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真的佩服他


游戏人间的不老顽童

什么是老顽童?

就是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赤诚之心。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艰难,周围的环境多么尔虞我诈,总能以热爱、喜爱、欢喜的态度来看世界,看他人。总是能以热情的心绪、达观的态度来看待世界。

人往往年少时喜酒,到了某个年纪,就爱上了茶,爱上那种无论吃了多油腻的东西,一口下去顿觉满腹清爽的感觉;爱上那种入口时是苦的,过一会儿,又回荡著一丝甘甜的感觉。

这是一种特别的气质、特别的趣味,就像辛弃疾说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世界丑恶还是美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世界的态度是美好的。

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

苏轼就是一个世俗方外的老顽童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遇事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艰辛,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林语堂也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自己就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说郛》)。苏辙曾经劝他哥哥跟人交往的时候要慎重,要有选择的交朋友,苏轼回答他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此乃一病。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拜星月慢》

苏轼在世俗世界与方外世界,都是一个热闹的人,有趣的人。

他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在诗、词、散文、书、画、美食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轼的诗,清新豪健,富含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词,豪放深远,气势恢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的散文,飘逸洒脱,独具风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黄米蔡,苏轼位居「书法四大家」之首,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另外,苏东坡还是一位资深吃货、骨灰级美食家,不仅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动人诗句,还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酒盏诗筒,便可消天下清风朗月,闭门高卧,便可谢人间覆雨翻云。

对于苏东坡,林语堂的描摹,如同扇面一样展开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给出的这个全景式答案还不足以解释苏东坡在今天的连绵回响。真正激起人们共鸣的,其实是他作品背后元气淋漓的生命力,坦荡开阔的胸襟,潇洒自如的气度,以及乐观旷达的风范。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深沉幽微的人生忧患和心灵痛苦。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国维的评价或许可作为解释。他将苏轼与屈原、陶渊明、杜甫并列,不只因为作品,更因为人格

片时清畅,即享片时,半景幽雅,即娱半景。

苏轼才高八斗,为何偏偏做不好一个官?

对此,他在《洗儿》一诗中如是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就是说,苏轼自认为是被聪明误一生,只有做到愚且鲁,才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这种说法虽然不够有说服力,但苏轼的官场失意,确实与他的「太聪明」有关。因为「太聪明」,所以看穿一切,所以不愿意迁就和逢场作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以至于曲高和寡

但,更重要的是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在处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时,不愿违心选边站,得罪了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也得罪了皇帝宋神宗,所以才被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惠州,最后甚至沦落到了蛮荒之地儋州(今天的海南岛)。

无疑,苏轼的一生,仕途多舛,但,幸运的是,他生在了文人最美好的时代——「不杀士大夫」的宋朝,这才勉强得以保命,再加上苏轼本人是个乐天派,竟然能把贬谪生活过出了大师风采,还留下了无数传奇佳话千古名篇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

苏轼,也是超然物外的谪居达者。人都有倒霉的时候,但,如果倒霉了还有一副相对轻松的心情、从容的心情,那就比较可爱了。我们现在所了解的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其实都是在经历了贬谪流放生活之后焕然新生的苏轼。

古代遭遇贬谪流放的文学家不少,如屈原、柳宗元、秦观等人,他们或自杀,或死在贬所,生命力都不强,没有后续发展空间,也没有重振生命的机会;韩愈、欧阳修的贬谪流放时间则都很短,在仕途与人生经历中几乎不算什么,也不是他们人生经历的转折点……

苏轼则不一样。他自己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四十五岁,这一贬就是四年;他被贬惠州的时候五十九岁,在惠州居住了三年;他被贬儋州的时候六十二岁,在儋州住了三年,离开海南时已六十五岁了。所有贬谪流放时间,整整十年。

因此,在唐宋八大家当中,若论贬谪累计时间之长、年龄之大、次数之多、条件之艰苦,贬谪之后尚能全身而回,贬谪反对创作、人格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等,苏轼独占鳌头。贬谪流放生活,改变塑造著苏轼的人生与个性。

