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走投无路了。在空中力量支离破碎、海上力量一败涂地之际,他们不得不孤注一掷,准备竭尽所能进行最后一道壕沟的防守。对日本人来说,这意味着谋杀和自杀。

《时代》杂志,1945年6月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一架喷涂着迷彩色的大型双引擎轰炸机以一种奇异的角度降落在跑道上,激起大团的烟雾和尘土,机翼上那枚巨大的血红色圆形太阳标志清晰可辨。飞机是在起落架收起的状态下落地的。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平息后,机舱里传出一阵压抑的喊叫声和剧烈的运动声。猛然,机头座舱部位的有机玻璃被踢飞,几个日本士兵从里面钻出来。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陆军中的宪兵下士官


这几个人身穿棕黄色军装,头戴军便帽,脸上涂着黑色油彩,身上挂着各种武器。大多数人都仿效他们的陆军航空队神风敢死队(Kamikaze)兄弟,在帽子下的额头上缠上一条白色头箍,上面装饰有奇怪的日本文字或者红色的太阳标志。紧接着,更多日本士兵打开舱门,跌跌撞撞地跳到碎石沥青跑道上。迅速分组后,日本人几人一伙喊叫着跑开,用手里的步枪和机枪向四周疯狂地扫射,一些人手里还拿着长长的木杆和成捆的绳子。曳光弹在机场上空横飞。在高射机枪枯燥而刺耳的射击声中,日本士兵在黑暗中坚定地奔跑着,开始执行他们的破坏任务。

1944年至1945年间美军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不间断的轰炸行动,催生了日本人阻止美军使用马里亚纳群岛上新建机场的心思。宪兵队特别行动课拟订了一个足以媲美战时美英等国特种袭击的突击队行动。与盟军的类似行动相比,日本人计划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最大限度地继承了“神风敢死队”的精神,将突击行动设计为一项单程任务。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美军基地


从结构上来说,日本宪兵队下设有多个类型的不同部门,从正规部队选调人员并加入宪兵队专家组成分队,执行突击队式的侦察与破坏任务正是他们的强项之一。战争后期,宪兵队共组建了三支分队。一个是下文即将提到的“青松”(Matsu Kikan)小队,专门从事针对澳大利亚的秘密侦察任务;一个是附属于伪缅甸国民军的“幼松”(Minami Kikan)秘密行动小队;还有一个是所谓的“义烈空挺队”(Giretsu Airborne Unit),专门执行破坏美军B-29轰炸机基地敢死突击任务。上述三支分队接受日本陆军情报局、陆军侦察局和宪兵队情报课的共同指挥。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义烈空挺队


1944年末,轰炸日本本土目标的B-29轰炸机数量越来越多,日本孱弱的防空力量根本无力阻止,一座座日本城市被“超级空中堡垒”随心所欲地炸成废墟。狗急跳墙的日本人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当时,执行轰炸日本任务的美军B-29轰炸机大多从位于冲绳、塞班、提尼安岛、关岛和琉球群岛(Ryuku Islands)的大型航空基地出发。日本宪兵队与陆军情报部门密谋后决定,与其狼狈地在日本上空对B-29进行拦截,不如将它们从源头摧毁——也就是说,让这些美国轰炸机无法离开新建的野战机场。

起初,日军试图使用常规轰炸的方法解决这些岛屿机场的问题,但却因美军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火力的拦截而收效甚微。在损失了大量人员和飞机后,常规轰炸不了了之。冲绳战役时,“神风敢死队”的自杀式攻击让日军高层眼前一亮,觉得唯一能够还击美国的方式,是派遣意志坚定、不畏死亡的年轻士兵执行有去无回的单程破坏任务。这些年轻人对天皇和国家要有狂热的献身精神,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成为令美国人难以应付的对手。这项计划需要日本组建一支新的“神风敢死队”,即一支可以通过海运或空运抵达目标区,破坏停放在机场上的B-29轰炸机,并在被打死之前尽可能给袭击目标造成破坏和混乱的突击部队。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被誉为“空中堡垒”的B-29轰炸机


