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图/七日印象)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图/七日印象)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20届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告别青春、走向成熟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年轻生命里。本片主角们的青春梦想,是借由反抗体制,追求一个更好的国家,却在动荡的两岸关系里,变成历史的一部份。

一个反抗中国的台湾学运明星、一个喜爱台湾的中国学生、一个政治狂热的台湾纪录片工作者,他们之间理应充满矛盾,却在社会运动里找到合作的可能性。在一场台湾24年来最大型的社会运动之后,他们从接近成功的巅峰,逐渐坠入失望的谷底,曾经坚持的理想,还有可能延续吗?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图/七日印象)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图/七日印象)

金马奖+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面对中国这个庞大邻居的威胁,台湾的年轻人急欲为自己向世界发声。巧的是,在极权下成长,却对民主自由有向往的中国年轻人,也同样面临巨大压力的管控与冲破限制的渴望。因为处境的相似,双方开始有互相理解的可能。

蔡博艺,来自中国。高中时开始对民主自由有朦胧的想像,关心时政。到台湾后,她才发现所谓的民主,是体现于正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当中,而其中的生力军,几乎都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这勾起了她的热血,想亲身参与民主运动,并透过书写,让她家乡的人们看到民主在台湾如何发生。然而,这却让她开始面临来自政府与父母的阻挠。

陈为廷,家乡台湾苗栗。从小失去父母的他,有著比同龄人更不受家庭控制的冲动。他积极参与社会运动,总是冲在最前面。尤其因为中国政府的打压,他想捍卫台湾主权,与伙伴发起一连串的反抗运动。一不小心,变成了全台湾知名的学运明星。他被捧成「神」,终于有机会实践更大的理想,但同时,被自己不堪的过去所纠扰。

傅榆,台湾纪录片工作者。看著他们两人冲在第一线,一开始却只拿著摄影机躲在他们后面,把所有冲撞体制与改变世界的期待都投射在他们身上。当他们从高处坠落,傅榆反而陷入比他们更失落的无力感当中,怀疑起当初的理想。

最后,这些人有可能继续一起走下去吗?勇夺2018金马奖、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从台湾观点、政治角度切入,近距离观看大时代下的年轻人,在实践民主时真实的处境,进而思考,自身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