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公眾號:鹿西西的仙人

假設A公司買入一臺機器設備,入賬價值1000萬,可以使用10年,從第二年開始這臺設備每年可以帶來200萬的利潤,忽略其他支出,那麼購入設備當年的利潤為-1000萬元,第二年為200萬元...

這種計量方法顯然是不合理的,收入與費用並沒有匹配,導致企業的盈利能力失真。因此,對超過一個營業週期的資產,我們通常要進行攤銷,比如該設備可以使用10年,那麼我們可以按照使用期限分10年平均攤銷計入當期費用,這就是資產的折舊。

本質上而言,固定資產的購買就是一種資產置換,即用流動性強的貨幣資金置換為流動性差的長期資產。因為在後續的年度攤銷時,固定資產並未發生實際的現金支出,所以在計算股權自由現金流時,在凈利潤的基礎上調加。股權自由現金流=凈利+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增加額

自由現金流是指企業滿足正常的經營和競爭所需的現金流之後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換句話說,人們通常基於折舊攤銷非現金支出的性質而判定它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但巴菲特認為,折舊攤銷是一項真實的支出,而且是費用前置,在機器使用完之前,所有的費用就已經支付過了,這就是折舊的迷惑處。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企業不需要固定資產,所有的費用即當期費用,也沒有賒銷收入和其他期限不匹配的收支,那麼凈利潤即現金流,也就是說,凈利潤和現金流是長期收斂趨於一致的。但是因為有固定資產,收入和支出在時間上不匹配,導致現金流長期小於凈利潤,所以對於需要不斷追加資本性支出的企業而言,現金流狀況往往堪憂,除非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明顯,經營現金流入強勁,遠遠大於資本性支出(比如有些汽車公司)。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大量的固定資產,往往意味著每隔幾年就需要追加投資,自由現金流很少,很難有長足的動力去發展其他業務。尤其是一些機器設備,預定可以使用10年,實際上可能5年就報廢了,固資清理也遠小於預計的殘值。

但在有些情況下,固定資產折舊也會成為隱藏的資產,除了大量非現金支出,資產提足折舊之後可以繼續使用的,不再計提折舊,比如昆明石龍水電大壩建成於上世紀初,100多年後的今天提足折舊後仍可使用。

綜合評估,重資產商業模式好不好也不可簡單地一刀切,取決於具體的情境,在多數情況下,重資產型的企業缺乏投資價值,少數情況下,有些行業是前期投入大,後期資本追加少,營業成本反而隨著營收呈現下降的趨勢,反而是隱藏的機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