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身體反應及行為 after 《藝術的力量》

1 標準:巨大壓力下的抗爭和突破

藝術,曾經就像球賽,總覺得有門檻。等到自己有了內心閱歷,再看卻也能夠咂摸一些滋味。好的作者,就像好的解說員,能夠把一個似乎只是小眾的領域,解說出魅力。而這種魅力,基本植根在,對一般生活經驗的理解,也就是,哲學。

根據先看前言和和後記,一翻,大概就知道這本書還是比較對胃口的,不是那種只是搬運技術知識的通史。作者和譯者的解釋都非常動人心魄(以後找到了原話再搬上來),大概意思是:

最偉大的藝術品都是來自最煎熬靈魂的抗爭的定格,聚焦在那些巨大壓力之下的突破和完成

—— 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品也好,球賽也好,對普通人的啟示就在於精神,面對巨大壓力的超常的意志力、智慧、勇氣等等。

一般人放棄的妥協的,而他在抗爭在突破,進化是唯一的精神。

看作者寫的,他們面對生活的劇變,政治環境的壓力,藝術理念的挑戰,當然還有倫勃朗這種神奇的錢太多了之後投資人給的壓力。哈哈。

這樣解釋,藝術便有了可說服性。如果不能夠和生活聯繫起來,那麼藝術變成了玄學,它的生命力在哪裡呢,本來就容易虛浮隨意的藝術品市場就更加難以有根基了。

所以,真正能夠說服人的,就是一般技巧的過硬+劃時代意義+作者傳遞出來的精神。

2 折射思想情感最誠實的兩樣東西:身體和行為

特意去知乎搜羅了下梵高的作品為什麼動人。知道其人瘋魔、知道畫作有風格,但這兩點仍舊不足夠說服我,他被捧得這麼高。

梵高的畫到底好在哪??

www.zhihu.com圖標

越是對比,越是覺得梵高可貴,越是愛。

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要結合藝術家創作時的背景和心境。一個藝術家的成就,要看他對後人的啟發。梵高的生活更為不堪和落魄,但是他的作品裡永遠是明亮的,美好的,純真的,積極的。善良淳樸的人性之美,和堅持純粹的藝術之美的交合。最感動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棄無法救贖的時候,居然還有憐憫之心去同情他人。吃土豆的人。

但是有一條回答是非常貼合我的想法的:給人自然帶來的衝擊性(拋開各種關於身世經歷的說出你的故事情結),藝術家本人行為選擇體現出來的思想。基於一個原理——行為和選擇是思想最誠實的反應;嘴上說著不要身體總是誠實的。

在身體反應性和事實性上,梵高和他的作品確實有這種魔力。就像《杏花》。

3 印象

對於作者選擇的幾個畫家,畫作沒有來得及一一看,但是也大概「百科+微信文章科普」能夠明白,為什麼會成為「節點性」畫家。

在技術的過硬度上,肯定都是過關的、科學的、經得起推敲的,而這種藝術家大有人在,讓這幾個成為歷史的節點,大概就在於他們和歷史的特殊關係:很多是開闢了一個新時代,或是引入了一種新的理念。

概括來講:

  • 卡拉瓦喬:打開了17c藝術的大門,anti形式主義和學院主義,現實主義藝術且犯罪記錄最多的畫家之一,脾氣火爆

敢於面向現實的,有的是勇氣有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卡老估計屬於陰差陽錯就是生活一部分這種藝術家。也確實證明了,真正的大藝術只有一樣——生活。

  • 貝尼尼:真是精美準確的雕塑大師啊,刻畫慾望,搜了一篇科普文立刻明白,加上作者的總結「極樂的定格」,哈哈哈

天才中的天才--貝尼尼?

mp.weixin.qq.com

(找到一片特別逗的貝尼尼科普文,那個修女還是天使的orgasm是永生難忘了,真的感嘆大中華人才太多了,俏皮的言語+表情包=完美接地氣科普 )

「一」祖墳上的青煙:魅力天才貝尼尼?

mp.weixin.qq.com

(再一搜,好像還有很多題目就很優秀的藝術科普文了,呵呵呵)

  • 倫勃朗:現在印象不算特別突出吧,除了技藝精湛(光線、色彩),有一點很吸引興趣,就是把重大的歷史時刻日常化。藝術史家也特別感冒這個么?

不過荷蘭當時就是商業精神發達的一個國家,市場繁榮的肯定市民生活色彩是很突出的咯。曉說那期講倫勃朗也是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怎麼描繪日常生活和動物,怎麼帶領一個團隊創作,怎麼給金主爸爸畫畫的,非常生動了。

  • 大衛 :很熟悉的《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等的作者了。作者提到藝術品不只是一幅畫,還是革命的號角之類。最震撼人心的藝術品肯定是能夠做到如此的。

雅克·路易·大衛--新古典主義大師?

mp.weixin.qq.com圖標

生在戰爭或是革命大時代,對於藝術家本身就是大財富,對生活的感知基本靠近哲學的元命題,自然的高度和起點就不一樣。當然面對的困惑和痛苦也或許是double的,比如成長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大衛,是不是也為政權的更迭、革命的理想信念、政治到底為了什麼這種問題反覆困惑,最終因為弒君的罪名不得歸國,不知道他的心理是不是會覺得:歷史到底咋回事。

  • 透納:大概地位的確立是對風景和「境」的描摹。是的,這麼多畫人的,應該有個表達環境的了,呵呵。隨手一張是可以做頭像的,呵呵。

J.M.W.透納,印象派之前的印象大師?

mp.weixin.qq.com圖標

  • 梵高:金子般的心靈。大概現在熱捧的梵高,大家表達的是對一類人或者一類精神的嚮往吧。
  • 畢加索:對既能夠畫好現實主義基礎強悍,又能夠有社會理想參與其中(「攻擊縱隊」),兩廂佐證,這個人的抽象主義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 羅斯科:會畫大色塊+拍賣價很高,目前就是這種印象。講自己理念的很好:情緒用畫面來表達,宗教式的情感體驗,有的人看到畫會哭泣因為有同樣的宗教感。

?馬克·羅斯科--人們對於他的四個誤解?

mp.weixin.qq.com圖標

4 了不起的科普人才

搜索資料的過程里,總能夠發掘一些很優質的科普公眾號。

不獵奇地說,一個德國攝影師是怎樣拍攝國家領導人的?

mp.weixin.qq.com

好的科普,大概滿足:

  • 費曼定理。能夠讓八十歲和八歲的人都懂
  • 有趣。比如表情包,簡直就是最了不起的當代藝術,加強情感之利器
  • 和日常生活相聯繫。說人話、說常識角度的話、說現實主義的話,不說學院的鬼話

能夠這樣說人話去做科普的人,大概有兩類:

  • 認真。很努力研究了查考了請教了的,致力於作科普內容本身的
  • 活透了。已經有一些人生的經驗,能夠通過平移行業經驗,明白事物發展大概是個什麼局面和規律

後者大概是靠近哲學家的吧。就像後來翻的一本書,《原則》。Ray Dalio真是友好得不行了,基本是綱要式把原則都列了出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