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81213_192148.jpg

中山堂旁边「隆记」大约年底要收起来了。没想到有这么一天,真要跟这间老饭店告别了。但要是隆记的老主顾应有这么点体会,早在几年前,隆记黄豆汤就已收起来不卖了,菜饭也没有过去精彩,那种老上海风情早就在看似弄堂的狭隘窄巷里如烟般消散了。

 
小时候对隆记的印象就是间吵到不行的餐馆,上海乡音此起彼落,地板滑滑的,不时人满为患,尤其擦手的黄色毛巾总是没拧干就上桌,有点惊心动魄之感,餐后水果大西瓜总是安在橱窗边上,上桌时店家总是蛮大方的奉上很大一片,可小费也就不能少了,光顾隆记的客人总会点菜饭加黄豆汤,有钱人再加点块江浙排骨,简简单单就是一餐,要再加个海瓜子或蚕豆盆头菜就算加菜了,臭豆腐或腐皮包肉非得再热一下上桌才有韵味,尤其那碗看似不冒烟又不起眼的黄豆汤,才是此间精髓,离了隆记可就吃不太到了。
 

initpintu_副本1.jpg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对那碗黑黝黝、不起眼的黄豆汤那么在意?就算加个猪脚,价格与排场也远比不上砂锅鸡、腌笃鲜之流的汤菜?唉,菜饭、黄豆汤与木头橱窗里的盆头菜,堪称上海菜的基本法,是保留了老上海古早城乡结合的生命力,更是穷人们穷开心、填饱肚子的法门,这些人情世故的城市记忆原本保留在独有的味道之中,一经失去,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讲起上海菜、沪菜,一般人总有个误区认知,以为是中国最主要菜系之一。但说真的,上海菜、本帮菜能不能列入八大菜系还是有些疑问的,更多人认为上海菜属于种地方菜系,技法上较受苏菜或淮扬影响,真正的上海菜要显得农家色彩重了些,土了些,也就在精致度上略逊其他菜系。

 
拿黄豆汤来说,就是道来自农村的美味佳肴,加排骨、猪脚、火腿这些东西都不稀奇,难就难在怎么把平凡无奇的黄豆给煮好了。看似简单,但想把不易烂的黄豆炖到酥软还真不容易,强就强在先要把黄豆泡发了,再用文火长时间炖制,等到黄豆皮肉分离、软绵酥烂,鲜美味道才会充分释放出来,与瓮里猪脚或大骨再起微妙的化学变化。如果火大了,黄豆煮得稀巴烂,锅里面也不过就是碗绞在一起的黄豆糊,口味、口感根本都谈不上。
 

initpintu_副本.jpg

 
因此跟腌笃鲜颇类似,煮黄豆汤必须水量够,一次放足,才能确保长时间文火慢笃不会把汤汁收干,其他如脚爪、火腿、猪皮、肥油都只是添味配料。小火煮到好,汤面上浮著一层厚厚的豆油,起锅时淋上一勺酱油,略带黑亮的汤色便从此而来,还要加上小把青蒜,热烘烘地吃下去,朴拙的口味更是醇厚鲜甜。
 
这些煮黄豆汤的工序说来麻烦,反而在古老的乡间再容易不过。因为当时都是烧柴生火,大灶的火头当然不能轻易熄灭,所以煮饭炒菜之余,大可用土锅汤罐煮碗黄豆汤,放在灶火旁边用小火余热慢慢炖到烂,时间越久越好。但想想看,一小盅黄豆加块骨头能多少钱,还要把黄豆炖到烂,燃料费要花多少?就算要卖,不过就是种上不了席面的家常菜,说真的,当然不划算。
 

initpintu_副本2.jpg

 
但就是这种家常小菜才是上海弄堂菜的根本。无论冷热两相宜、放在盆中陈览给客人选取的盆头菜,咸肉百页、臭豆腐,或是这种费工而便民的黄豆猪脚汤,都代表了老上海的庶民之风,也就是一般人日常生活所需,说到底,下饭而已,也是那个物质尚不算丰裕时代的生活印刻。
 
还记得,1990年到上海,那时候魔都大餐厅还是国营居多,真正卖得火红的就是这种弄堂里的家常小菜,无论鹭鸶或鲜墙坊、新吉士,都是创生自狭隘拥挤的弄堂之中,小小店面塞满忙碌三餐的客人,慢慢小店挪大店,甚至成了一方之霸,成功之道无他,也就是将简单的家常口味做得好吃而已。
 
但是现在到上海打牙祭,街头很少还有打著菜饭与黄豆汤招牌揽客的店家了,一则因为上海每个家庭都会作,没甚么必要到店面吃,同时吃饱、吃份量的家常菜,费工又卖不了多贵,甚至现在要到街头,强忍著杂乱肮脏的摊子上,才能吃上一碗黄豆大骨汤或菜饭了。
 

IMG_20181213_193251.jpg

 
菜饭又何尝不是如此?上海人对菜饭情有独钟,除了油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那勺猪油,趁热拌在饭里,不但饭与菜由原本层次分明、白绿相间,成为融合一体的晶莹鲜亮,猪油香气混著青菜馨香,被起锅前浇下的酱油带著,往桌边饕客扑鼻而来,更是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要更讲究一些,就是先用猪油或火腿爆香,炒青江菜,再将洗过的米一同拌炒,跟著加入高汤,用小火半炖半煨地收干汤汁,再加入新鲜青菜后略闷一下起锅,一样能煮出油晶晶的上海菜饭。
 
但随著现代人饮食观念改变,猪油好像犯了滔天大罪般,早就消失在许多店家的台面上。改用鸡油或菜仔油,就是没有那种温润的香气与口感。拌饭功夫越来越不仔细,捂的不到位。马马虎虎地端上桌,饭粒总和在一起,软糯过头而少了口感,水准越降越低。
 

initpintu_副本3.jpg

 
还不如广东菜揭竿而起,拿煲饭的土锅煮起了菜饭,锅巴饭糍与香气一应具全,咸肉与油菜颜色鲜明,饭粒更是颗颗分明,最后拿蒸腊肉的酱汁淋在饭上滋滋作响,比起上海菜饭可神气多了。
 
只是这样煲出来的还算上海菜饭吗?我质疑。但那个靠著菜饭、黄豆汤就能满足一顿的日子,真的回不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