早在1941年,日本陆军就着手组建了一支师级规模的伞兵部队,并以之为核心组建了陆军空勤队。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组建了自己的伞兵陆战队。陆军伞兵部队下辖突击旅团和突击联队,于1942年首次投入实战。当时,日军为配合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击,令伞兵部队在苏门答腊的巨港(Palembang)油田实施空降。以久米精一(Seiichi Kume)大佐为司令官的伞兵第一突击联队(The 1st Raiding Regimen)和以新原(Niihara)少佐为司令官的伞兵第二突击联队(The 2nd Raiding Regimen)迅速瓦解了对手的抵抗,达成了所有作战目标。日军也曾做过使用特别突击队破坏美军机场的尝试。1944年12月6日,伞兵第二突击联队派遣一支750余人的袭击分队在菲律宾莱特湾(Leyte)附近的布拉文(Burauen)地区空降,试图破坏当地的机场并尽量杀伤美军人员,不过最终这支分队全军覆灭。

时间来到1944年末,日本宪兵队又开始为其掌控下的一支新建突击队挑选指挥官人选,进入他们视线的是奥山道郎(Michiro Okuyama)上尉。奥山上尉不仅是伞兵第一突击联队工兵中队中队长,与其手下均受过足够严格的破坏与爆破训练,而且还是陆军空降训练队的第一批学员,被公认为一名优秀军官和有能力的领导者,深受上级赏识。大本营命令奥山挑选126名士兵组成“义烈空挺队”,并明白无误地说明他们受训后将执行自杀式攻击任务,届时将无人能够生还。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奥山道郎上尉


接受命令后奥山开始从本联队的战斗工兵和破坏专家中挑选人员,最终组成“义烈空挺队”。该部由指挥班和攻击队组成。指挥班由奥山亲自挂帅,攻击队则分为五个小队。1944年12月5日,“义烈空挺队”在埼玉(Saitama)的陆军航空学校集结,并得到了中野情报学校(Nakano Intelligence School)派出的10名宪兵队情报官的加强。由此,每支小队又配备了两名情报军官,从而使“义烈空挺队”人员总数达到136人。

日军在航空学校建造了一架B-29轰炸机模型,并火速研制了两种对付美国飞机的新型爆破装置。第一种是在长杆的杆头绑上一个2公斤的炸药包,炸药包上再安装一个橡胶吸盘。使用时,爆破手可将长杆伸到B-29机翼下,将炸药包吸在飞机蒙皮上,然后扯掉拉火弦启动延时引信。第二种叫做“爆破绳”,即在一根4-5米长的绳索上挂上尽可能多的炸药,并在绳索尽头缀上小沙袋配重。这样,这条“爆破绳”就能在爆破手抛甩下缠绕在B-29的机翼或机身上,爆炸后对飞机造成严重破坏。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队长奥山和义烈空挺队即将出发前往冲绳


“义烈空挺队”的训练非常紧凑。奥山上尉给队员们定下的目标是,每人都要抱着必死的信念,努力摧毁至少三架敌机。通过在B-29模型上不间断的模拟攻击训练,“义烈空挺队”很快成为一个颇有效率的攻击整体,每个人都分工明确,能够在夜间对目标实施有条不紊的破坏。12月22日晚,“义烈空挺队”向受邀来到现场的高级军官展示了训练成果,并给后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展示的激励,日军几乎一刻不停地为“空挺队”制定了一项突击任务,但因未能及时找到能将突击队送达目标区的飞机,该项任务被迫推迟。执行突击队运送任务的飞行部队是以周波部(Suwabe)上尉为首的第3独立航空队。该部装备有随时可以执行任务的三菱Ki-21-Ⅱ“萨拉”中型轰炸机。

突袭任务的内容很简单。Ki-21轰炸机将运载“义烈空挺队”从日本向南飞,在一座名为“硫磺岛”(Iwo Jima)的火山岛屿上降落加油,随后继续飞向美军占领下的马里亚纳群岛,迫降在选定的停放B-29的机场上。飞机落地后,突击队员将蜂拥而出,尽可能多地破坏停放在机场上的B-29轰炸机,杀伤美军飞行机组。然后在机场附近占领阵地,用轻武器阻止美国人恢复机场的使用。该任务的预定执行日期为1945年1月17日,出发地点是本州岛(Honshu Island)的滨松航空基地(Hamamatsu Airbase)。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三菱Ki-21-Ⅱ“萨拉”


