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五代十國歷史,對於柴榮和趙匡胤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史書有主觀色彩的影響,手頭又缺少史料,所以我現在對於柴榮有些盲目崇拜,有對趙匡胤有些懷疑。


朱元璋如果早死,比如剛打到北京生病死了,徐達黃袍加身當了皇帝。

大致類似於柴榮和趙匡胤。

並且趙匡胤的能力和地位應該不如徐達。


這個漏不好撿啊,趙匡胤的人生以此走上巔峯,亦以此終結。

周世宗柴榮雖然發揚蹈厲,五代第一英主,無可爭議。但他對這個時代的兇險還是認識不足,沒有摸清危險的真正根源。他急於一心對外徵戰,以中原強軍虐周邊的菜鳥,自然碩果累累,實則捨本逐末, 主次不分。忽略了唐末五代最要緊的一個痼疾:徹底消除內部的下克上的隱患。 對於禁軍,沒有做到真正的分制;對於朝堂重臣,沒有注意防範他們結成危險的利益共同體。總之,事功多在表面,多在一時,而缺乏從根本上下刀,進行制度建設,自然對外徵戰打著打著,內部冒出了虎患,自已都死得不明不白。

但為什麼又說宋太祖撿漏沒撿好呢? 因為深究起來,太祖很大程度上是被母親杜氏、弟弟趙光義推上皇位的。他在後周朝中、軍中的政治資源、重要人脈、內應多是由他母親、弟弟建設出來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宋太祖從一開始就欠了太宗的。這也是為什麼宋太祖在位十七年,雖然極力打壓防範宋太宗,但不能去之的原因。最終太宗也是靠著陰謀暗戰,收買太祖的情報系統,心腹之人而竊得大位。

所以,宋太宗纔是真正的撿漏者。

但太宗的過人之處,在於這個漏他撿得起,還撿得牢,坐得穩。

大家想想,五代八姓十三君,加上宋太祖,一共十四人,為什麼偏偏輪到宋太宗上位了,天下就長治久安,國祚綿長了?因為太宗抓住了根本,在他手下困擾中國幾百年的禁軍與權臣勾結賣主的「飯圈文化」被太宗用制度徹底終結,再也不能為害。雖然宋朝對外始終不振,但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根治安史之亂以來種種天坑而必然留下的後遺症。

太宗撿漏之後,確保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和平發展,經濟文化繁榮,知識份子提升為一個實體執政集團,有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寬鬆環境。

生靈塗炭的中國,從此有了長達150多年「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的太平時光。


柴榮是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在位僅五年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經過他的努力後周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為後來北宋統一中原以及北宋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柴榮脾氣不好,經常生氣,喜怒無常,但軍紀嚴明,賞罰公平,能得士卒效死力。

趙匡胤由於篡位的原因,為後世所詬病,確實有撿漏的存在。但趙匡胤的天下並不是完全是撿漏,大部分都是自己打下來,趙匡胤早年投奔郭威屢立戰功,後來跟隨柴榮南征北戰更是戰功卓著。

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天下時,攻城略地,戰無不勝,為後周攻下了許多城池。後周許多能徵善戰的將領,有很大一部分是趙匡胤挖掘出來的,高平之戰的時候,後周許多將領都怯戰、臨陣脫逃;趙匡胤身先士卒、拚死奮戰、挽回了軍心,扭轉了戰局。

高平之戰後,柴榮連斬70多名將領,命趙匡胤整頓禁軍,趙匡胤趁機把自己的親信以及有才能的將領安插到禁軍中,為後來發動陳橋兵變奠定了基礎,總之趙匡胤的成功有撿漏的成分,但也是自己浴血奮戰多年得來的。


1,本人魏晉南北朝加隋唐史的,五代不太瞭解,觀點可能不成熟。

2,崇拜世宗皇帝個人感覺沒問題啊,有些槽點但無傷大雅,文治武功都擺著,五代十國這種亂世能說出:「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這種話可見壯志,新舊五代史都是宋人寫的,不至於過分褒揚。

3,趙大也不能算撿漏王,畢竟人家是用軍功一步步爬上來的,也有人輔佐,人緣更不用說,張永德、石守信都是同袍,李重進一直在揚州,韓通鬥得過人家?趙大可是憑本事熬死世宗再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有的時候,機會來了,抓住了,就成了。

4,真要說撿漏,隋文帝楊堅還撿了自己女婿的漏,當時的北周滅了北齊後對陳已經是壓倒性優勢,人家直接撿過來一統天下了。你說北周武帝和他短命兒子冤不冤,但人家楊堅大殺宇文五王、平叛三方總管成了,那就是有能力。

5,趙大這人,個人感覺挺做作的,都說他是厚道人,源於書載趙普:去之。趙大:奪人天下,去之?人乎?完了就把人家柴宗訓遷到房州了,就是秦始皇流放趙王遷的房陵,史書載:「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我想,風景應該是不錯的。可惜人鄭王十多年後就嗝屁了,剛好20歲。剩下的幾個也是失蹤的失蹤、領養的領養,趙普這人有眼力,經常說些趙大想聽的。至於杯酒釋兵權,也就和朱重八比比,有本事你學人家光武帝、唐太宗啊,說是改革禁軍,其實宋代的禁軍一直尾大不掉,純正胡扯,根源還是對自己的本事和年齡沒信心。

6,世宗皇帝讓我感覺和南北朝的劉裕很像,莫名的,大概是因為都是那種「定亂代興之君吧」。


不用懷疑,柴榮五代第一英主,文治武功都是人傑,而且黑點不多,缺點就是命太短。

趙匡胤,小一號的柴榮,也是牛人啊。


世宗的光環很大都是建立在宋的軟弱上。很遺憾,宋朝沒有像唐那樣揚眉吐氣,既然遺憾已經是事實,我們自然會有很多假如,這就好比假如當初我沒有放手之類的遐想。

我不贊同撿漏說法。客觀來說,太祖秉承了世宗戰略,也有世宗的能力。只是機緣不一樣。在南北先後順序上有所不同。柴榮在時,遼國弱於太祖時期,可以說是攻克幽雲的最佳時機。但是錯過這個機會不是太祖造成的。再說趙宋也是打下了半壁江山,滅南唐,後蜀,北漢。至於為什麼沒打下幽雲,責任不在太祖,直接責任是太宗,沒有武將才能卻做micro management,導致北伐失敗。這是人為的過失。當然還有歷史的原因,武器,馬匹之類。就不多說了。

只能說歷史沒有站在宋朝這一邊。太祖當然是很有能力的,造就了中國歷史上言論自由的宋王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