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隧道效应,消费的源头是因为有需求,比如想要美味的食物,好看的衣服鞋子,最新的电子产品等等,有了这些需求之后,人的内心会根据需求产生一个心理预期,包括自己想要的商品的价格,大致外观,心能参数等等,这些信息会存在于人的潜意识里,在进行购物时,会不由自主的关注与自己心理预期相似的商品,直到找到最接近的那个商品。这种效应会使得购物的结果只是自己心里想要的,而不一定是正符合需要的,比如想买一部手机,因为看到身边的人使用了某一款昂贵但是性能非常好的手机,自己的内心便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一种心理期望,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很可能最终买的就是那一款手机,但是,购买了之后才发觉自己的经济实力没有那么高,因为购买手机打乱了自己其他的计划。所以在购物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将视野放宽,多试试陌生的商品,找到最适合的。

二是成本陷阱,在购物的时候,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买到最好的商品,追求最低的成本,商家也有意识的利用了顾客的这种心理,以达到最大的销售额。举个例子,你走进一家商店,想要购买面膜,你会发现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系列的面膜有不同的规格,小包装的也许是5片40元,大包装的20片100元,这个时候顾客的心里想的是购买小包装可以花最少的钱满足自己的需求——得到面膜,但是单价比较高,如果购买大包装,成本会下降很多,但是也会占用自己有限的资金,权衡之下很多顾客会购买大包装。顾客得到了便宜,商家也获得了最大的销售。将一种商品分成大小包装,并且区分成不同的成本,是一种最经典的利用成本陷阱的营销手法。类似的还有,将同一个用途的不同系列商品制定出差异化的价格,具体来说,商家会选择出一个主打商品,这种商品是商家最想卖给消费者的,但是他们却并不直接给这种商品降价,而是将其他的商品提高价格,并主要向顾客推荐这些高价的商品,当顾客接受了多个高价的商品信息后,会长生错觉,即商品的价格就是这么高,此时他如果看到商家原本想主推的商品,他会发现价格比刚才的商品低很多,而且性能也还不错,那么购买这种商品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采用上面所说的这种弃车保帅的营销手段的商家非常多,顾客由于信息获取不如商家丰富,很容易陷入这种成本陷阱,买到看似占了大便宜,其实却并不一定刚好需要的商品。上面说了这么多套路,那么顾客有没有什么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给您支两招。一是计算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真的让您拿出计算器去计算数字,而是大略的估计,比如购买一件商品,能够自己带了多大的使用价值,使用的频率高不高。比如同样是鞋子,经常穿的鞋使用频率非常高,有些只在专门场合穿的鞋子使用的频率就很低,那么购买这些不常穿的鞋子时,就要慎重了,不能一时兴起就买了,不然很可能买完就后悔。


在电商各类购物节囤积大堆物品,特别是促销物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行为了,趁促销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很正常,但还有一群买家,买的都是自己不需要或用不著的东西,他们这种盲目购物的心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商宣传带来的心理暗示

只要是购物节,无论是双十一,双十二,还是618,电商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购物节期间的商品打折力度最大,价格最便宜。购物津贴也会在首页上吸引眼球,更别说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植入的广告了,动不动跳出来让你点击领红包。这种全方位的、疲劳轰炸式的宣传方式让每个人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我们的购物欲望,想著,要不趁著价格便宜,看看有什么能买,于是开始了浏览和搜索,这就开始了「剁手」的第一步。

二、买家的凑热闹心理

中国人爱凑热闹,哪儿人多往哪儿去,越是买的人多,越是觉得那东西好,我也必得买一个不可。购物节也一样,电商提前做了宣传,积累了大量的购买力,你看他在购物车放了5样,我在购物车放了7样,我购物车要不也意思意思放两个,那没什么需要买的怎么办呢,不管了,反正便宜,先挑几样顺眼的放购物车吧,好嘛,「剁手」的第二步也完成了。

三、凑满减购物津贴

购物节期间,大量的或是几乎所有的商家都会有满减或满额领红包的活动。买一盒面膜,差30领红包,那就再买个洗面奶,哎哟,加起来还差5元可以领更大的红包,要不再买个化妆棉,虽然家里的化妆棉已经多的用不完,但为了凑单更便宜,还是划算的,买吧。这种想法大家有过没?哈哈,我自己都中。

买完了放购物车一起结算,咦,还有购物津贴没用,总价还差一点就可以用购物津贴了,要不再买点?于是,就这样一步步地滑向「剁手」的深渊。

四、空虚填补心理

现在的人们物质是越来越不缺了,但心灵是越来越空虚了,人生就是这么艰难,开心呀,满足啊这些感觉越来越难以感受到了,吃东西倒是可以,可是容易胖,还要想法减肥,但买东西就不一样的,大买特买的感觉太爽了,于是买了一样又一样,持续这种快感。特别是女性,购物有助于女性情绪好转,买了一样还不开心,那就再买一样。「败家娘们」这个词就是这么出来的。

除了心理因素,像一些借款分期付款的软体也起了推动作用,让一些买不起的也能不停地买一堆,养出了多少卡奴。一句话:「借款有风险,购物需谨慎」。


现在的网购非常方便,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6.18,11.11,更是许多「剁手党」的囤货日,有的人更是囤积了一堆可有可无的东西,都是一种什么心理?

做为曾经的一名「剁手党」,我觉得不外出以下几种原因:

①网站的广告效应。还未到「6.18」或是其它网购节,网站早就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优美广告或优惠活动,非常吸引广大网民的眼球,禁不住诱惑,把一堆可有可无的东西放置,购物车,等时间一到,一付费,想著坐著等收快递的喜悦,也是蛮期待、蛮美好的事情。

②从众心理。中国人,爱扎堆、爱凑热闹。看著别人都在看,都在买,我不买会不会不好?我不买会不会错失了什么?东西好不好且不管,买回来再说。

③贪便宜的心理。看到折扣有力,就走不动道。觉得如此大的优惠活动,自己不买一些,总觉得是一种损失。

6.18过后,囤积的东西,除了刚收到货时,打开看一眼,多数的东西也随著活动的热浪过后而退居于角落或束之高阁。所以说要「理性消费,冲动是魔鬼」。


丰木认为无非如下几种心理:

一、贪便宜

因为商家总是会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和时间节点,打折促销手段,商品确实比平时便宜了许多,容易挑逗起你的购物欲望,所以想买的人觉得便宜就会多买些备用。

二、怕涨价

比如家庭日常生活用品,预期未来可能物价会上涨,既然早晚是要买的,用量也很大,那么不如趁现在便宜时多买些,库存一些可能更加实惠。

三、购物癖

有钱就任性,人家就是喜欢买买买,在购物当中找到乐趣和自信,不要问人家为什么,就是两个字「喜欢」。

四、好冲动

购物车里装满了心仪的东西,当促销活动开始的时候,手就无法控制住,一不小心之下,点点点,买买买就抱回一筐了。


丰木色子原创「悟空问答」首发,希望多多转发,帮到更多的朋友!

敬请关注更多心理情感两性话题搜索订阅公众号「丰木色子」「隐私实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