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粟曾經說過,

  自己有許多學生,

  畫工造詣最好的有三個,

  鄭乃珖是其中之一。

  張大千曾拒絕鄭乃珖的拜師,

  說:“拜師就不必了,

  我們可以做朋友。”

  大師們讚不絕口的鄭乃珖,

  能工擅寫,工寫並用;

  山水、人物、花卉、翎毛、

  走獸、青銅器皿、蔬果時鮮無所不精。

  他在意境、取材、構圖、造型、

  用線、敷彩以及題款、鈐章諸方面

  均大大突破前人藩籬。

  鄭乃珖(1911—2005),號璧壽翁,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生前爲西安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重彩畫學會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曾參加歷屆全國美展並獲獎,作品爲中南海、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及中國美術館等珍藏。

  年少時曾砍柴放牛,用樹枝習畫

  1911年,鄭乃珖出生在福建閩侯沙堤村的一個書香門第。在博學多藝的父親鄭世椿和祖父鄭菊三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喜歡詩文書畫,在鄉里頗有名氣,可鄭乃珖常常自稱是“笨伯”。

  《初春》

  那時,鄭乃珖常獨自從閩侯步行到福州城裏,去觀摩各裱褙店中的書畫。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太傅陳寶琛正好回到福州辦學,鄭乃珖聽說陳太傅家中藏有不少書畫,便通過親戚、朋友的介紹,從陳寶琛管家那裏借出不少作品,如獲珍寶般一一臨摹練習。

  1924年在新加坡

  不幸的是,鄭乃珖尚未成年,祖父與父親便相繼病逝。這段時間他曾砍柴放牛,用樹枝習畫,入福州城內裱畫店學藝,遠渡新加坡、馬來西亞諸國謀生並繼續自學書畫,爲人作畫、寫對聯。他成名之後畫“榕蔭放牧”時說:“那是爲了追憶年少時清貧艱辛的生活。”他還爲他母親畫過肖像,因爲感激寡母在十分困難的環境下撫養他成人。

  拜師劉海粟,收鄧小平之女爲徒

  1978年與劉海粟(中)在大連

  之後,他稍有積累,北上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並拜在藝術大師劉海粟門下。在吸取海派繪畫精華的過程中,鄭乃珖有機會結識到雲集上海的藝術名家,如張大千、錢瘦鐵等,同時還獲得魯迅、李叔同、郭沫若等文壇巨匠的題詞勉勵。

  上世紀50年代,鄭乃珖曾在香港舉辦過一次個人畫展。張大千看過之後十分讚賞。鄭乃珖於是登門求教,希望能拜張大千爲師。張大千謙虛地說:“拜師就不必了,我們可以做朋友。”從此,鄭乃珖與張大千亦師亦友,交往密切。雖然張大千不要鄭乃珖拜師,但在鄭乃珖的心目中已經把張大千當作他的老師。

  1978年與錢偉長、劉海粟、葉淺予、黃新波、餘本等在大連

  即使名震畫壇之後,鄭乃珖依然對老師劉海粟保持着作爲學生應有的敬意。“文革”期間,劉海粟被打成“右派”,許多人不敢和他接觸,鄭乃珖每次途經上海,都要去看望他。知道老師喜歡吃蝦,在餐桌上,他十分恭敬地把蝦夾給老師。劉海粟說,自己有許多學生,畫工造詣最好的有三個,鄭乃珖是其中之一。

  圖爲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大女兒鄧林

  鄧小平之女鄧林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得知鄭乃珖恰好在北京,便託人詢問能否拜鄭乃珖爲師。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她在一家酒店內辦了一桌宴席,按照傳統禮儀,舉行了一個十分隆重的拜師儀式,成爲鄭乃珖的一個入室弟子。鄧林對鄭乃珖很好,經常過來求教。鄧小平出訪回來帶的鮮花、鄧家自己包的糉子、從老家帶來的炊糕等等,鄧林經常帶來送給鄭乃珖。

