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田笠翁

自打我出世,家裏就有個二舅母。二舅母一直住在我家。她從什麼時候來到我家的?我不知道。我只記得二舅母離開我家大約是1959年年底,二舅母爲什麼走了?她去了哪裏?她怎麼再也不回來了?對我來說,過去這都是個謎。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不過,二舅母的樣子我還記得很清楚。她是個清清秀秀的小腳老太太,梳個粑粑頭,走路有點顫顫巍巍的。每天早晨起來,她總是先搬張高腳圓凳子到廚房門口,鬆開她纏盤在後腦勺的髮髻,坐在圓凳子上梳頭。她平時梳着粑粑頭,可是當她梳頭的時候,鬆開頭髮,我才發現她的頭髮很長,人樣子也變了,我覺得好生奇怪,總喜歡盯着她看。她把頭髮梳直,再用篦子篦一篦,然後又七纏八繞,一會兒又變回我熟悉的,梳着粑粑頭的二舅母。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五十年代初期,我們家開了個店。公私合營之後,私人開的店合併成了國營商店,父親也成了單位裏的人,每天都要到十字街一家店裏上班。因爲我家裏小孩多,單位照顧,沒有撤除我家的店面,讓我母親在家開個代銷店,也算是單位職工,每月發工資,這樣既可以工作,又能同時照顧家庭。那年,我母親四十來歲,二舅母比我母親年紀大的多,別人都以爲她是我家奶奶。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母親在前面操持店務,二舅母在後面負責家務。每天早上,二舅母自己梳完頭,還要爲我幾個姐姐梳頭,接下來就忙着掃地、抹桌子,在廚房給我們幾個小孩準備早飯。早飯吃稀飯,是二舅母做的。父親在我們起牀之前就上班去了,臨走前會在飯桌上給我們每個小孩留下二分錢紙幣,我記得紙幣上有一駕藍色的飛機。這錢是給我們在隔壁油條店買早點用的,當年二分錢能買一根油條,或一塊燒餅。配上二舅母給我們每人準備好的一碗粥,肚子就填飽了。吃過早飯,我們就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上學去了。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二舅母在家很有權威,每天吃什麼菜,煮什麼飯,都由她說了算,我母親從不干涉,也干涉不了。對孩子們,二舅媽都很喜歡。要是我們犯了錯,母親要打我們,二舅母總會護着。不過,二舅母也有些偏心,她最喜歡的是我二姐和二哥。好像有時候背地裏會多塞一些吃的給他們。

1959年,單位成立了農場,農場在紅石板村後的山坡上。父親被派到農場,晚上還要在農場守夜,幾個月也不回家。從那年開始,家裏的糧食越來越少,父親在農場米也不夠吃。二舅母每天燒飯都得扣一把米,或幾勺麪粉,積攢起來,做成焦面,或者蒸成粉子。等裝滿一餅乾桶,母親就託同事帶去農場給父親 (事後我們才知道,父親並沒有收到那些食品)。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1959-1960年,是糧食最短缺的一年,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終於有一天,二舅母離開了我家。二舅母走了,很久也沒回來。我問母親:“二舅母到哪去了?她怎麼老不回來?”母親說:“二舅媽回家了。”我後來才知道,二舅母老家在烔煬河,還有個患侏儒症的兒子。她爲什麼要離開我家?是怕糧食不夠吃,爲我們省下口糧?還是要回家照顧兒子,與他相依爲命?或者兩種原因兼而有之?我不得而知,只能推斷。反正她自從那年回家之後,再也沒回到我家。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巢縣家裏糧食不夠,大城市的供應比巢縣好。1960年春節,我和三個姐姐一起去南京二伯父家過年。年初二那天,伯母帶我們出去玩。伯父對小孩要求嚴格,他說:“南京大馬路很好走,不像鄉下田埂,新街口離家不遠,大孩子不要坐汽車,要鍛鍊,走着去。” 因爲我和四姐年紀小,伯母就帶着我倆乘公共汽車去了玄武湖的動物園遊玩。我二姐18歲了,不能乘車,她自己步行去了新街口。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等回來的時候,我發現二姐神祕兮兮的在樓梯邊的雞籠裏藏東西。她知道我看見了,就叫我不要講出來。那她藏的是什麼東西呢?她悄悄告訴我,是幾塊麻餅,是買給二舅母吃的。她用紙把麻餅包的嚴嚴實實的,說是不能帶上樓,怕是被別人偷吃了。那時,麻餅對我們很有誘惑力,二姐說,這麻餅我們不能吃,是二舅母的。“二舅母不是回家了嗎?你怎麼給她?”我問。二姐沒回答我。

