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行6月19日公佈的5月金融機構統計資料,揭開了同業去杠杆的最新效果。

從整個銀行業來看,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正呈現兩頭收縮之勢,僅今年前5個月就各自跌去了10%以上。目前,同業資產與負債絕對值已雙雙處於自去年初以來的最低點。

大行和中小行同業去杠杆的風格有所分化:大行更注重回籠同業資產,買入返售與存放同業兩項指標均創出近17個月以來的最低值;而中小行側重縮減對同業負債的依賴,賣出回購和同業存放兩項指標也都創出了近17個月以來的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口徑的“大型銀行”指2008年末本外幣資產總額大於2萬億的銀行,涵蓋工、農、中、建、交、國開行和郵儲銀行;“中小銀行”則指以2008年末本外幣資產總額小於2萬億的銀行。
顯然,同業去杠杆已進入“深水區”。

同業資產負債同時收縮
根據央行5月金融統計資料,將賣出回購和同業存放兩項指標加總可以得出,中小行的同業負債在5月末達到12.82萬億元;而這一數值,在去年12月末為14.01萬億元。這意味著,在今年前5個月,中小行同業負債減少1.19萬億元。

重點是,中小行的上述兩項指標,均創出了近17個月以來的新低,同業負債泡沫的擠壓效應得到了較好體現。

對於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郵儲銀行這些大行來說,同樣是賣出回購和同業存放兩項指標加總,大行的同業負債在5月末達到2.18萬億元,相較去年末的2.95萬億元減少7700萬元。雖然該兩項指標在5月末的表現均低於去年末,但如果將觀察區間定在今年,會發現在剛剛過去的5個月內,這兩項指標均出現“翹尾”行情——分別在2月及3月達到自去年初以來的最低點後,再向上抬升。

將大行和中小行的上述兩項指標加總,銀行業整體同業負債在5月末達到約15萬億元,較去年末萎縮1.96萬億元,減幅達11.53%。然而大行在今年各別時段出現的“翹尾”,或許可以說明,在跨季、MPA考核等此類特殊時點,還是不乏大型銀行轉投同業管道來獲取負債。

另一方面,銀行同業資產也正在收縮的路上一路狂奔。

根據央行5月金融統計資料,將買入返售和存放同業兩項指標加總可以得出,中小行的同業資產在5月末達到8.18萬億元,較去年末的9.05萬億元減少約8700億元;而大行收縮的幅度顯然更大,由去年末的5.05萬億元劇烈縮減1萬億元以上至4.04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大行的上述兩項指標也均創出近17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將大行與中小行的上述兩項指標加總,銀行業整體同業資產在5月末達到12.22萬億元,環比去年末的14.1萬億元縮減13.34%,萎縮1.88萬億元。

這表明,銀行業的同業資產與負債正在兩頭縮減,各降將約1.9萬億元。

“其實行為風格還是不同的,中小行更側重於減少同業融資,比如說同業理財和同業存單的發行。其中,同業存單不僅受監管發行額度的約束,還受自身主動適應監管舉措的意願的約束,相對於回籠同業資產,中小行更為迫切的需求肯定是降低對同業負債的依賴。大行的同業負債泡沫本來就沒有這麼大,通常是資金的融出方,所以肯定是減少對同業理財和同業存單的投資,因此可以看到,大行回籠同業資產是比較猛的。”一名大型股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向記者分析稱。

停擺的同業業務
“沒有分行在上海的駐滬同業部門,大部分都撤並回總行了。我們等過幾個月租約一到期就走。”一位元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

在今年1月份首次報導了《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4號文)對行業產生的影響,而這份監管檔的威力到現在還在持續發威。按照該檔,“未經批准設立分支機搆、網點,包括異地事業部、業務部、管理部、代表處、辦事處、業務中心、客戶中心、經營團隊等,並從事業務活動”被定義為“違法違規展業”行為。

這直接促成了近4個月以來,非持牌駐滬機構加速撤出。有一家西北部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該行同業部門已在4月份全面撤出上海,目前正在進行人員安排,但已經有不少人辭職。

“我們的業務相比以前大幅減少。現在是在總行辦公,需要面簽的我們就會出去(指異地簽約)。”另一位元農商行人士向記者直言。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駐滬同業部門的作用不該被忽視:區域性銀行受制于當地展業與人才缺乏的雙重制約,通過同業業務,可以將總行資產與負債“觸角”伸到更前沿的地方,招攬吸納高端人才,助推該行發展。“異地團隊對於熟悉交易對手,並且引入先進的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理念給母行,其實是很有意義的。”有農商行人士特別強調。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撤滬的人員通常有以下幾種職業路徑選擇:一是可以選擇同級別、同薪酬調回總行,有效時限在半年到一年不等,然後分流至其他部門;二是併入金融市場部等,但通常該部不會全員承接;三就是主動拿著經濟賠償辭職。

“走的人不少。很可惜,現在我們的業務幾乎都停擺了。”前述西北部城商行人士說。

對於中小行來說,同業業務正處在一個較為艱難的境地。興業銀行合作中心一位元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金融去杠杆效果明顯,目前很多中小行幾乎已經不像以前做同業理財的投資,而改做存放。

【大華網路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