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作爲職業科普人和學術打假人曾經做出過重大貢獻。但是也不能說方舟子質疑過的人都存在本質性問題。尤其在潘建偉院士身上。

潘建偉等人從事量子力學的前沿性研究。

量子力學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爭議。潘建偉教授研究的量子加密通信和隱形傳態都是基於哥本哈根學派的理論開展起來的。而至今仍有部分科學家質疑哥本哈根學派的理論。

最早質疑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就是愛因斯坦。還有多宇宙詮釋對哥本哈根學派的質疑。

所以方舟子質疑的單單不是潘建偉,而是基於哥本學派理論對量子加密通信的可行性問題。

早在1997年,科學家就實現了對單一自由度量子隱態傳送的實驗驗證。

時隔18年,在2015年,潘建偉團隊實現了多自由度的粒子隱態傳送。

潘建偉團隊如今進行的實驗已經與國際同行保持同一水平甚至是超越。那麼在量子加密通信和隱形傳態上就是進入到未知的無人區了。儘管有理論支持,但至於能否徹底實現量子加密通信和隱形傳態,並脫離實驗室而商業化還是一個未知數。

方舟子質疑就是這個未知數。可事實上,哪一次基礎科研的突破不是在未知領域徘徊呢?

我們不去探索怎麼知道這個未知數是牆還是通道。很多科學家終究一生的研究領域也都是空,但這會告訴後人:這個路他已經走過,是死衚衕。後人也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他領域上。從這一點來看,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就要勇於嘗試,即便失敗了也是一種財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