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大爱电视
摄影/施哲富、任琳、郭明娟、游锡璋、张庭涵

  在高雄拥有超高人气的连锁面包店《方师傅》,负责人方汉武 13岁 离乡拜师学做面包,事业有成之后,还能为社会做什么?他决定用拿手的面包来行善。

「小时候家里穷,爸妈经常为了钱吵架,每次到了缴学费,我都开不了口,所以常常被人瞧不起,国小一毕业,我就决定去做面包学徒。」当时糕饼师傅月薪八千元,学徒只有一千元,方汉武为了挣钱,不断换店学功夫,快速累积经验和技术, 19 岁就晋升为主厨,每月薪资 2 万 3000 元。为了学习进级的蛋糕西点厨艺,只身到高雄当二手。

「我没有读很多书,爸爸妈妈也是单纯乡下人,离家出外打拚的前一晚,他们还特地告诉我,老板花钱请我工作,绝不能让老板吃亏,还说,做人要实在,做生意绝不能占人便宜,可以多秤一点给人家,但是不能少秤。」虽然穷,穷的有志气,这是父母给的叮咛。没有童年,有的却是沉重的家计。他回忆,有个晚上在夜市看到一个人,缺了一只手,趴在地上卖口香糖、抹布,以前,他总抱怨自己生在穷人家、日子苦,忽然间,心里好感谢父母,养育了他,也给他健全四肢、头脑清楚,当下他告诉自己,只要家庭需要,都愿意承担。退伍之后结了婚,也和兄长共同经营面包店。因为穷怕了、苦怕了,方汉武对金钱极度渴望,不断鞭策自己要成功,当年的农村穷小子靠著揉面团,成为南台湾的烘焙大亨。

26 岁第一次开店当老板,分店一间间开,资金调度出了问题,夫妻、兄弟间的关系一度恶化,创业雄心更受到极大打击,方汉武暂别台湾,远赴日本学习新技术,一年后重新出发。第二次创业,如愿改善了家计,也听从太太建议,投身社会公益,每星期二亲自开面包车到屏东三地门,让偏乡小朋友也能吃到刚出炉香喷喷的面包,看到孩子幸福表情,是他人生最满足的时刻。

人生低潮时在慈济碰到了伯乐,加入行善扩爱行列。 2009 年授证慈济委员后,开始由南到北接引食品相关产业一起做好事,拿下世界面包冠军的吴宝春,也在他的邀约下,加入志工行列。方汉武无时无刻,都在发挥专业影响力,2006 年起每逢慈济周年庆,一定回花莲静思精舍做寿桃;八八水灾、高雄气爆、台南地震、 0206 花莲强震、 0823 南台湾水灾,每次重大灾难,只要一接到讯息,便紧急启动生产线做面包,为受灾乡亲压惊,也希望他们能感受爱的力量与支持。

「因缘来了,没有选择,什么都做。」方汉武坦言,投入公益增加了自己生命的宽度与深度。「我在慈济听到、看到很多故事,省思后发现,自己以前只想『得到』,来到这里学会付出,懂得付出时,心态就不同,是快乐的。」走过艰辛与挫败,方汉武感恩一路来贵人相助,而他白手起家,用面包糕点行爱、行善的故事,也被《大爱电视台》拍成连续剧《爱上ㄆㄤˋ滋味》。

人生上半场,因为家贫而立志赚钱,人生下半场,方汉武要发挥个人影响力回馈社会,把握每一个当下,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