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挪威官方宣布二战老兵Joachim Roenneberg逝世。什么事情让挪威官方隆重宣布一个二战老兵的逝世?因为Joachim Roenneberg是参与破坏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中最小的特种部队成员,他们这支特种部队两次成功破坏了纳粹的重水生产工厂和设备,让希特勒彻底断绝了原子弹研发进程。(Joachim Roenneberg照)

纳粹德国的原子弹计划。

二战前,德国排斥犹太人,使得很多诸如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迁居其他国家,但德国本土的科学家也有不少,并不比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差到哪里去,沃纳.卡尔.海森堡(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就是其中一位。1942年9月,海森堡获得挪威维莫克重水生产厂的15公斤重水,进行实验后原子弹的研发有了突破性进展,制造原子弹是可行的,这比美国要早。(海森堡像)

不过这事很快让美国负责原子弹研发的美军将领知道了,为何呐?这和海森堡个人有关,他是丹麦著名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二战逃亡瑞典)的学生,这样的内幕事情应该是尼尔斯·玻尔传递的消息(存疑)。

一旦让希特勒看到原子弹的威力,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出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后,希特勒怎么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清楚的,一定要把原子弹的研发遏制在摇篮之中。

英美如何遏制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

德国当时已经占领大半个欧洲,铀矿石不缺乏,缺的是重水,而重水是研发制造原子弹的必备,纳粹德国唯一的重水生产地是在挪威的维莫克重水工厂。盟军要做的就是在原子弹研发的关键环节上给纳粹德国致命一击,断了希特勒的念想。(希特勒像)

破坏纳粹德国的重水生产工厂就是关键中关键,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情报通报给英国首相丘吉尔,丘吉尔立即与英国的将军们制定秘密计划,阻断重水生产,延缓原子弹的研发。挪威的维莫克镇处在群山环绕之中,飞机轰炸不太现实,效果也不理想,唯一的办法是派遣特种突击队员将工厂炸毁。(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像)

一、「燕子计划」

英军高层精心设计了一个「燕子计划」,突袭挪威的重水工厂。1942年10月24日,距海森堡实验成功也就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四个挪威籍的特种作战成员「燕子」空降到维莫克附近,准备接应第二批特种部队的到来,不过可惜的是第二批的突击队员乘坐的滑翔机被德军战斗机击落,所有成员被歼灭,并且发现了作战地图,标明了维莫克这个位置,幸运的是这个附近还有德军的一个兵工厂,德军误以为针对目标是兵工厂,而忽视了重水工厂,兵工厂的守卫力量加强了,重水工厂的卫兵增加也就十几个人,突袭计划的额目标没有泄露。

二、「枪手计划」。

「燕子计划」失败后,英军高层立马重新组建新的特种突击队员,主要从挪威皇家陆军中选择的挪威士兵。这次行动计划被称为「枪手计划」,目的不是彻底摧毁重水工厂,而是损坏重水工厂的主要设备和生产的重水,比第一次的目标缩小了,突击队员的规模也降到了6人。(六位「枪手」行动的形象图)

1943年2月16日,「枪手计划」的队员空降到维莫克小镇附近,在搜寻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巧遇了原来的「燕子计划」的四人,两组人马集合到了一起,加上山下的联络人员组成了新的突击队。2月27日20点,突击队对重水工厂发动突袭,他们的目标是重水提炼高浓缩车间和生产的重水,安装好定时炸弹后,迅速撤离,没有开一枪,目标车间和重水都在爆炸中损毁了。(维莫克重水工厂图)

三、致命一击

1943年底,情报称维莫克重水工厂又开始生产了。这时再派遣特种部队突袭显然是不可能了,德军加强了戒备,工厂的环境比较特殊,不可能有第二次突袭成功。美英联军只能用轰炸机对重水工厂不断进行轰炸,效果非常并不理想。不过这也让纳粹德国重水生产的负责人人感到担忧,他们计划将重水生产工厂全部迁移到德国境内生产。

当时「枪手计划」的几个人仍然留在挪威,伺机破坏重水工厂。1944年2月19日,重水工厂开始搬迁,早已经得到消息的特种作战队员,化装成重水工厂的工作人员,进入搬迁的渡轮「海多罗」号上,并将定时炸弹安置在渡轮关键部位上,等待制造重水的设备和生产的重水上船后,于1944年2月20日定时炸弹爆炸,设备和重水都沉于水中。

希特勒研发原子弹的计划受到致命打击,希望破灭了。

后话

海森堡曾经对希特勒说过,制造原子弹需要几吨的铀,实际上只需要几十公斤公斤就可以制造出原子弹,是不是海森堡忽悠希特勒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知道真相,肯定把他杀了。

1943年7月,美军情报部门曾经截获日本驻德国大使馆的一封电文,说日本需要提炼的铀,向德国提出了要求,德国也真的给了,包括研发资料,用最先进的U-234型潜艇运输,至于日本有没有收到那就不得而知了,据说这艘潜艇跑到美国本土投降了。

二战时期的日本在制造原子弹的道路上走的很远!

