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以往总觉得伦敦是个微型城市,双层巴士总是险象环生(或可说司机们神乎其技)地在狭窄蜿蜒的小路上穿梭,拥挤的餐馆席间,人们的膝盖相触也是稀松平常的事,被称为「管子(tube)」的地铁更不用说有多迷你……而这一趟湖区巡礼,我才知道,并不是越往郊区走,房子就会越大。

英国湖区Ambleside小镇中心,有栋过路者无法不多看一眼的小屋——Bridge House,除了尺寸迷你,更出奇的是:这栋两层楼建筑有如被施了魔法般架空于小溪流之上。

3.JPG

充满悬疑气息的Bridge House以湖区常见的石板建材打造,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十四世纪,Braithwaites为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最初意为建造一座方便进入另一侧土地的桥梁,尔后才将两层楼建筑加盖于小桥之上,两侧皆有门供通行,也用以存放周边果园的苹果,外界对于将房屋建于桥梁之上另有避税的解读。

4.JPG

数个世纪以来,Bridge House并没有随著小镇的变化与发展而面临拆毁的命运,而是在时代变迁中转换了多种用途,如工厂的账务房、茶室、古董店、编织店、制作椅子与鞋子的地方,甚至曾经成为一家八口的居所。

5.JPG

低著头走入桥屋狭小的空间,双人床大小的空间要同时容纳三位访客都略嫌拥挤,因而许多时刻都能见到旅客在外等候入内的访客离去,实在难以想像一家八口生活其中的画面。一楼炉火位置为原本可通行至桥梁另一端的出入口,为十九世纪桥屋作为茶屋时所增设。

9.jpg

斟酌步伐踏上无护栏的陡峭石板阶梯,走入较为明亮的二楼,可从狭长窗口见到小溪上的风光,设想过去因不同职业与缘由居留于此的人们在这独特的小天地内有何种感受。

8.jpg

1858年,Harriet Martineau在她著名的英国湖区指南中写道“the odd little grey dwelling … is the ancient house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ost curious relic in Ambleside of the olden time.”不难想见人们对这栋离奇怪异的桥屋是如何倾注好奇与臆测,Bridge House也自然而然成了艺术家笔下的热门题材。

2.jpg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指标,1920年代,Ambleside居民积极为维修Bridge House的费用筹款,其中主要发起者之一为彼得兔作者Beatrix Potter的先生William Heelis1956年后,Bridge House也成为英国国家名胜古迹信托(National Trust)位于湖区的首座资讯服务站,目前都有亲切的志工驻守介绍桥屋的悠久历史。

7.JPG

一个阳光温热的午后,和蔼的志工婆婆从窗台上取下一颗苹果递给我们,故事便由此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