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作为职业科普人和学术打假人曾经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也不能说方舟子质疑过的人都存在本质性问题。尤其在潘建伟院士身上。

潘建伟等人从事量子力学的前沿性研究。

量子力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争议。潘建伟教授研究的量子加密通信和隐形传态都是基于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开展起来的。而至今仍有部分科学家质疑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

最早质疑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就是爱因斯坦。还有多宇宙诠释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质疑。

所以方舟子质疑的单单不是潘建伟,而是基于哥本学派理论对量子加密通信的可行性问题。

早在1997年,科学家就实现了对单一自由度量子隐态传送的实验验证。

时隔18年,在2015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多自由度的粒子隐态传送。

潘建伟团队如今进行的实验已经与国际同行保持同一水平甚至是超越。那么在量子加密通信和隐形传态上就是进入到未知的无人区了。尽管有理论支持,但至于能否彻底实现量子加密通信和隐形传态,并脱离实验室而商业化还是一个未知数。

方舟子质疑就是这个未知数。可事实上,哪一次基础科研的突破不是在未知领域徘徊呢?

我们不去探索怎么知道这个未知数是墙还是通道。很多科学家终究一生的研究领域也都是空,但这会告诉后人:这个路他已经走过,是死胡同。后人也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他领域上。从这一点来看,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就要勇于尝试,即便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