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普虽然出山再次出任宰相,但是赵光义不同于赵匡胤,他的私心和猜忌心是非常强的,而赵普的威望又非常高,这注定了两人之间的合作只是暂时性的,是不会长久的。

在扳倒了赵廷美、卢多逊这两个政治人物后,赵光义大量启用自己的亲信进入枢密院和中书省。中书省一度有7个宰相3位参知政事,以分赵普的权力。至于枢密院,不设正使,只有三位副枢密使,这三个人是王显、柴禹锡、弭德超,都是宋太宗原来在藩邸之时的幕僚,现在突然越过曹彬、潘美等军界大佬,众人虽然不服但也无话可说。

为打消军界诸位大将的不满,宋太宗还主动拿帝国第一军人曹彬开刀,借曹彬在河北军中给士兵们发「月头银」的事大做文章,穷治其罪。在赵普等人的劝说下,宋太宗才贬曹彬为使相。曹彬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从此之后,武将的气势更为沮丧,再也不敢对宋太宗及其亲信有所不满,也埋下了宋军兵败的祸根。

太平兴国8年10月,赵光义感觉到自己的权势已经再次巩固,而且自己的儿子也已经走上政治前台,赵普的作用已经得到发挥,任务已经完成,便罢其相位,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再一次环顾天下,中书省和枢密院都是自己的曾经的亲信,权势已经彻底巩固,国内的政局也大致稳固。赵光义再次把眼光放到了北方——幽云十六州。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雍熙3年宋太宗三路大军北伐,与辽军进行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再次大败。这次决战失败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宋太祖所留下来的禁军精锐损失殆尽,宋辽之间宋攻辽守的态势开始逆转,河北乃至整个中原都处于辽军铁骑的威胁之下。宋太宗的威望顿时降低到了执政以来的最低点。

雍熙3年5月,还在邓州的赵普已经知道了战事失利的消息,向赵光义上《班师疏》,主张不再用兵,执行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的上书,以及姚崇向唐玄宗所献的「十事」,强调说「有道之事易行,无为之功最大。」由于顺应民心,在极短的时间内「天下传颂」。

2

为安定内外局势,赵光义再次借重赵普的威望。端拱元年,赵普第三次为相,已经是67岁高龄。

这次合作依然与上次的模式一样。两人之间一开始就达成了默契,赵普出任宰相之后,只在大政方针及重大事务上发表意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而对具体的政务则不多关注,将其委托给赵光义所信任的人手中。也就是说,安心地做赵光义这座庙里的菩萨、金刚,镇宅院,保平安,如此而已。

即便如此,在这第三次为相的2年内,赵普还是办了3件大事。即罢黜枢密副使赵昌言等人,杀掉太宗亲信侯莫陈利用,策划西北边防之事。其余活动主要以「接引后学、优游岁月」为主,直至在洛阳病逝。


1.本文为《赵普:救时宰相是怎么炼成的》第22篇。

2.本文全目录为:

履霜:即将推出《赵普:救时宰相是怎么炼成的》?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3.赵普身上可学习的地方可谓多矣,在系列文章的最后做了一门课程——《赵普工作法》,共分7小节,主要讲述杨的一些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有兴趣者可移步一观。(千聊搜「履霜」即可,在系列课程中。)

4.迄今为止,已先后研究过多名历史人物(主要有安禄山、司马懿、张璁、杨永泰、郭嘉、杨宇霆等)的性情、思维与策略等情况,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观:

履霜:履霜重点文章及课程集合(20181212)?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