据苏辙回忆,当初苏轼曾经告诉他:「『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苏轼曾说自己「一生忧患,常倍他人」,尤以「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为最大转折。人生境遇一下子从春风得意到死里逃生,从一片数十亩荒地上自垦东坡开始,一点点地落地生根,他从一己的兴衰荣辱中解脱出来,精神上也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有了更开阔的历史视野,正如他自己所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是在这一时期,苏东坡达到了一生艺术生涯中的高峰,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磅礴,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细腻情感;而他最好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也作于黄州的凄风苦雨中,其内心的苍凉、惆怅、多情,完全透过书法的张弛和节奏渗透出来,一笔一叹,如泣如诉。

我们觉得苏东坡特别亲近,也许是因为他能狂妄怪癖,能庄重严肃,也能轻松玩笑。

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盆水同圆。

拳石寸草,罗罗清疏,片景在案,却心游泉壑。

如林语堂所说:「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比如苏东坡爱饮酒,爱美食,「自笑平生为口忙」,很多菜式据传都跟他有关,如东坡豆苗、东坡豆腐,还有著名的东坡肉,那是他被贬黄州之时琢磨出来的吃法,还专门为此写有一词:「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前篇曾述)。」后来他让家人将此法做好的肉分送给民众吃,于是有了「东坡肉」之名。

这样的民间传说众多,其乐观旷达可见一斑。

苏轼很喜欢吃猪肉,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很理解他,有段时间,佛印住在润州(镇江)金山寺,苏轼常常去寺里探望他,佛印会偷偷做点儿猪肉犒劳他。然而,有一天发生了意外,佛印小心谨慎辛苦烧好、藏好的猪肉,等苏轼来了,却发现猪肉被人偷吃了?!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苏轼看到朋友尴尬的样子,即兴赋诗一首,诗云:「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戏答佛印》)玩笑虽是拿朋友开涮,却开得很雅致。

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贬谪之前是我们还不太熟悉的苏子瞻,而在经历了贬谪流放生活之后,苏子瞻就变成了后来为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达观从容,顽强生活,努力活得更好、更精彩,更可爱生动的苏东坡。

苏轼被贬广东惠州,生活艰苦,老朋友道潜和尚给他来信,为他的健康担忧,他给道潜的回信是这样说道: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在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其余瘴疠病人,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的人,何必瘴气,但苦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参寥闻此一笑,当不复忧我也。(《答参寥三首》)

垂柳小桥,纸窗竹屋,焚香燕坐,手握道书一卷。

什么是达观?

看透了生死。

苏轼既善于深入人生,又善于超越人生,在各种生活环境中遍尝了各种人生滋味,但又总能出乎其外,发现其中的「至味」、「可观」与「可乐」处。

他在艰难困苦中,总是设法找到人生的乐趣,什么饭都能吃,什么房都能住,什么样的忧愁烦恼都可解脱,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无往而不乐的达观心境。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

当时,屡屡贬谪他的皇帝又是怎样评价他呢?

苏轼的悲惨命运,很大程度上是拜宋神宗所赐,作为最高统治者,正是他下令将苏轼驱逐于权力中心之外的。

苏轼被流放黄州期间,一日,宋神宗在读李白的诗,赞赏之余,别有深意地问左右侍臣:「我朝之中,有谁可与李白相比?」侍臣回答:「苏轼可与李白相比拟。」

李白潇洒,苏轼豁达;李白像酒,像夜,让人沸腾、迷醉、放肆;而苏轼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克制。

千年的岁月时夏时冬,千年的草木有枯有荣,唯有千年的人格华章气贯长虹。

论词,苏轼之于宋词,犹如李白之于唐诗,破「词为艳科」之藩篱而自成一家;论诗,苏轼是宋诗风格的塑造者,其意境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论文,苏轼对散文、四六、辞赋无一不精,兼有儒家的温柔敦厚、道家的清虚自然、佛家的性灵超脱、纵横家的浑厚雄放……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公元1071年,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