二舅母最後有沒有吃到那幾塊麻餅?我不知道。不過,我二姐從南京回巢縣後,帶着麻餅一個人偷偷坐火車,到烔煬河去找二舅母。再後來,我聽她說,二舅母死了。因爲鄉下比我們情況更差,二舅母回家之後也吃不飽,後來大概就……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等我長大了,我才知道二舅母並不是我家舅母,也不是親戚,而是我家的保姆。抗戰勝利之後,父親帶着我已故大伯父和堂伯父家的一些孩子回到南京,和我二伯父匯合。一大家人先在石鼓路租了房子住下來。那年頭南京城兵荒馬亂,解放軍快打到南京了。很多人逃往臺灣、香港等地,拋售房子。二伯母和我母親拿出家裏的全部積蓄,在白下路秦淮河邊買了一處舊房子,把全家人安頓了下來。當年的大家庭,親親眷眷,加起來一共二十多口人,擠住在一個大院。我家孩子多,家務重。父親便託烔煬河親戚幫忙找來一名保姆,我們全家人就叫她“二舅母”。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五十年代初期,我父親決定從南京搬家回巢縣老家,因爲我祖父1916年在老家開了個小店,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歇業。父親想重振祖業,在祖父開店的原址上重新開店。二舅母就隨着我家一起回到了巢縣。

時光一晃過了四十年,1992年的一天,二伯父叫我堂弟來通知我,說是南京市要落實房屋政策,白下區房產局要我去一趟。因爲我家解放後搬回了安徽,南京房改時,我家住的那部分房子就全部被私房改造。由於我家既不是資本家,又不是地主,是靠父親工資收入和母親的積蓄買的房子。根據政策,老房子可以按照當年的家庭人口數退還我們。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到了房產局,人家不認我,因爲老房產證上寫着我父親的名字。房產局要我開一張我父親是我父親的證明,才能繼續辦理。好在我的人事檔案上父母和兄弟姐妹名字都有,我找單位給我開了一張證明,把我父母和八個子女,一共十人的名字都寫在了上面。

可是到了房產局,人家搖頭說,這名單有問題,老檔案上只有九個人的名字,是根據當年的戶口簿填寫的。1957年房改時,我妹妹才兩歲,她當時在亞父鄉抱書橋的奶媽家。我猜想父母一定忘了把她名字寫上戶口簿,於是就給辦事人員解釋。沒想到,辦事人員卻說:“你家當年有九個人,其中也沒你的名字。”我一聽有點發蒙,房改那年我都快上小學了。父母怎麼沒把我當作家庭成員寫上戶口簿?就算他們忘了寫,除了我和妹妹,家裏還剩八人,怎麼會是九個人呢?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辦事人員倒也沒爲難我,他把當年登記表上的名字一個個讀給我聽。我一聽名單,突然明白了。的確,辦案人員沒說錯,是我錯了,我忘了我們家的另外一個成員,她就是二舅母。

時間過的真快!二舅母離開我們家將近六十年了,轉眼間,我們也老了。但是我們並沒忘記她。我二姐一直珍藏着她和二舅母的一張合影照片。後來有了電腦,我用掃描儀把這張照片製成了電子版,發給了兄弟姐妹。這樣,二舅母就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巢縣往事:回憶“二舅母”


補記:看到我寫的這篇回憶,我二姐又給我補充了二舅母的一些信息。二舅母在我家幫工十幾年,積攢了不少工錢,準備留着今後回家養老。到了我家最困難的時期,她拿出養老錢買食品給我們小孩吃。後來,二舅母見我家糧食不夠吃,自己也老了,她的一個拉板車的侄兒那年家裏死了老婆,家裏還有幾個小孩沒人照應,這樣二舅母就回烔煬河老家了。

那年在南京過完春節,我二姐帶着麻餅去烔煬河找二舅母,下了火車,不知到哪裏才能找到她。這時想到了烔煬河街上的親戚,楊家老姨娘。老姨娘領着我二姐到了二舅母老家的村子。我二姐回憶說,當她推開二舅母的家門,就像掉進了萬丈深淵,二舅母家的草屋頂四處透亮,屋裏積了好多雨水。她絕想不到二舅母會住在這麼破舊的草屋裏。鄰居告訴她,二舅母人已經沒了……。我二姐說,她永遠不會忘掉那一刻的感覺,也永遠會記住二舅母的名字。她叫馬瑞貞。


最憶是巢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