就在“空挺队”出发前,美军为削弱硫磺岛日本守军的防御,为后续的硫磺岛登陆作战做准备,加强了对岛上日军机场的空袭力度。美国人的打算是夺取这座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和日本本土之间的小岛充当“救生站”,以便在日本上空被击伤的B-29轰炸机能在太平洋上有一个紧急迫降的场所。美军对硫磺岛日军机场的轰炸意味着运载“空挺队”的Ki-21中型轰炸机将无法在中途获得油料补充。这样一来,航程不足的Ki-21肯定不能从日本本土直接飞到马里亚纳群岛,所以该项任务被迫取消。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硫磺岛上的基地


3月,美军攻占硫磺岛上的日军机场,日军中有人建议使用“空挺队”配合夺回被占机场,但因岛上日本守军营地在反击计划实施前也落到了美军手里,“空挺队”只得以随时准备出击的姿态等待机会的再次出现。他们等待的时间并不长。4月1日,美军对位于九州(Kyushu)南部的冲绳岛发起大规模登陆作战,占领了冲绳岛西侧海岸的读谷(Yontan)机场和嘉手纳(Kadena)机场。美军战斗机迅速入驻,拦截并击落了多架试图袭击支援登陆作战的美国和英国军舰的日军“神风”飞机。尽管“神风”机悍不畏死的攻击击沉、击伤了几艘盟国军舰,但日本人的这种自杀战术却遭到了美军战斗机的严重干扰。想到美国人的飞机是从冲绳岛上新近占领的两座机场起飞的,日军大本营突然灵光一现。5月15日,他们决定使用“义烈空挺队”突袭并破坏冲绳的机场。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嘉手纳机场


此次突袭行动代号“义号作战”(Operation Gi),较之前制定的袭击马里亚纳群岛的计划有很大可行性,因为Ki-21中型轰炸机在不进行中途加油的情况下具备从日本本土直飞冲绳的能力。接到命令后,“空挺队”以及第3独立航空队迅速向南移动至九州的熊本(Kengun)机场,以紧急姿态做好袭击冲绳岛上两座被美军占领的机场的准备。为减轻自重,所有飞机都拆除了武器。奥山上尉率领指挥班和第1、第2、第5小队分乘8架Ki-21攻击读谷机场;渡边上尉率领第3和第4小队分乘4架飞机攻击嘉手纳机场。

“义烈空挺队”傍晚从日本九州的熊本机场出发,预计将在午夜时分抵达美军机场。为吸引美军火力,日本陆军和海军将在“空挺队”落地前出动50架“神风”机对美军机场发动不间断的自杀式袭击,掩护Ki-21轰炸机进入美军机场上空,并在起落架收起的情况下迫降。根据“义号作战”的安排,180架日军自杀飞机将在30架常规作战飞机(有些飞机挂载了“樱花”喷气动力有人滑空炸弹,即日军自杀式武器的一种)支援下,于袭击次日对冲绳海面上的盟军舰队发起大规模自杀式攻击。如果一切顺利,未被毁坏的美军战斗机会因“空挺队”轻武器火力的压制而无法升空,美国人的空中拦截能力将遭到严重削弱。东京大本营认为,这意味着“义号作战”对美军冲绳岛登陆战役的终结。计划本身天衣无缝。尽管美国和英国舰队已经适应了“神风”机对其军舰的疯狂攻击,但他们不会想到130多名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日军敢死队员会从天而降,而且每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陆军装备


奥山上尉的“空挺队”在装备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充分的苦战准备。他们的武器包括99式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榴弹发射器以及专门为“空挺队”研制的爆破器材。24日傍晚,日军在熊本机场为“空挺队”举行了短暂而狂热的送行仪式。所有人拿起摆放在长条桌上的米酒,大喊两声“万岁!”后一饮而尽。登机准备出发前,奥山上尉对手下做了最后一次煽动性极强的训话。18时50分,12架Ki-21轰炸机中的第一架呼啸着滑过跑道,向770多公里外的冲绳方向飞去。机内,所有人都幻想着能在战斗中光荣战死。地面上,机场勤务人员狂热地向跑道上一架架快速滑过的轰炸机挥舞着日本国旗,为出征的“空挺队”送行。

