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的教學現場,圖為高雄市立那瑪夏幼兒園。 圖/原民會提供
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的教學現場,圖為高雄市立那瑪夏幼兒園。 圖/原民會提供

去年通過的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將原住民族語言列為國家語言,但現階段原住民族語斷層嚴重,更有10個「瀕危」語別。原民會教育文化處處長陳坤昇表示,會講族語的族人年紀偏高,都是50歲以上,20至40歲的族語能力「幾乎完全消失」。0至6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要復振族語,就要回到幼兒階段,讓族語學習向下扎根。

高雄那瑪夏幼兒園的沉浸式族語教學教材。 圖/原民會提供
高雄那瑪夏幼兒園的沉浸式族語教學教材。 圖/原民會提供

原民會近年力推「學齡前族語教學」,深感最大挑戰是師資來源,年輕一代會講族語的人很少,更少人有教保資格。

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原民會的調查,目前被列為瀕危語言包括賽夏、邵、撒奇萊雅、噶瑪蘭、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卑南、茂林魯凱、萬山魯凱,及多那魯凱等10個語別。

為推動學齡前族語學習,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103年度起實施,各園所每天至少實施2小時沉浸式族語教學課程,全天應有超過50%的時間,讓幼兒沉浸在全族語的環境中。目前有35班,107年度會增加到50班,預估有1千位原住民族幼兒受惠。

「最大挑戰是師資來源」,陳坤昇說,族語教保員必須兼具族語能力及教保資格,是「非常高的門檻」。因為年輕一代會講族語的人很少,又要有教保資格更是鳳毛麟角。

陳坤昇說,沉浸式族語教學將民族文化融入教學內容,教保員會依據本土母體文化重新設計一套3至5歲的3年課程和教材,並且使用族語教學,讓孩子可以邊學族語、邊認識自身文化。

陳坤昇說,每年都會徵求有意願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的幼兒園,目前集中屏東、花蓮、台東等偏鄉地區,都會區幼兒園只有一所,下學期將增至3所。他分析,都會區的原住民孩子,散居各個不同的點,要集中在同一所幼兒園上課有困難,會積極尋找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幼兒園開辦。

排灣族的大葉大學助理教授尤天鳴表示,他是68年次,跟他同輩、族語能力比他好的很少,他還能聽,口說較差,但溝通沒問題。

尤天鳴的族語6歲前學習,外婆教的。尤天鳴認為,有族語基礎的人就像學會騎單車,時間久忘了怎麼騎車,但一旦有機會複習,能力就都回來。學習任何語言,愈小開始學效果最好,建議由政府出資,仿巧虎等幼兒節目,出一系列族語卡通網路單元,也可培植使用族語的兒童劇團。

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圖為高雄市立那瑪夏幼兒園。 圖/原民會提供
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圖為高雄市立那瑪夏幼兒園。 圖/原民會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