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往密州,当时,密州正处在「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里。

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

与其怀旧,不如怜惜眼前。

人生就八个字,喜怒哀乐忧愁烦恼,八个字里头喜和乐只占两个,看透就好了。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的春天,苏轼与好友相约郊游,途中大雨忽至,同行的朋友都倍感狼狈,只有苏轼泰然自若,迎雨而行,并填了这首词。

走过去,一切都变成了风景,一切都不值一提。

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1084年,苏轼去汝州上任的途中经过了一个泗州,受友人刘倩叔所约,两人同游泗州南山。

午间,两人在山间水畔煮茶,采摘鲜嫩蔬果野菜作茶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无酒无肉,亦无丝竹歌舞,却让苏轼感到了人间至味。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内心渴望声色犬马,追求功名利禄,沉迷灯红酒绿,但,这样的热闹里,是无尽的寂寞。

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

人生首先要是望远镜,看远;再就是显微镜,看细;接下来是放大镜,看透;其次是太阳镜,看淡;最后是哈哈镜,笑看生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老友钱穆自绍兴而来,途经杭州,略作停留,又要启程河北。苏轼送老友至江边,离别之情忽上心来,却说,人生好比一家旅馆,你我都是其中过客。

可用哲学的方式去想,无论我们去向哪里,终究离不开这宇宙,于是也就没有真正的分别。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去读苏轼的一生,会发现他这六十四年里其实充满了不幸。但,去读苏轼的诗文,又仿佛他的生活里尽是逍遥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常州顾塘桥,遇赦北归途中的苏轼溘然长逝,走完了他坎坷、奇崛、旷达、浪漫的一生,享年六十六岁。是日,常州城风雨如晦,如泣如诉,似乎在祭奠著这座横亘数千年文化高峰的坍圮。

物质生命的戛然而止,精神生命的永存世间。

东坡的才情,东坡的乐天,东坡的豁达,东坡的超脱,无往不利,无坚不摧,让困厄的命境无计可施

不辜负每一场花开,善待每一次花落,收藏每一寸清风朗月。用一颗素然的心,憧憬每个想要的明天。

相关文章,详见:荒腔走板的力量:宋人的游戏人间,风月自赊(也温柔,也不慌不忙) 或者 青水:宋人的游戏人间,风月自赊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他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吖!//爱了爱了//

他发明了东坡肉。

他的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1.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2.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 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4. 其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
  5. 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 词有《东坡乐府》

  •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 苏轼的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例如《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策略》等等

苏轼以词最为著名。

  •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
  •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 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
  • 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带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开放了豪放词派的先河。
  •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江城子》,《水龙吟》等等

题外话:苏粉昂~(也是杜粉哈~)


苏东坡书法好,欧文苏字名冠天下,宋代四大家苏东坡排第一,可以说是宋代书法代表。

苏东坡词也写的不错,关键是跳出前人套路,让词不再是女性弹唱的专属,使男人也能吟诵。


别人一首诗词就可名扬千古,东坡大人的佳作太多,数都数不过来。在我心中,他的才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苏轼拓宽了词的创作范围,让词(诗余)不再被正统文坛轻视,从此以后,宋词与唐诗齐名。

2.苏轼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观点,认为文人画应该注重「神」而不是注重「形」,扩展了中国画的审美范围,将中国画审美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3.北宋第一书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


文学上能上名人堂top10,政治上就,呵呵了


苏轼析真12则

《苏轼析真12则》特较真,不是文人写的,文人可不会如此较真。


全能型人才,书法绘画,发明创造,各项技能基本都点满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提梁壶,当时的随手小发明,没想到被沿用至今,因为它解决了壶把手烫手的缺点。(但其实是东坡先生造不出壶耳,哈哈哈,但是这项发明足能看出他的创造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