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歌德被称为「魏玛的孔夫子」。他阅读了许多中国游记、哲学、小说和诗歌,比如《好逑传》、《玉娇梨》、《花笺记》、《今古奇观》、《赵氏孤儿》等。他也写过14首题为《中德四季晨昏吟咏》的抒情诗,抒发了对东方古国的憧憬。1827年,77岁的歌德告诉年轻的私人秘书爱克曼:「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他们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总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房屋内部和中国画一样整洁雅致。……故事里穿插著无数的典故,援用起来很像格言……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利玛窦与徐光启

歌德之所以会对中国文学感兴趣和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有关。从16世纪开始,大批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布道的同时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也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中国明代时期的利玛窦。17世纪,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大量进入欧洲,成为上流社会追逐享受的奢侈品。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仍在经受著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中华帝国成了一种美好的西方想像。欧洲近代哲学和启蒙运动中,中国文化都被作为一种参照,以期修正欧洲文化中的不足.。

歌德的父亲就是「中国热」的追捧者,只是少年时期的歌德并不喜欢中国。直到他开始在魏玛公国从政后,受魏玛宫廷影响,不断接受中国文化影响,才改变了看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