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不僅有黃金屋,書中還有顏如玉。

一、從歪瓜裂棗到優秀教師

高中時候的王老師,年輕時背著地主成分的??子,又因為自己面部兩邊不太對稱,找了一個眼睛有點殘疾的姑娘成家了,在村人眼裡就是一對歪瓜裂棗。受盡的歧視和凌辱

王老師酷愛學習,78年高考過線,因為自己家太窮,放棄了深造的機會,堅持自學,文憑從中師、高師再專升本,身份從農民再到高中老師

二、從無棲身之所到有自己的「黃金尾」

剛進城時,因為學校沒有安排家屬房,借住親戚家30平方米的儲藏間,因為教學口碑好,有學生家長就把自己的孩子全托,再後來有學生家長免費提供住房。收的學生從幾個發展到30多個,收入更不用說了。再後來就有了自己的黃金屋

三、書中自有「顏如玉」

王老師因為孩子的天賦和教子有方,兒子14歲就上大學,現在兒子媳婦都在美國,事業有成,受人尊敬,孫子孫女人見人愛,這就是我認為的「顏如玉」。

四、拆解和拼湊的文章更像櫥窗里的模特

東拚西湊的文章像櫥窗里的模特,

看上去很漂亮,實際是沒有靈魂的。真才實學才能得到永久的認可。一時的剽竊和賣弄,只能糊弄一時,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斷提高才是正道。自勉??


我和你講哦,你自己要有一套判斷標準啦。

他是干媒體這行的,他所講出來的話,是根據他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總結出來的觀點。不是說他講得不對,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經歷所會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準則的。

就像你上面寫羅振宇先生說的,「當今社會,人最重要的兩項能力,其中一項是寫作。」我可不完全贊同,固然寫作是很重要,準確來說是,他意思是能通過寫作來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非常重要。但我又立刻可以反過來說了,難道就一定是寫作了嗎,不一定的嘛,因為他是干這行來打造品牌的,寫作對他的人生來說當然是非常重要啊。

可這不能代表你自己,這也正好解答了你的最後兩段話的疑慮,「覺得自己沒有寫作基礎,真的能寫好嗎?」我是這麼認為啦,如果你真的喜歡寫作,還有覺得自己也適合幹下去,那你就去做吧。但你要搞先清楚這個邏輯哦,你是說服了自己,為自己負責而走下去;而不是按照他的話去做,按照他的行為習慣走下去。

我隨便舉些例子你就OK明白。如果你是程序員,是比爾蓋茨,你就會說「當今社會,人最重要的兩項能力,其中一項是科技能力」,「科技的黃金時代來了,掌握科學的技能,不僅是打造個人品牌的有力過程,還是代替正職、讓你坐在家裡實現財務自由的絕佳方式」。你說我這樣講,有沒有錯,沒有任何錯的嘛!但這是因為他們就是干這行的,這是他們的判斷標準,他們根據經歷所總結出來的觀點。

我又假設你是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你就會說「當今社會,人最重要的兩項能力,其中一項是教導能力」,「知識的黃金時代來了,掌握傳播知識的技能,不僅是打造個人品牌的有力過程,還是代替正職、讓你坐在家裡通過網路教導實現財務自由的絕佳方式」。有沒有錯,就加點詞、換個語句就形成這個通用的結論啦,但這是因為你就是干老師這行的,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老師這個職業生涯的過程,而形成你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

所以,他們講得這些,你可以參考,但最終你自己要有一套判斷標準,不能人云亦云。對於羅振宇先生來說,他寫作當然是他的黃金屋,他能夠通過讀書來積累大量寫作方面的知識並創造財富,但這不能代表你自己啊。若你是程序員,你可能編寫多點代碼,完成多點項目,這才是你的黃金屋,這才是你創造財富的方式,而不是跑去寫作嘛;若你是老師,你可能多傳播知識給學生,教出很牛逼的學生,這才是你的黃金屋,然後培養自己的名氣或者開N個補習班爽賺錢,這才是你創造財富的方式,而不是跑去寫作嘛。

你覺得我講得有沒有道理,所以我總結一下講,就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找出什麼才是你的黃金屋,什麼才是你的生財之道。


書中自有黃金屋。對!也不對。相比較而言中國讀書的人少,讀科學的書更少,文盲占的比例很大,既然是黃金屋為什麼讀書的人少。用邏輯關係講很多理論都講不通。大概是有權的人說了就這樣吧。


隨著社會發展讀書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想要有所收穫必然要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個人多讀書從他的說話和做人中就能看出來,讀書和沒讀書的區別也能看出來。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見書中有你想要的東西,中國古人早就重視讀書。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學習者的一生、讀書人的一生。「韋編三絕」「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孔子熱愛讀書、勤奮讀書的生動寫照。


當讀書到一定時候融會貫通自然就變成錢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