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编程教育作为新的必修内容被加入到了日本的小学课本里。在国外,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都已经将编程教育纳入课程大纲或者教学场景,各国都要求学习的编程到底有何魔力?

据海外网报道,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全国小学从2020年度起使用的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编程教育作为新的必修内容被加进课本里。

韩国则在2007年就修改了本国教育课程,在初等、中等教育阶段正式开展编程教育,而从2018年起编程纳入小学正规必修课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要求从小就开始学编程呢?据日媒称,日本小学开展编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在信息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本政府希望让孩子们从小学义务教育中就开始接触编程,谁对此感兴趣,并且还有天赋,今后就会被培养成IT领域的专家或技术人才。

其实日本IT人才不足的危机由来已久,201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推算结果显示,在IT市场保持中等水平增长的情况下,日本国内IT人才短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约29万人,到2030年将达到约59万人。

在中国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今年1月发布的《2018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显示:语音交互、文本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四大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美国超过1.3万,中国不足0.5万;其中,计算机视觉相关的高端人才占比最高,达38%,美国5432人,中国1892人。

以编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但为解决事实困境,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编程教育首次以政策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

到了2017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今年3月教育部又公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透露今年将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图源视觉中国。

但在很多人印象里,电脑编程、操作机器人,这是门槛较高的脑力活动,儿童学这些“高大上”的课程,是不是有点揠苗助长?学习编程会不会让孩子的负担过重,孩子又能否消化得了?

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校长陆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宁波的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中小学阶段课程已经涉及编程的知识,同时加上社团或者兴趣小组的形式作为补充。

他认为,大数据时代,掌握一些编程知识是必要的,而且学习编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力、想象力。

一名IT程序员告诉未来网记者,少儿编程是随人工智能火起来的,少儿编程并不是要培养未来程序员,而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少儿编程可以让孩子慢慢学会了如何组织、完善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个生动和完整的作品,也会培养起创意方面的自信心,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掌握编程技能更可贵。

图源视觉中国。

也有家长表示,编程在未来就是一项基本能力,甚至说是一项普通的能力,编程的最终目的不都是要成为专业的程序员、码农,任何研究领域、行业产业都需要通过自动化的手段来提升效率、质量,具有一般编程能力的人在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时候也会有超出一般人的优势。因此这种基本能力根本就不要谈该不该学,而是如何有效的学。

“学编程能成为科技特长生,为升学和高考加分”、“在大赛中获得国奖或省奖后会被保送至清华北大”、“先人一步学编程,让孩子的未来离伟大更进一步”。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随着政策利好,带着“不让孩子输在人工智能起跑线上”的宏愿,一个个少儿编程班变得火爆起来,继奥数热之后,编程似乎又要成为孩子课外培训课程表里又一新“奥赛”。

“天赋或者兴趣学习都是好的,一窝蜂就是灾难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认为,奥数思维同样有利孩子发展逻辑思维,便于更好的学习,但只搞应试解题就会毁了95%的孩子,如果非要挤上那座通往名校的奥数桥,可能“奥娃”变“奥灰”,编程也是同理。

来源:未来网 赵亚超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延伸视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