途中,4架轰炸机因发动机故障被迫中断任务返回熊本机场,余下的8架飞机继续编队飞向冲绳。当它们向着读谷机场降低高度时,熊本机场收到了长机发回的一条无线电信息,此后便再无“空挺队”音讯。编队的8架飞机中,有4架被美军战斗机拦截并击落,最终只有4架抵达目标区。3架Ki-21轰炸机中都载有“空挺队”队员,驾驶员试图带着他们一起驾驶“神风”机,呼啸着撞向地面。神奇的是,好几名突击队员居然在撞击中存活了下来,爬出飞机残骸后这些人开始向机场停放着的美军飞机身上安放炸弹,并用各种武器向飞机射击。按预想在机场迫降的“空挺队”飞机只有一架。这架飞机低空突破美军防空火力的拦阻,在起落架收起的状态下迫降成功,停在距离机场控制塔仅70多米的地方。10名“空挺队”队员从机首座舱舷窗和机舱舱门处冲出,向美军停放着的飞机展开攻击。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登陆冲绳岛的美军


在意识到从天而降的是日本人后,防守机场的美国士兵陷入慌乱,毫无目标地向四周扫射。有人猜测,机场设施和美军飞机遭到的损伤,以及美军人员的伤亡,至少有一部分是自己人无差别的慌乱射击造成的。机场上,美、日两军士兵用手里的一切武器疯狂地射击,一架架飞机和一座座重要设施在浓烟中爆炸。第二天,一支美军海军陆战队被派到机场,搜寻并击杀剩余的“空挺队”敢死队员。至零时55分,最后一名躲藏在灌木丛里的日本“空挺队”队员被击毙。至此,参与“义号作战”的日本敢死队员被全歼。

“空挺队”队员冲出机舱后,运送他们的第3独立航空队大部分飞行人员选择了自杀。最终,美军士兵在飞机残骸和机场上收拾起69具日本士兵尸体。此战,“空挺队”摧毁了四架F4U“海盗”式战斗机,炸伤22架;另外还炸毁了2架4引擎PB4Y“掠私船”巡逻轰炸机以及四架“达科塔”运输机,炸伤3架F6F“地狱猫”战斗机以及“掠私船”“达科塔”各2架。“空挺队”还引燃了一个可容纳7万加仑宝贵航空汽油的大型油罐。美军士兵死亡3人,受伤18人。唯一一架Ki-21轰炸机在读谷机场跑道上以机腹着陆的方式迫降成功后,从机舱里冲出来的敢死队员只有区区10人。但正是这10个人,再加上几个另一架坠毁飞机上的幸存者,制造了美军的所有损失。如果空挺队136人都成功落地,那么他们可能给美国人带来的损失和混乱将不可想象。另外,如果“空挺队”选择以伞降而不是通过飞机迫降着陆的形式抵达目标,也许会有更多敢死队员存活下来执行破坏任务。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冲绳战中的特攻机队员


5月25日和27日,不了解“空挺队”是否给美军机场造成瘫痪的日军对盟军舰队发起了大规模自杀式攻击。但读谷机场在25日下午就已全面恢复作战能力,日本人的“神风”机在美军战斗机的拦截面前损失惨重。“义烈空挺队”无疑是一群无惧死亡、诡计多端的士兵。他们肯为自己坚信的“圣业”献身,但却无法挽救日本注定失败的命运。

其他几支特别行动队的些许成功为日本宪兵队挽回了一点点颜面,比如“青松”小队。这支部队是在“义烈空挺队”之前投入作战的,那时日本的战争形势还未到岌岌可危的程度。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安汶岛上的日本营地


驻扎在安汶岛(Ambon Island)上的日本陆军第19军有一支类似突击队的“青松”小队。该小队由宪兵队上尉山本正义(Masayoshi Yamamoto)指挥,队员大多是中野陆军情报学校的毕业生(该校毕业生在后来的“空挺队”中也很有名),是一支精锐的侦察力量。山本命令手下的水野(Susuhiko Mizuno)中尉召集人手组成小分队,准备潜入西澳大利亚执行任务。在简报会上,水野得知自己的任务有三个:一是调查日军大部队在澳大利亚登陆的可能性;二是为登陆部队寻找最佳上岸地点;三是大范围侦察,尽量查明澳大利亚或美国是否在该地区拥有军事设施,比如海军怀疑的那处新建基地。

