麻将边嘎山湖,上海的教父也难免这个俗。

陆先生,渡部,张啸林几个围在一起打麻将,还要聊点公务上的事情,陆先生叫妹夫渡部陪他第二天和几个日本人谈生意。

这场麻将戏用的也是逆光,虽然人物面部有补光,但是逆光在这里依然很明显。

有逆光说明有阴谋,有见不得人的事。

原来渡部是个日本间谍,潜伏在陆先生家里。陆先生主动邀他以日本人的身份陪同,他当然就要掩饰一下了,于是他就用上海话宣称自己是一个上海人

有模有样,还搬出老婆孩子加以佐证。

值得提一句的是渡部的演员浅野忠信真是个尽职的演员

他虽然不会说上海话,声音都是后期配的,但是为了口型对,他就把台词嘴型全背出来了,据说在片场给我们中国演员很大的震撼。

音乐配画面,上帝看人间

这边渡部已经派人杀掉了陆先生的家人,陆家被灭门了。

这一段剪辑的时候特别致敬了彼得·格林纳威的著名黑帮片《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背景音乐都是一段优美的旋律,有一个小男孩在吟唱。

画面是一个全景的移动镜头,就好像上帝正看著人间的残忍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配角有趣味,人物有质感

黑帮有老大,就有小马仔。

一般杀人这种事,肯定是不需要老大亲自干的,都是老大下指令,马仔在背后操作。杀人还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要用暗语才有腔调

这边葛优发布命令要一些点心,佣人就拿来了小笼包之类的真点心。

马仔拿来的是另一道特别为周先生所安排的点心。

马仔把点心拿回来,周先生打开一看,发现是情人的一只手。吓得他立刻服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事情都招了。

下面就轮到收拾周先生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是以比较幽默的形式表现马仔的。

马仔押送周先生的这场戏,是以车的中心线为一条轴线拍的,一直在轴线的一侧拍另一侧,始终不翻转过来,对话也很有趣,谈一个很隐私的问题。

他们的聊天好像是随机的(后面再解释),很像是昆汀的影片,喜欢杀人前闲聊。

昆汀在他那部拿了戛纳金棕榈的《低俗小说》里面就这样表现过两个黑帮马仔,杀人之前还在不断聊天,吹自己之前在荷兰的经历,后面有什么计划等等……

马上要杀人了,但是在杀之前居然完全可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当中,说著他们的这些八卦事情,也许是天天要杀人,所以觉得杀人已经无所谓了,这是昆汀电影的一个特点。

这边都到人门前了还在聊妹子。

一般这种聊天都是比较幽默,比较受观众喜欢的段落,讲的东西虽然零散,实际上是为了增加人物的质感

现在又回来看这个污得不行的「打洞」,其实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很污,大家都懂。

第二个就是真的挖洞了。杀人埋尸当然要洞,这就是为死鬼周先生挖好的洞。

他们在车子上污的那段,所谓的打(开)洞(苞)也可以指杜江演的小马仔第一次杀人,是黑社会中的开苞

小马仔第一次杀人就很猛,血都喷在他脸上,这就好像是处女之血

没想到小弟第一次这么猛,难怪王传君演的大马仔在边上看的呆了,感叹他将来是要做大事儿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车上要聊打(开)洞(苞)。

奶油黄影调,《教父》是鼻祖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画面整体是偏黄的。

照进车里的光线是黄调的,

袁泉演的吴小姐家里的家具也是淡淡的黄色,

连天上的云都是奶黄色的。

这种黄黄的影调,还有一种专门的名字,叫奶油黄,也是前面说的阴影大师戈登·威利斯发明的。

他在《教父》当中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是室外还是室内,都追求这种高级的奶油黄作为基调,以至于后来很多表现40 年代的影片都开始以奶油黄作为它的色彩基调,比如后来的《美国往事》。

这就是《教父》的影响力。

一则八卦:这个戈登还曾经很傲地表示科波拉根本不懂打光和色调,都是他自己一手包揽的。

环境优美,事件残忍,反差造美

回到押送周先生的这场戏,车窗外面景象很美。

我们已经知道马上要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干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就是把周先生做掉。

这种桥段在《教父》里也有,两个马仔开车到郊外把保利干掉,外面的环境也是草长莺飞非常美的。

一般来讲,在黑帮片中风景优美的地常常比较合适来干残忍的事情,这就反差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这样的情节还不止一处,渡部帮陆先生把章子怡演的小六送去苏州,路上起了歹念想把章子怡占为己有,于是就把司机和前座另一个倒霉蛋给崩了。

埋尸体的地方也是珊珊可爱的一派秋日景色,又一次在美景里干残忍的事

在车里杀了人,就要搞一下清洁工作,这就很像《低俗小说》里面洗车的一段。

《罗曼蒂克消亡史》处理得还挺唯美,

《低俗小说》就比较血腥了。

渡部手里的手绢是章子怡给他的,章子怡在后面安心地睡著了,说明她对渡部很有安全感

擦完血迹,渡部把手绢擦掉,因为他不想再杀人了,否则不要拿手绢再擦吗?

他把车门一关开回了上海,从此把女人藏在了自己的地下室。

所以说男女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真是很神秘的东西,小六成了渡部的一个秘密,也是一根软肋,所以才有了后来小六带陆先生找到渡部报灭门之仇。又是浪漫使人发昏。

没想到一部电影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吧?


