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公众号:鹿西西的仙人

假设A公司买入一台机器设备,入账价值1000万,可以使用10年,从第二年开始这台设备每年可以带来200万的利润,忽略其他支出,那么购入设备当年的利润为-1000万元,第二年为200万元...

这种计量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收入与费用并没有匹配,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失真。因此,对超过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我们通常要进行摊销,比如该设备可以使用10年,那么我们可以按照使用期限分10年平均摊销计入当期费用,这就是资产的折旧。

本质上而言,固定资产的购买就是一种资产置换,即用流动性强的货币资金置换为流动性差的长期资产。因为在后续的年度摊销时,固定资产并未发生实际的现金支出,所以在计算股权自由现金流时,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调加。股权自由现金流=净利+折旧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

自由现金流是指企业满足正常的经营和竞争所需的现金流之后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换句话说,人们通常基于折旧摊销非现金支出的性质而判定它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但巴菲特认为,折旧摊销是一项真实的支出,而且是费用前置,在机器使用完之前,所有的费用就已经支付过了,这就是折旧的迷惑处。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企业不需要固定资产,所有的费用即当期费用,也没有赊销收入和其他期限不匹配的收支,那么净利润即现金流,也就是说,净利润和现金流是长期收敛趋于一致的。但是因为有固定资产,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匹配,导致现金流长期小于净利润,所以对于需要不断追加资本性支出的企业而言,现金流状况往往堪忧,除非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明显,经营现金流入强劲,远远大于资本性支出(比如有些汽车公司)。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量的固定资产,往往意味著每隔几年就需要追加投资,自由现金流很少,很难有长足的动力去发展其他业务。尤其是一些机器设备,预定可以使用10年,实际上可能5年就报废了,固资清理也远小于预计的残值。

但在有些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也会成为隐藏的资产,除了大量非现金支出,资产提足折旧之后可以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比如昆明石龙水电大坝建成于上世纪初,100多年后的今天提足折旧后仍可使用。

综合评估,重资产商业模式好不好也不可简单地一刀切,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在多数情况下,重资产型的企业缺乏投资价值,少数情况下,有些行业是前期投入大,后期资本追加少,营业成本反而随著营收呈现下降的趋势,反而是隐藏的机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