关于希特勒研制原子弹的未成功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没有拿出一个令人真正信服的说法,不过主流的说法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德国科学家的良心发现,故意拖延进度,这也被称为最扯淡的说法。

传说当时参与研制原子弹的德国科学家,意见不合,一部分德国科学家意识到原子弹一旦落到希特勒这个恶魔手中将会给世界带来难以想像的灾难于是故意消极研究,拖延进度。后来被盟军俘虏的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冯·魏茨泽克表示「我们之所以没有制出原子弹,首先是因为我们当中大部分事实上并不想突破……如果我们希望德国获胜,怎么会造不出来」但是不排除他这是为自己的辩解,可信度有待商榷。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德国科学家找到了两种控制中子裂变的物质,一种是咱们常说的重水,另一种则是石墨。当时德国首先采用的是石墨,但是当负责核试验的布雷格教授向总工艺师埃尔温·施密特订购大量特殊的石墨时,被施密特猜到了用途,所以故意对石墨内的研制视而不见,致使德国实验总是失败。

德国重水工厂被英国特工炸毁

前面说到石墨被人做手脚,没办法德国科学家只能讲目光转移到了重水身上。当时德国的重水来源主要是挪威的「努尔斯科」重水工厂,但是由于制造重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再加上其特殊性,最终被英国特工发现,并且联合挪威的地下抵抗组织最终把德国的重水工厂摧毁,就这样重水这一关,一直卡著德国,核试验毫无进展。

三德国的迫害

当时德国对犹太人的政策,致使大量犹太人逃离德国,其中不乏大量科学家,致使在核物理领域人才严重流逝,但是美国却接纳了这些科学家,为美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希特勒的不重视

一部分人认为,是希特勒的不重视才致使德国核武器研究缓慢,当时德国科学家对核物理的研究和原理并没有完全掌握,希特勒认为没有必要大费周折研究了,原子弹照样可以取胜,于是希特勒转向更加实用的火箭等武器的研发。

不管怎么样,德国没有造出核武器对人类来说是幸运的,不然谁知道那个疯子会做出什么事。


二战时,希特勒德国除了德军士兵训练有素战术成熟外,武器装备也绝对数一数二的, 这是客观事实。此外,大家也都知道当时希特勒德国还在进行一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究,那就是原子弹。

但希特勒德国最终没有造出原子弹,普遍的认为是:

第一,一个算式错误,德国的原子弹功亏一篑。

1939年,纳粹德国成立了原子弹研究项目,具有纯正日耳曼血统的海森堡被任命为这次项目的负责人。1942年海森堡向希特勒陈述,到1945年之前,德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因为造一颗原子弹,需要好几吨的铀235。

第二,德国当时的人力和财力,都远远不能支撑这样的研究与生产。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投入资金数十亿美元,参与的科学家超过1.5万人。而德国,海森堡领导的专职科学家只有70多名,另有40多名兼职研究者,总数不超过120人。帝国为这一项目的拨款,不过200多万马克。

第三,当时唯一重水来源是挪威的一个工厂,但这个工厂被盟军的特遣队多次破坏,已无法使用

所以希特勒打了退堂鼓 。

但真的是由于海森堡的这个「低级错误」使纳粹德国没有造出原子弹吗? 海森堡在二战中角色的问题,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如果他是预见原子弹的残酷,出于科学家的良知而故意「算错了」,他将成为万人拥戴的科学英雄; 若他只是因为能力不足而「算错了」,人们将会坐实他是一名狂热纳粹分子。此问题这也就成为了二十世纪科学史上最大的谜题——「海森堡之谜」。

希望我的回答能满足你的提问,如果喜欢可添加关注。


爱因斯坦被被美国劫持!去了美国!最终在美国制成原子弹!。算你日本的平民不幸!成了爱因斯坦原子弹的无辜!—— 听说,爱因斯坦知道他的原子弹炸了二十万日本无辜,曾经疯了!


看一下美国的研制过程,和平环境下,举国之力,世界顶尖人才大集合,直到1945年实用武器化的核弹才造了三颗!而且要用B-29这大块头才用的了。

所以即便是重水工厂不挨炸,1945年之前,德国也搞不出能用的原子弹!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了


他的重水工厂被炸了,没有足够的浓缩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