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曾经说过,

  自己有许多学生,

  画工造诣最好的有三个,

  郑乃珖是其中之一。

  张大千曾拒绝郑乃珖的拜师,

  说:“拜师就不必了,

  我们可以做朋友。”

  大师们赞不绝口的郑乃珖,

  能工擅写,工写并用;

  山水、人物、花卉、翎毛、

  走兽、青铜器皿、蔬果时鲜无所不精。

  他在意境、取材、构图、造型、

  用线、敷彩以及题款、钤章诸方面

  均大大突破前人藩篱。

  郑乃珖(1911—2005),号璧寿翁,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生前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重彩画学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参加历届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为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及中国美术馆等珍藏。

  年少时曾砍柴放牛,用树枝习画

  1911年,郑乃珖出生在福建闽侯沙堤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博学多艺的父亲郑世椿和祖父郑菊三的薰陶下,他从小就喜欢诗文书画,在乡里颇有名气,可郑乃珖常常自称是“笨伯”。

  《初春》

  那时,郑乃珖常独自从闽侯步行到福州城里,去观摩各裱褙店中的书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太傅陈宝琛正好回到福州办学,郑乃珖听说陈太傅家中藏有不少书画,便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从陈宝琛管家那里借出不少作品,如获珍宝般一一临摹练习。

  1924年在新加坡

  不幸的是,郑乃珖尚未成年,祖父与父亲便相继病逝。这段时间他曾砍柴放牛,用树枝习画,入福州城内裱画店学艺,远渡新加坡、马来西亚诸国谋生并继续自学书画,为人作画、写对联。他成名之后画“榕荫放牧”时说:“那是为了追忆年少时清贫艰辛的生活。”他还为他母亲画过肖像,因为感激寡母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抚养他成人。

  拜师刘海粟,收邓小平之女为徒

  1978年与刘海粟(中)在大连

  之后,他稍有积累,北上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拜在艺术大师刘海粟门下。在吸取海派绘画精华的过程中,郑乃珖有机会结识到云集上海的艺术名家,如张大千、钱瘦铁等,同时还获得鲁迅、李叔同、郭沫若等文坛巨匠的题词勉励。

  上世纪50年代,郑乃珖曾在香港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张大千看过之后十分赞赏。郑乃珖于是登门求教,希望能拜张大千为师。张大千谦虚地说:“拜师就不必了,我们可以做朋友。”从此,郑乃珖与张大千亦师亦友,交往密切。虽然张大千不要郑乃珖拜师,但在郑乃珖的心目中已经把张大千当作他的老师。

  1978年与钱伟长、刘海粟、叶浅予、黄新波、余本等在大连

  即使名震画坛之后,郑乃珖依然对老师刘海粟保持着作为学生应有的敬意。“文革”期间,刘海粟被打成“右派”,许多人不敢和他接触,郑乃珖每次途经上海,都要去看望他。知道老师喜欢吃虾,在餐桌上,他十分恭敬地把虾夹给老师。刘海粟说,自己有许多学生,画工造诣最好的有三个,郑乃珖是其中之一。

  图为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大女儿邓林

  邓小平之女邓林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得知郑乃珖恰好在北京,便托人询问能否拜郑乃珖为师。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在一家酒店内办了一桌宴席,按照传统礼仪,举行了一个十分隆重的拜师仪式,成为郑乃珖的一个入室弟子。邓林对郑乃珖很好,经常过来求教。邓小平出访回来带的鲜花、邓家自己包的粽子、从老家带来的炊糕等等,邓林经常带来送给郑乃珖。

  花甲之年遭批斗,被赶回福州

  郑乃珖的住所栽满各种花草,他除了每天照顾花草外,还经常对着花草写生,观察它们的生长以及不同的姿态。有时为了等院子里的昙花开放,他会在深夜一直守在花旁,直到对着盛开的昙花写生完毕才回去睡觉。

  60年代,郑乃珖特意到福州动物园去观察老虎,特别留意老虎嘴边究竟有多少根胡子。许多画家作画的时候都不留意这个细节,他却十分较真,跑去老虎笼前看了半天。由于观察入神,郑乃珖不知不觉地凑近笼子,老虎冷不防地探出一个爪子,一下就把他的脸给抓伤了,让家人好一阵担心。

  1992年与方毅(左)、关山月(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1978年的夏天,国家请刘海粟、郑乃珖、叶浅予等五位国画大师到大连棒棰岛宾馆休息、创作。即将结束时,宾馆希望画家们留下墨宝,郑乃珖决定画一幅周总理最喜欢的马蹄莲。可郑乃珖画的时候,却怎么也调不好马蹄莲的雪白色,总是有点黄,急得他团团转。当时,宾馆请人专门出岛买回了合适的白色颜料,他终于调对了感觉,画出纯洁、高贵的马蹄莲,并在画作上题写了“鲜花献给敬爱的周总理”几个字。

  此后,邓颖超同志赴日参加周总理诗碑揭幕礼,还将这幅工笔精品《马蹄莲》作为礼物送给了日本人民。

  1982年与李可染(左)在北京

  之后又有一次,周恩来邀请郑乃珖、李可染、黄胄等画家到北京进行创作,没想被江青诬为“文艺黑线回潮”;郑乃珖画的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被说成是鼓吹“危机四伏”;而12只各具形态的鸟儿,由于是黑墨水画的,也被牵强附会地解释成“破坏‘五七干校’ ”。那之后,他被赶回了福州。

  极少出售画作,却义卖捐助儿童

  郑乃珖像爱自己子女一样珍爱自己的画作,绝少将其出售。虽然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但是郑乃珖却不将此作为谋生的手段,在他看来,作画只是自己的爱好。但是对于公益慈善事业,郑乃珖却毫不吝惜。1989年,他得知儿童福利基金缺少资金,于是他精心挑选了100多幅自己的作品,拿到香港举行义卖,当时卖出十多幅,共100多万港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捐给了儿童福利基金会。

  1989年郑乃珖(左三)在香港举办画展,捐资百万港币予社会公益事业

  20世纪的后半叶,先后活动于西安和福州的郑乃珖,花鸟、山水、人物画并工,尤以花鸟画成就卓异。他的工笔花鸟画,涵括传统,吸收新机,别开生面,不仅拓宽了题材,而且在艺术表现上独出心裁,成为几大风格之外的独秀一枝。

  他笔下的许多作品的花木已不再是标本式的折技画,而是倾注着画家深情的花木。三角梅的热烈,蝴蝶菖的幽雅,丁香花的郁馥,柱顶红的夺目,绣球花的缤纷,紫薇花的浪漫,梨花的含情……无不令人举目留连,喜爱非常。

  郑乃珖花鸟画欣赏

  由于郑老先生一生辛勤耕耘、广览博收,以及他为人热情豪爽,性格开朗豁达,敦诚朴实,所以他的山水画大气质朴,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郑乃珖山水画欣赏

  《苍山多姿》

  《雨雪兆丰年》

  《万壑松风》

  《白云幽谷》

  《贯穿秦岭》

  《峡江帆影》

  《黄山一角》

  《游山图》

  2005年12月25日,郑乃珖走完了他灿烂的艺术人生,海内外各界痛别。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