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许多老汉口人对青山区的记忆还停留在红房子和武钢,当许多年轻人被问及青山区印象的回答是「长这么大就去过两三次吧」的时候,我们的设计脚步已然踏入这片熟悉却也疏离的区域。

青山记忆

项目地距武昌江滩1KM,和平公园2KM,青山公园4KM,景观资源较好。

以运营的思路补偿这片区域对青山居民的商业亏欠。

为了好好回答问题,Mini城市综合体实景案例赏析来一波,同时分享一下Mini城市综合体设计有哪些PLUS的新玩法!

随著奥山世纪广场,武商众圆广场的落地,青山居民的购物动线从跨江过汉口被逐渐拉回。随之而来的「体验式购物升级,更精致生活需求」的设计目标,是这个项目要呈现给业主和消费者的初心。

Mini城市综合体生存的被需求关系

商业??办公??公寓??住宅

解决设计任务的关键是准确的产品排序。把最难的商业设计放在首位,提升总部办公环境、拉动公寓需求、释放住宅刚需,是对规划方案里这四种业态的排序。

吾行里

吾善吾行难于心

承载显性的城市需求

创造灵动的城市界面

2014年项目设计启动之时,在当时只有稀松商业体的现状下,用未来的视角预览整个和平大道主轴的商业形态。从项目本身承载的城市需求出发,基于长远运营的思路去解决项目的设计问题。

吾行吾道,虽远必至

天际线的虚实关系

缓解产品高密度排布

精彩的城市界面留给主干道,刚需的住宅退让到北面,配置独立的入口合理分流需求差异化人群。微Walk连接公寓及办公区,与商业构成L形,呼应北面住宅区,完美闭合了矩形地块的设计痛点。

吾行里·拾光纪

遗忘的光阴

拾起的记忆

让商区切铺和组织流线更自由

多少年来青山居民购物都是出行到武昌,更远至汉口。如果说近几年若干大型的青山Shopping Mall实现了区域经济的拉力,那么「吾行里·拾光纪」则是完善了小型功能区的业态张力。

商业的姿态

向左向右500m地铁站

需要吸纳和导入的姿态

激活商业是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两侧均有地铁站,经过路线和地段特征分析,从西侧引一轴,斜插到项目里来。结合地形,推演一个小型城市广场聚集地的可能性,衍生一条环形的商业街,形成一轴一环的基本商业布局。配合项目内其他业态的人流输入,积极化解了原本弱势的矩形地块消极面。

拾,光的空间

水域文化的融合

时尚视觉的碰撞


注:文中提到的Mini城市综合体均为联创设计武汉顾问公司主持设计 本回答由UDG联创设计武汉顾问公司小编供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