  花甲之年遭批鬥,被趕回福州

  鄭乃珖的住所栽滿各種花草,他除了每天照顧花草外,還經常對着花草寫生,觀察它們的生長以及不同的姿態。有時爲了等院子裏的曇花開放,他會在深夜一直守在花旁,直到對着盛開的曇花寫生完畢纔回去睡覺。

  60年代,鄭乃珖特意到福州動物園去觀察老虎,特別留意老虎嘴邊究竟有多少根鬍子。許多畫家作畫的時候都不留意這個細節,他卻十分較真,跑去老虎籠前看了半天。由於觀察入神,鄭乃珖不知不覺地湊近籠子,老虎冷不防地探出一個爪子,一下就把他的臉給抓傷了,讓家人好一陣擔心。

  1992年與方毅(左)、關山月(中)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

  1978年的夏天,國家請劉海粟、鄭乃珖、葉淺予等五位國畫大師到大連棒棰島賓館休息、創作。即將結束時,賓館希望畫家們留下墨寶,鄭乃珖決定畫一幅周總理最喜歡的馬蹄蓮。可鄭乃珖畫的時候,卻怎麼也調不好馬蹄蓮的雪白色,總是有點黃,急得他團團轉。當時,賓館請人專門出島買回了合適的白色顏料,他終於調對了感覺,畫出純潔、高貴的馬蹄蓮,並在畫作上題寫了“鮮花獻給敬愛的周總理”幾個字。

  此後,鄧穎超同志赴日參加周總理詩碑揭幕禮,還將這幅工筆精品《馬蹄蓮》作爲禮物送給了日本人民。

  1982年與李可染(左)在北京

  之後又有一次,周恩來邀請鄭乃珖、李可染、黃胄等畫家到北京進行創作,沒想被江青誣爲“文藝黑線回潮”;鄭乃珖畫的一隻站在岩石上的雄雞被說成是鼓吹“危機四伏”;而12只各具形態的鳥兒,由於是黑墨水畫的,也被牽強附會地解釋成“破壞‘五七幹校’ ”。那之後,他被趕回了福州。

  極少出售畫作,卻義賣捐助兒童

  鄭乃珖像愛自己子女一樣珍愛自己的畫作,絕少將其出售。雖然上門求畫的人絡繹不絕,但是鄭乃珖卻不將此作爲謀生的手段,在他看來,作畫只是自己的愛好。但是對於公益慈善事業,鄭乃珖卻毫不吝惜。1989年,他得知兒童福利基金缺少資金,於是他精心挑選了100多幅自己的作品,拿到香港舉行義賣,當時賣出十多幅,共100多萬港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捐給了兒童福利基金會。

  1989年鄭乃珖(左三)在香港舉辦畫展,捐資百萬港幣予社會公益事業

  20世紀的後半葉,先後活動於西安和福州的鄭乃珖,花鳥、山水、人物畫並工,尤以花鳥畫成就卓異。他的工筆花鳥畫,涵括傳統,吸收新機,別開生面,不僅拓寬了題材,而且在藝術表現上獨出心裁,成爲幾大風格之外的獨秀一枝。

  他筆下的許多作品的花木已不再是標本式的折技畫,而是傾注着畫家深情的花木。三角梅的熱烈,蝴蝶菖的幽雅,丁香花的郁馥,柱頂紅的奪目,繡球花的繽紛,紫薇花的浪漫,梨花的含情……無不令人舉目留連,喜愛非常。

  鄭乃珖花鳥畫欣賞

  由於鄭老先生一生辛勤耕耘、廣覽博收,以及他爲人熱情豪爽,性格開朗豁達,敦誠樸實,所以他的山水畫大氣質樸,自然天成,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鄭乃珖山水畫欣賞

  《蒼山多姿》

  《雨雪兆豐年》

  《萬壑松風》

  《白雲幽谷》

  《貫穿秦嶺》

  《峽江帆影》

  《黃山一角》

  《遊山圖》

  2005年12月25日,鄭乃珖走完了他燦爛的藝術人生,海內外各界痛別。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