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太宗即位後,在弘揚文治方面可謂不遺餘力。他大興科舉、重建崇文院、編修四大書(即《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還常常在宮內設宴,召集文人雅士賦詩唱和,若見經典好句,必不吝讚美。一時之間,上行下效,整個大宋朝從上到下瀰漫著一股濃鬱的書卷氣和風雅氣。

一次,宋太宗又在宮內設宴召開詩文雅會,武將曹翰請求參與。太宗有點詫異,曹翰解釋說:「臣少亦學詩,亦乞應詔。」

宋太宗笑而許之,隨口說:「卿武人,宜以刀字為韻。」

曹翰拿起筆,頃刻間便作了一首詩:

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雲高。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睹盤花舊戰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內宴奉詔作》,又名《退將詩》。全詩自然工整、感情充沛、豪邁雄健,但又有一點「鬱鬱」之情。宋太宗看了這首詩之後不禁「惻然」,念起曹翰的功勞和不如意,賜官賜錢,權作安撫。

後人說這是曹翰在「套路」趙光義,或許吧,但只要稍微看一下曹翰的履歷,再念一遍這首詩,任何人恐怕都會生出「不忍之心」。

曹翰智勇雙全,連趙普也對他大加讚賞,說將來收復幽州後必然要由他鎮守,但他同時也是有才無德,夙有「狡詐」「專斷」「貪財」「嗜殺」的名聲。一句話,他就是那個時代典型的武將。

跟趙匡胤類似,曹翰發跡於柴榮時代,曾為柴榮(當時鎮守澶淵)的「牙校」,為其上位、征伐天下立下諸多功勞。柴榮病重即將去世時,專門對王著和曹翰進行了安排(想讓王著任宰相、曹翰為宣徽使,二人都是柴榮的幕府舊人),但範質認為王著嗜酒,曹翰狡詐而專斷,扣住命令不發。宋太祖時期,曹翰南征北戰,戰功卓著,但也有屠城、搶掠財物的劣跡。到宋太宗時期,曹翰跟隨皇帝徵太原、打幽州,多有功勞。再後來出任地方,橫徵暴斂,被人彈劾,削去官爵,但不久後就再次被起用。

不管過去如何,此時的曹翰已經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將」,作為太祖朝乃至五代時期武將的典型代表,曹翰的「鬱鬱」之情其實是武將們的一種普遍的情緒。

2

這其實也是一個時代的困境。

隨著宋初幾代人的持續努力,天下越來越穩定,一個新的迥異於漢唐中國的時代開始了。

這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

通常,一代有一代的用人風格,前一代「重文」,後一代就會「重武」,反之亦然,算是天地間的一種陰陽平衡吧。梳理一下從唐代到宋代的這段文武格局的演變,這個過程顯得尤為經典。

宋代之前的唐、五代,中國武功頗盛,這與現實中的「重武輕文」之風分不開的。

以唐朝前期為例,當時的底層年輕人,如何快速實現自己的人生跨越和富貴夢想呢?(年輕人的普遍夢想)

答案是明擺著的——當兵,建立軍功。

當時,對平民子弟來說,雖然還可以由科舉入仕,但這條路非常不好走。首先是科舉錄取率太低,每年只有寥寥幾十人甚至更少;其次是科舉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而且還要長期寒窗苦讀,投入太大;再者,參加科舉還需要當時的名人推薦,這對權貴子弟來說可能不難,但對普通平民子弟來說並不容易。種種原因綜合作用下,當時的人們對讀書入仕並不是特別熱衷,尤其是一些寒門子弟,隨著風氣的蛻變,對科舉越來越失去熱情,所謂「貢舉猥濫,勢門子弟,交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

與科舉相比,投身軍旅,建立軍功獲得成功的概率大得多,也是當時平民子弟改變命運最重要的途徑。

唐朝自立國以來,就建立了完備的軍功封賞制度,李唐帝王普遍尚武,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強烈的軍功崇拜,絲毫不亞於當今年輕人對創業與互聯網的熱衷。許多年輕人通過參軍建立軍功,一朝成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命運。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24號墓出土的一封家書中,就有一個貞觀二十年(646年)名叫趙義深的人在給遠方的家人寫信,信中提到得知大兄被授予正七品勛官雲騎尉(勛官是軍功制度的一部分),全家「喜悅不可言」。要知道,在唐朝的勛官體系中,雲騎尉僅排倒數第二,可見當時得軍功是一項非常體面的榮譽。

唐玄宗統治時期,社會對軍功的崇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唐玄宗本人重視邊功,對那些「持重」的將領有意打壓,不斷提拔那些進取意志比較強的將領。在其有意無意縱容下,守邊大將為獲得個人戰功不斷向周邊進攻,甚至千方百計將別人逼反,然後自己去「平叛」,以獲戰功。

安史之亂後至五代,戰爭由邊疆蔓延至內地,軍人的社會地位整體上繼續上升,文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下降。尤其五代時期,武人橫行,動不動就發動政變,廢黜天子,另立新君,軍人的地位可以說達到了頂峯,但人們的痛苦和憤怒也幾乎達到了頂峯。

宋太祖以禁軍統帥的身份發動政變,奪取後周政權,決心徹底扭轉這種局面,再加上宋太祖得國不正,也加劇了對武將的猜忌(整個宋代的心病)。宋太祖與宰相趙普等人謀劃,通過一系列措施,如解除威望較高大將的兵權,削弱地方節度使權勢,重用文臣等,初步奠定了宋代重文抑武的基礎。但平心而論,此時的文武格局並沒有失衡,總體上看還比較合理。

宋太宗時代,由於趙光義非正常即位,為鞏固自己的權勢,他繼續削弱武將勢力,猛力加大對科舉的激勵力度,對進士科進行大幅擴招且提升進士待遇,整個社會的熱情都被科舉所吸引,重文輕武的社會氛圍已經形成。可以說,此時的文武政策已經有些畸形。

到宋真宗時期,繼續延續前兩代帝王的政策,真宗甚至還親自做詩激勵天下人讀書參加科考,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士子們稍有對武功的嚮往他都要痛加貶斥。中原內地重文輕武的格局算是徹底奠定且走向變態和畸形,走向了唐朝、五代的反面。

結果也可想而知,宋代與唐代恰恰相反,文治大盛但武功不顯,長期出現「積貧積弱」的局面,成為中國人的一個遺憾,也引起了後人的高度警惕。


1.本文為《趙普:救時宰相是怎麼煉成的》第15篇。

2.本文全目錄為:

履霜:即將推出《趙普:救時宰相是怎麼煉成的》?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3.趙普身上可學習的地方可謂多矣,在系列文章的最後做了一門課程——《趙普工作法》,共分7小節,主要講述楊的一些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有興趣者可移步一觀。(千聊搜「履霜」即可,在系列課程中。)

4.迄今為止,已先後研究過多名歷史人物(主要有安祿山、司馬懿、張璁、楊永泰、郭嘉、楊宇霆等)的性情、思維與策略等情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觀:

履霜:履霜重點文章及課程集合(20181212)?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