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一战主要有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阵营,首先来看一下这两个阵营的力量。

协约国主要有:大英帝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比利时、印度、纽芬兰、纽西兰、南非共和国、义大利王国、葡萄牙、中国。

同盟国主要有: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任何时候,国家之间的战争拼的都是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战时期,几个国家主要国家的综合实力情况:

1.英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2.德国:快速崛起,想谋求挑战世界第一宝座。

3.美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军事上落后于德、英、法。

4.法国:欧洲前任第一,老牌强国。

4.沙俄:经济实力一般,军事力量强。

5.奥匈帝国:欧洲强国之一但是外交依附德。

6.日本:后起之秀的强国,民族凝聚力超强。

至于一战其他的国家,有些国家参战纯粹是被迫参战或者作为列强的附属国参战,基本上对一战的影响可以忽略。

另外,从军事实力角度来看,一战时期几个主要国家的军事实力排名为:德国>英国>俄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义大利;

所以,从以上角度分析,如果我是威廉二世,给我日、奥、土、意、西、保、泰、七个盟友基本上胜算不大,如果想要在一战中获胜,最好的方式是与沙俄结成同盟(毕竟二者的海外殖民地利益争夺远不如英法,并且沙俄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德国),针对美国,即使不能结成同盟,最少也要搞好关系,达成互不侵犯条约;基于这两点,以德俄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谁胜谁败,未可预料。


谢邀。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称霸权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战争。谁的力量强,策略正确谁就可以获胜。如果德皇威廉二世当时拥有日意土奥西保泰诸盟友,想打赢一战,当采取如下策略。

一,西稳英法。法之反德,因其侵犯其在非洲利益。英之反德,因其威胁到英之海上霸权。如果德弃其非洲之争夺,可缓与法之矛盾。英德本姻亲,若德缓其海上之争夺,可缓与英之紧张之关系。英法惯好绥靖政策,不触其利益,轻易不管他国事。如此,可先稳住西方。

二,留西班牙监视牵制法国。

三,东遣日本和泰国,从远东进攻俄国。将俄之主力调往东方。

四,集中土奥保三国之精锐兵力直插,攻打莫斯科。首都必救。则两翼必空虚。

五,德奥二国,一左一右,从两侧插入,合围俄军主力于莫斯科而歼之。则俄国可平。

六,平俄,必威震整个欧洲。其他小国,必望风而降。英法亦必甘拜下风。倘战,集八国得胜之兵,征二绥靖怠惰之国,其势可知矣。

历史已经证明,欲称霸欧洲,必先征服俄国。否则,如拿破仑,希特勒,尽管打了无数胜仗,也只是徒劳一场。


日本和山东的德军联合北洋军阀搞定中国华北华东地区的英军法军,德军在欧洲猛攻俄国,日本则趁机联合奉系军阀攻击中国东北的沙俄势力。将俄国英国法国在中国的势力赶出中国。同时包括中国香港地区。随后联合泰国中国桂系军阀出兵越南,消灭法国的越南殖民地。随后,协防泰国防止印度阿三和英国从印度进攻中南半岛。同时,支持印度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动摇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利用日本海军可以不惧太平洋的英国海军的入侵,守卫好海岸线,英国法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掀不起什么大浪了。前提是美国不提前参战。

重点是欧洲战场,具体如下:

1.战前对西班牙土耳其等欧洲弱国进行军事援助,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2.西班牙军队向直布罗陀(至今为止是英国领土)进攻,战前要支援西班牙大量的重型火炮,来用于对付英国地中海舰队和防御要塞。成功后可封锁直布罗陀海峡。此举若成,则对战局影响很大,使英国与埃及中东殖民地的联系切断,更重要的是来自印度的兵力和物资难以到达英国。

3.最好能让义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协同作战,土耳其义大利吸引英国地中海舰队,再让西班牙从背后插英国一刀。然后等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后,土耳其就可以趁机收复中东失地。义大利和奥匈帝国海军和英法海军一点点消耗英国地中海舰队实力。

