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肠,健康从里美到外》

 

想要无毒一身轻,预防大肠癌、直肠癌,你一定要懂得保健肠识!

 

《护好肠,健康从里美到外》推荐序:肠保安康,从肠计议

 

文/陈邦基 (林口长庚医院胃肠科教授、顾问医师)

 

欣闻《大家健康》杂志,继《养好胃,身体自然变年轻!》之出版颇受佳评后,姊妹书《护好肠,健康从里美到外!》一书亦将问世。对于重视胃肠保健养生的读者们,真是大好消息。从此不仅能「养好胃」,也能「护好肠」了。

人体肠道包括小肠(6~7公尺长)及大肠(1.2~1.5公尺)。生理机能包括分泌消化液、消化吸收代谢、粪便排泄作用、防护免疫作用(人体70%免疫细胞存在肠道)。肠道住满浩瀚巨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原虫、寄生虫。单就细菌而言,数量就高达百兆以上,种类千百种,重量在一公斤之上。肠道细菌对人而言,有好(益菌、共生菌,占10~20%),有坏(害菌、致病菌,占20%)及不好不坏也可变好或变坏的中间菌(伺机菌、中性菌,占60~70%)。

好菌的发酵作用,对人有利。坏菌的腐败作用,会产生毒性代谢物,有恶臭,引人致病、老化、甚至癌变。中间菌则视何者占上风而靠拢变成好菌或坏菌,故有条件致病菌之称。

健康时,肠道共生菌与人体和平相处、共生互利。一旦菌群生态失衡(dysbiosis),害菌压过益菌,会导致宿主发炎,生病。肠道菌与肠、脑形成「菌—肠—脑轴」,调控全身之神经传导、内分泌、生理代谢免疫功能,因而与全身各种疾病皆有关联。

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产生对人体有利作用者,包括:

 

1.益生菌(probiotics):以乳酸菌为代表,含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链球菌等。属于适量补充有益宿主健康之微生物。

2.益菌生(prebiotics 益生元、益菌素):含寡糖、膳食纤维(水溶性及非水溶性)、部分中草药。透过饮食补充,可增加肠内益菌生长,具养菌作用。尤其寡糖,有利好菌生长。 

3.合生元(synbiotics):指益生菌和益菌生的组合制剂,可发挥益生菌的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菌种数量,使益生菌作用更显著持久。

4.益生素(biogenics):为萃取多种共生乳酸菌分泌物及菌体物质成分之制剂。

5.益生源素(probiogenics):指兼具合生元及益生素作用者。

 

肠道保健调养之道,包括:

1.饮食:宜多素少荤,因益菌是素食者,而害菌多荤食者。日食三蔬二果,细嚼慢咽,七分饱,因食物酵素不耐热,可生熟各半。

2.改善肠道机能:可补充益生菌,酵素,植化素。每日喝水1500西西以上,排便1~2次(每星期不少于3次),充分休息及睡眠(日睡6~7小时,晚上11点后关灯入睡,午睡不超过半小时)。运动方面,每日步行千万步。注意保暖,维持体温36.5~37.5度之间,不滥用药物。

3.提升免疫力:知足常乐,笑口常开,心存善念与感恩,正面思考,自然纾压。

4.营养充足:七大营养素要均衡摄取,食物以少量、多样,少加工食品,在地,当季,新鲜为考量。

 

可从粪便及肠气(屁)两方面来判定肠道是否健康。正常便便含七八成水分,软硬适中,呈香蕉或牙膏状,金黄色或褐土黄色。每日200公克,一次排出2~3条,可在2~10分钟内排完。每周最好不少于3次排便,而肠气则每天排出5~10次。若肠气有臭味,是坏菌腐败后产生之气体,多食荤食后常会出现,建议多素少荤。

本书针对肠道功能,各种机能性及器质性病变,做了介绍,也有从营养学及中医观点来探讨如何照顾肠道,值得当作常备的案头书。如果你(妳)已有「养好胃」一书,更不能错失「护好肠」这本好书。

 

《护好肠,健康从里美到外》新书优惠79折:博客来金石堂诚品pchome24小时网路书店读册

 

fblog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