我觉得现在可以说说《罗曼蒂克》了。 对导演本人,我只有工作上的交集(他上一部电影作品我参与了非常多后期具体的工作),没有生活中的交集,所以只聊业务,人就不聊了。

因为这部电影前一段正上映,在身边朋友里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对我个人而言,我大抵回避了这种争议。 因为对我而言,很明显,这是一部才华横溢的电影。 甚至有可能是2016年最宝贵的一部国产电影。 每次当我觉得自己因为非常喜欢,或者在意一部电影的时候,我都尽量晚一点表达意见,《罗曼蒂克》就是如此。

这个电影对我,有几个闪光的地方。 尽量简单说一下吧。

闪光之一,是程耳在用银幕上「并不存在的内容」去叙事。 故事中几乎所有最动人的一刻,都在镜头外。 叙事上敢这么留白,还是非常大胆,非常执拗。 我还是挺佩服华谊兄弟和英皇电影,我不是投资人,无法完全还原他们的决策过程,导演和投资人,挺决绝的勇气,有各自的坚持,佩服。

打个比方,就像给你一个拼图,打散了,然后只让你挑有限的几块,摘出来。 然后经过「刻意」地摆放,最终让人看到了整幅完全拼成后画面的整个幻影。

闪光之二,是角色的厚度,在狭小局促的时空里,居然一一都立住了。 《罗曼蒂克》中绝大部分有台词的角色,我没具体数,十几个近二十是有了。 一个大概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能做到这一点,请问,2016年的国产电影,哪一部真正做到了? 角色立住了,才能说表演吧。

闪光之三,是全片的形式感。 这个被人说「迷影」,被人说「借鉴」,比如明显《教父》等经典段落的互文关系等等。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其实就是国产电影丧失已久的形式感。 因为有时候,形式就是最重要的内容。

你可以说这个片子,整体上「装」的是不是有点过了。 而我说,要么这是自带的天赋,要么这本来就是电影艺术工作者的基本教养。 程耳和徐浩峰自带「形式感」、「仪式感」出场的这种导演,是电影本来应有的基本素质来的。

我唯一觉得让我有点遗憾的是,音乐铺得比较满。 程耳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我在1999年刚进学校,看1995级导演系毕业作品展,其中就有程耳的《犯罪分子》,全片使用古典音乐,包括结局也是用古典音乐和准确的剪辑,把情绪推到高潮。这个给我印象很深。 所以,从古典音乐构成角度来看,《罗曼蒂克》全片的音乐更像是总谱中的一个乐器,导演在用古典音乐写总谱的思路去架构这部电影,试图触摸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历史,比如记忆。。。

全片最后20分钟尤为好。 集中营的戏,有几个日本战俘的群众演员,表情木然地伫立著。 突然有一个人,转头直面镜头,导演并没有当做穿帮镜头,而是保留下来。 对我,这是全片凝固记忆的一刻。

其实,我当然不能理解,为什么1999年就拍出杰出的《犯罪分子》的才华横溢的青年,为什么十几年过去了,才有了一部找回自己风格的作品《边境风云》,然后才有了进一步释放的《罗曼蒂克》。 中间的十几年都发生了什么?

所以,《罗曼蒂克》的英文名The Wasted Time, 有时候,我会想,与其说的是大时代, 不如说是导演的扪心自问。


罗曼蒂克导演为了体现自己的才华,用的不是平述方式!也即是我们我们说个事程序是12345,这个导演在5位置不变结果不变的同时打乱了1234!5就是结局!罗曼蒂克不是一个5!葛优和章子怡不是完全主角!以他俩为主线展现出民国抗战时期!个个阶层人物的风流史和爱情观包括结果!每一对最后好了死了分了的男女都有自己的12345故事,只是没按照顺序来演!可以理解成,,,,罗曼蒂克讲的是民国各种人在那个时代的风流韵事,,,,葛优和章子怡只不过是故事最婉转最丰满的,,,看这种说艺术不艺术的电影最累!导演纯粹为了艺术而故意艺术!!!最后大家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踪!


堪称是中国版的教父,或者说中国往事。影片以时代的变迁作为中轴线,书写了一部上海滩黑帮家族兴亡史,伶俐的剪辑,优雅的配乐,血色的浪漫情怀,华丽的暴力美学,让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上升到文艺片的高度,陆先生是个讲究人,做事狠辣却有原则,不与日本人为伍,不做汉奸走狗,就是他最后的道德底线,片中的日本妹夫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谈政治正确,虽说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毕竟是各为其主,最后在战俘营的一幕杀戮戏份把全片推向高潮,成王败寇,此人不除难解心头之恨。本片运镜相当考究,插叙的手法配合多处黑屏闪回,艺术气息浓厚,是值得一观的佳作。


一部现象级的史诗片。导演的野心已经溢出了两个小时的片长,不少精彩的桥段只能无疾而终。也许片名应该叫做上海往事,每个主要角色背后都对应著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字。奢侈的演员阵容奉献了大段令人击节的表演,将那个黑暗时代所催生的复杂人性演绎的淋漓尽致。腼腆懵懂的少年与心狠手辣的打手,处乱不惊的大佬与唯命是从的小弟,大手大脚的厨娘与圆滑事故的说客,深情款款的丈夫与欲求不满的野兽……每个人都在各个身份间不停转化。温软的上海腔调营造出的优雅和得体,只是漂浮在苦涩咖啡表层的奶沫,顷刻之间,背叛和死亡接踵而至。人性、信仰、爱情等等美好,都如战后的上海一样,在苍穹下支离破碎,无人幸免,无人善终。


首先肯定这部戏是近几年来不可多得的国产好戏。故事主角设置有三大特点:黑帮、爱国、没有共产党。人物表演注重细节,处处是伏笔,一个镜头没看透就漏掉,整个故事得重看!我只看了3遍


我写过,为什么我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真烂也是真好,在头条里面有。有我详细的观点。这里就不赘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