3.策动埃及、利比亚、法属西非、中东地区、高加索地区民族独立,脱离英国法国俄国的统治。如果不成功,也可以牵制协约国的力量。

4、说说对付俄国,俄国的大国沙文主义严重,波兰、波罗的海沿岸、罗马尼亚等地区反沙俄统治斗争激烈,可以策动他们复国,来让他们支援德国奥匈帝国进攻沙俄,承诺他们帮助他们复国。加之德国军队的战斗力远在沙俄军队之上,应该能很快解放东欧地区,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前面说到日本会在中国东北攻打俄国牵制沙俄。所以西线德军压力会小一些。俄国幅员辽阔,不能和俄国打持久战,要把大批俄军主力吸引到预设的埋伏圈中,利用武器装备优势成建制的消灭俄军。同时,俄国后期,社会黑暗,人民苦不堪言对沙皇统治非常不满,德国可以利用俄国社会矛盾,拖垮俄国经济,暗中支持苏维埃革命,推翻沙俄统治,随后苏俄会选择退出一战。德国要选择让波兰等国家独立形成德国和俄国的战略缓冲区,帮助独立国家发展,维德国马首是瞻。替德国放哨。

5、对付法国,我建议施里芬计划和后来曼施坦因的计划并行,一战时期的法国一开始反应有些慢了,等德军都打下了比利时时法国才反应过来,没有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反而让德军深入法国上百公里,德国的远程火炮甚至都可以打到巴黎市区。可见施里芬计划的可取之处。一战德国是右翼大包抄,越过比利时,从法军左翼包抄,意图实现一个规模巨大的鲁腾型会战,把法军主力聚歼于以巴黎为中心的大口袋之中。可是一战德军没有机械化部队,很难突破索姆河、马恩河、凡尔登防线。而曼施坦因的计划是:中心突破,将英法联军撕成两半。同时因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在一战刚开始时便集中兵力攻打整个地区,所以当德军进攻法国北部时,法军军事调度慢了些。

综上,战争计划应该是:

首先,德国应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构筑防线,吸引牵制法军主力,迟滞法军行动。

随后,实施施里芬计划,攻占比利时,直接右勾拳实施包抄,事实证明这个计划虽有可取之处但最终在马恩河战役中失败,所以还需要有曼施坦因的计划相补充。

最后,实施曼施坦因的计划,派德国陆军中最为机动的部队,穿过人烟稀少的阿登森林地区,要快速推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法国腹地。形成左勾拳,从左翼包抄英法联军。最后与比利时的德国方面军汇合。直接包抄英法联军主力,尽快完成包围圈,不要心慈手软,像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

抽出部队快速推进包围巴黎,后方的大包围圈可以一点点收缩,最主要的是在法国新生力量补充之前,瓦解法国军队。招降法国政府。最好能够和法国签订城下之盟,允许法国政府存在,但要退出协约国,转而与英国为敌。等到,法军兵败如山倒,德军兵临城下,法国政府无兵可调时,法国政府为了不亡国,也只能选择和英国翻脸,签订城下之盟了。

5、如果法国战局进展顺利,英军陆军有几十万人被消灭在法国前线上时,英国的形式已经很危险了。如果法国背叛英国,再加上直布罗陀海峡被控制,亚洲英国一败涂地,沙俄政府倒台英国其实已经没有希望主宰欧陆,和德国争霸世界了。除非,英国可以拉上美国趟这趟浑水,如果美国当时的总统眼光够远的话,应该选择派兵协防英国,因为德国打败英国后,就可以掌握欧洲霸权,休养生息整合力量后会把眼光放在北美。如果美国人目光短浅的话,发战争财后见好就收,不真的参加欧陆战争。那英国的命运就很黯淡了。德国工业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德国海军已经是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了,和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相差不大。再整合法国海军的力量,集中主力战列舰舰队和巡洋舰部队力量重点突破。同时德国造船厂要下饺子般的造军舰,争取突破英国海军防线。登陆英国。