伪装成渔民的水野侦察小组成员包括两名军曹、一名负责无线电的上等兵、六名日本水手和十五名帝汶岛渔民。1944年1月14日,这支小队人马乘坐排水量25吨的渔船“广岛丸”(Hiroshi Maru)号从帝汶岛古邦(Koepang,位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日占区内)出发,准备前往西澳大利亚执行任务。按照预案,船只在驶往澳大利亚的途中由帝汶岛岛民负责驾驶,如果碰到盟军飞机或舰船,这些本地人会让“广岛丸”号躲过盘查。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肯达里的基地航拍


1月15日清晨,“广岛丸”号遭遇强风暴被迫返回基地,首次侦察任务尝试被取消。待风暴平息后,侦察小组于16日傍晚再次出发。奇怪的是,日本人本已利用帝汶岛渔民对行动进行了伪装,但仍自作聪明地为“广岛丸”号提供了全程空中掩护。这样一艘有专门飞机掩护的小船如果被盟军飞机或军舰碰上,不引起怀疑才怪呢。

1月16日,“广岛丸”接近卡捷岛(Cartier Islet),青沼突然发现一艘在海面上行驶的潜艇。这艘肯定属于盟军的潜艇正在靠近并观察“广岛丸”号,青沼决定俯冲对其发起攻击。潜艇上的瞭望哨早已发现了这架日本轰炸机,潜艇于是紧急下潜,九九式轻型轰炸机射出的两串炮弹在其身后紧追不舍。青沼驾机掠过那片标志着潜艇下潜位置的白色水花时丢下了六枚50公斤级炸弹。炸弹在水下爆炸激起大团浪花。青沼在爆炸点盘旋几圈后向基地报告,自己可能击沉了一艘盟军潜艇。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东岛


1月17日,水野侦察小组抵达东岛(East Island),该岛只是一处退潮时才能显露的珊瑚礁,但对日本人来说却是标志性的,因为当天上午9时,水野侦察小组代表日军首次接触了澳大利亚的土地。24小时后,水野侦察小组又到达布劳斯岛(Browse Island),水野中尉和其手下全部登岛,成为首批真正登上澳大利亚领土的日军。除了一道损毁的水坝外,布劳斯岛上空无一物。在仔细地确认了任务时间后,水野决定侦察小组于1月19日清晨在澳大利亚本土登陆。

在布劳斯岛上度过了三个小时后,“广岛丸”号在夜色中起锚,继续向澳大利亚本土方向驶去,上午10时左右进入西澳大利亚海岸边的一处水湾。借着薄雾的掩护,这群日本登陆者轻手轻脚地捡来树枝把“广岛丸”号伪装起来,啃了几口冷干粮后开始执行自己的任务。水野把手下分为三组,自己指挥一组,两名军曹森田(Morita)和古桥(Furuhashi)各领一组,分别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查探,三组约定两个小时后再返回小船处集合。为对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记录,水野还特意拿了一架8毫米摄影机。


除了神风特攻队,日本还有一支这样的“自杀”部队......


登上《朝日画报》杂志封面的义烈空挺队


日本人没能发现任何有军事价值的东西,各小组只发现了不知什么时候留在岸边的几堆营火。在船上过了一夜后,水野于1月20日命令各组展开新一轮侦察,但到下午2时仍一无所获。水野遂终止任务返回了帝汶岛。日军侦察小组在卡捷岛和布劳斯岛附近登陆西澳大利亚,是二战时日军唯一一次被确认踏足澳大利亚领土。不过也有不少澳大利亚当地人和业余历史爱好者坚信,日本宪兵队此后又对澳大利亚实施了几次类似的侦察。也有人宣称,日军潜艇人员也曾秘密在澳大利亚上岸,悄悄为潜艇补充淡水。不管事实如何,日本人不久后就遗忘了对澳大利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逐渐逼近老巢的威胁身上。

日本宪兵队组建特别部队的做法毫无章法而且很不成功,所执行的任务没有一次得到完成。特别是1945年“空挺队”对冲绳岛美军机场的袭击,更是让日本人损失了大量宝贵的装备和人员。




简介:

《日本宪兵队秘史》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全面揭露日本宪兵队罪恶的作品,介绍了日本宪兵队的由来、组织结构和战争时期所起的作用。《日本宪兵队秘史》的作者收集了那些曾受到日本宪兵队虐待的幸存者的经历,以第一手资料作为支撑,向世人展示了日本宪兵队的反人类暴行。



作者 | 马克·费尔顿

翻译 | 李学华


图片 |刘梦蝶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节选自《日本宪兵队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