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生之年会不会看到秦始皇陵考古工程。

中国史上首位皇帝嬴政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骊山下,旁边邻近渭河,是「依山傍水」好地方。秦始皇陵是考古界中的一大宝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从嬴政成为皇帝时始建,历时 49年。秦始皇陵连同兵马俑,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国兵马俑出土 (网上图片)

秦始皇陵其实一早就被发现,历代都有相关史料记载,盗墓者包括项羽、赤眉军、石季龙、黄巢等,但应该没人成功,因为到了十九世纪,陆续有人提出秦陵可能未被盗掘。直至1976年,不断有学者提出发掘秦陵地宫,想要探究这千年秘密,但是当时考古技术不好被国家拒绝。事实上,挖掘秦始皇陵前,学者在郭沫若带领下,开挖了明代定陵,结果因为缺乏保护文物的技术,考古技巧生疏,定陵严重破坏。

郭沫若等人开挖了明代定陵,结果因为缺乏保护文物的技术,考古技巧生疏,定陵严重破坏 (网上图片)

由于古墓环境在地下尘封几百甚至上千年,古墓里空气、气压与外界不一样。古墓里的世界极度缺氧,当中的东西才能保存完好。

至于被普遍认为是秦始皇陵外围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早于1974年已被考古学家发现时,成为世界焦点,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不少人都慕名而来。但「兵马俑」的发掘也是「惨案」,因为当时出土文物保存技术不好,彩色兵马俑一下子就风化了变成土黄色。现在有了科学技术的帮助,兵马俑的色彩恢复延长保存的时间,但是也不会保持太久。

兵马俑士 (网上图片)

 

 

以上的经历告诉大家,连兵马俑都无法好好保护,所以考古学家不开采皇陵,也是正确的。因为修建了49年的秦始皇陵,里面的物品的珍贵程度,必比兵马俑高。加上有传为防盗墓,秦始皇陵注满水银,充满了毒气和机关,这些都令悠久的过去至今,无人敢轻易挖掘的原因。

此外,到了现代,当专家透过卫星图片了解秦始皇陵的范围后,也不敢贸然展开工程。按照估算,秦始皇陵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另外,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按推测,一旦地宫距离现在地表35米深,相当于15层楼高,以这样的状态,一旦立壁有如兵马俑坑那样只是板壁和土壁,这样很易会导致塌方。

秦始皇陵卫星图及划出范围 (网上图片)

如果如果用最机械的算法,不计算时间成本,不考虑实际埋藏状况,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只算发掘面积的话。秦公大墓从1976年起整整挖了10年,秦陵面积大约是秦公的50倍,那按照推算,秦陵就要挖500年。途中遇到像挖兵马俑的特殊情况或异常需要停工的话,挖掘时间会更久。

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考古学家敢保证能够完好带出秦始皇陵的文物,挖掘秦始皇陵,甚至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还需要考古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其实发掘秦始皇陵不是不行,只要搭一个全包围的屏障,二十四小时保证固定的湿度温度以及各种条件,把自然环境和墓室完全隔离开-考古学家表示,想见到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恐怕还要等。

秦国兵马俑出土 (网上图片)

挖掘秦始皇陵事关重大,短时间内不开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学者一致的决定,而文物发掘及工程需要国家支援才行。即使现在中国经济条件理想,但发掘秦陵,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是巨大,如没有充足经费支持,工程无法启动及长期维系。中国考古学家,早在1974年春季就发现秦始皇陵,也似乎找到秦始皇埋身之处,但是至今国家一直以陵墓中探测到水银含量严重超标为由,没有意思要发掘开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