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退休年龄,才讶异发现自己积蓄并不足以支应退休生活,该怎么办?(示意图/Unsplash)

到了退休年龄,才讶异发现自己积蓄并不足以支应退休生活,该怎么办?(示意图/Unsplash)

你真的存够养老金了吗?退休后,一个月到底要花多少钱?台湾人平均寿命已超过80岁,迈入超高龄社会的同时,也迎来退休计划新挑战。《华尔街日报》揭露,退休计划中常见的的问题第一名,其实是:「我还能活多久?」

寿命长度之所以会大幅影响退休规划,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人规划养老金时,其实都没有仔细依照日常用度,精算每日开销,大多只是大略拟出一个看似安全的数字。《华尔街日报》采访第一线理财专员便表示,每当用菜价、生活用品价格等等详细算出生活开销给客户看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惊呼「太多了吧!」发现退休后的开销比自己预期的还要多出不少。

我们要如何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而在人生结束之前,有多少年是健康的?又有多少年是亟需医疗资源的?寿命和健康是当今退休计划最大的两个未知数,而针对这两个变数的计算,《华尔街日报》特别撰文分析了现今常用的寿命预测方式。

一、《华尔街日报》实测,用大数据预测寿命

一些新创生技公司结合了基因和其他测试,评估民众患上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的可能性。学术研究表明,财富和教育程度与预期寿命高度相关。有了更精确的预期寿命预测,人们就可以在更充分的资讯上做出理财判断,比如什么时候退休、什么时候申请社会保险、存多少钱、花多少钱、是买年金还是人寿保险。

《华尔街日报》女记者实际使用一个线上测试网站,网站会先要求填入一些个人资料,包括年龄和性别,以及关于友谊、婚姻状况、压力、教育、血压等方面的问题。实测结果显示,该名记者将活到103岁,比女性平均年龄还年长20年。

不过,《华尔街日报》专访理财顾问表示,他们在规划养老基金时并不会考虑寿命预测技术,因为身体不好的人也有可能会活到95岁,也可能身边的配偶相当长寿,「大多数人至少应该考虑到,不管他们有多健康,他们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医疗成本」。

也有不少专家批评,这种以大数据为准的预测方式,通常会测出「夸大」的结果,专家也指出,与其知道自己会活多久,我们更该假设,在生命结束时将会有大约三到四年健康状况不佳,且亟需医疗资源的时期。

阅读华尔街日报全文报导,请订阅华尔街日报VVIP方案,本方案仅风传媒读者专属,以低于原价2.6折以上之全球最优惠价,即可无限畅读中英日文全版本之华尔街日报全部内容。

二、基因影响寿命,生技公司用基因分析衰老指标

越来越多的生技公司透过血液或唾液来分析衰老的内部指标,米列夫斯基教授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说,他的妻子最近在他50岁生日时送给他一个试剂盒。他把唾液吐进一个试管,六周后,检验公司通知他,他的「生理年龄」是42岁。美国老龄化研究联合会主任泰德也表示,基因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性」。

不过,一些专家对寿命预测不以为意,毕竟生命难保有意外。但对于想要缜密规划养老基金的人们来说,不论是大数据推估或者基因测试,都是能够更加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指标。

责任编辑/李颐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