参考真正的一战,这种假设其实是给同盟国集团添加了西班牙,日本,义大利,泰国四个成员。当然,这对同盟国实力的增强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假若包括德国在内的这八个国家都能于1914年全面介入战争,同盟国集团获得最终胜利的机率将大于协约国。一战德国因何战败?不是国家实力不够,工业支撑不起,主要在于四个方向都被封闭,国家体系从内部崩溃,这在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中有相关描述。我们先来看一下,二战坑德国的义大利介入战争会对德国的战略态势造成什么影响??南欧,地中海,一战协约国集团封锁德奥南翼,切断德土海上联系,支援巴尔干及沙俄的重要一环,义大利倒向德国,以英法海军实力,似乎远远做不到在北线封闭德国公海舰队的同时在南线打垮义大利土耳其海军,封锁同盟国南翼,德国则可借此获得海外物资的补给,尤其是粮食,有此输血线,将极大增强同盟国实力。要知道,德国在1918年前线武器弹药消耗仍可维持,因缺乏粮食发生动乱退出战争。再看看西班牙,西班牙倒向德国,英法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不说西班牙攻占直布罗陀,扼制英国进入地中海,西班牙一参战,法国将沦为与奥匈一样,三线作战的尴尬境地,单战德国就困难重重,三线作战崩溃的会更早,届此英军在欧陆将难以有效立足。再来看看远东,日本与泰国。泰国夹在英属缅甸与法属印支之间,鉴于世界大战远东边缘英法无力顾及,这些地方将会被日本与泰国逐渐蚕食,随后泰国将威胁到印度,日本则有可能配合德奥,与沙俄开战,主力在欧洲的沙俄最多自保,总之,远东将会出现同盟国势力做大,协约国难以抵御的情况。再来看看后期加入协约国的两大国家,中国与美国。之所以他们战争前期没有加入战争,是持观望态度,谁强支持谁,发战争财。所以初期这两国基本不会参战,后期同盟国取得优势后更不会对其宣战。至于非得让其在战争初期加入协约国,只能说,对远东同盟国势力会启到扼制效果,对欧洲无伤大雅,美国军力明显弱于英德俄法一流强国,经济实力拚消耗则要时间,短期不会奏效,等同盟国集团消灭法国打残沙俄后,大势已定。至于中国,当时似乎地方势力过多,加入战争后估计主要打的是内战。


其实仍旧很难,一个最关键的弱势是,仍旧没有打破英法在欧洲的核心地区结成的陆海兼备的坚固同盟。比如虽然西班牙和义大利在英法联盟的西翼和南翼,但是很悲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西和法意边境都是多山的环境,期间的交通线非常稀少,就只有那么几条路。因此法军可以在完全不动用大量军团的情况下就守住法西和法意边境,而西班牙和义大利陆军的实力大家也都是知道的,要硬肛英法的百战老兵真的不太现实,因此从陆上这两路对英法整体态势造成的压力其实很小。如此一来其实对原有的两面作战的态势改善不大。再来说海上。西班牙的海军基本等于没有,义大利其实很强,如果和奥匈帝国的海军合兵一处要压制法国海军其实是可能的。但是,英国海军是具有在压制德国海军的同时派出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或波罗的海支援法国或俄国舰队作战的实力,而地中海中的三个核心基地直布罗陀,马尔他和亚历山大都在英国手上,这支混合舰队要突破既有的牢笼,进入大西洋支援德国帝国海军或切断英国到印度的补给线都不太现实。只有日本其实是一个转折点,如果它的海军能够发挥大作用,输送日本陆军占领马来亚或婆罗洲,甚至印度和锡兰。如果能抓住机会,日本帝国海军输送陆军,和意奥联合舰队对角进攻埃及,彻底切断英军的补给中心,其实才能真正动摇英法联盟的坚守西欧决定全球战场的决心。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唯一的翻盘机会。


一战时德俄之间矛盾较小,和俄合作或者签订合约,不让俄参战。一战导火索是南部巴尔干,以复仇的名义先打南部,战略目标是联通巴尔干一线。在此基础上尽量别刺激到法英。

再继续往中东扩展,以殖民战争的名义先围剿英法海外殖民地,尽量避免本土开战。期间能用钱就用钱能换地就换地。战略目标是把苏伊士周围控制住。注意,这个过程主要以陆军和地方伪军为主,海军辅助,不要大规模造海军,避免与英国直接对决。

最后拉拢意呆利,获得意呆利驻军权,在向法国宣战,东线,南线一起打。此时能闪击战就好了。击败法国就控制地中海了。英国海外孤岛,只能依靠美国援助。但这时应主动停战。必要时扶植法国傀儡。减少英美紧张,和美英和谈。调转枪口从西部,南部攻入俄罗斯。

以上的核心是中东殖民地,拿不住这里,一战德国都很难胜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