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江家瑜
摄影/杨国滨

    「那时的我是看不到希望」来自马来西亚的琳琳,五年来却深受恶性肿瘤「皮肤纤维肉瘤」所苦。2018年底跨海到台湾寻一线生机,在花莲慈济医院经历三个多月七次手术的治疗,琳琳的左脸外观越来越平整自然。四月十九日上午,花莲慈院院长林欣荣、副院长陈培榕、吴彬安、何宗融、外科医学发展中心主任赖鸿绪、整形暨重建外科主任李俊达、吴孟熹医师、眼科部主任李原杰、陈南诗医师、麻醉部医师王颢瑾、护理部主任钟惠君、社服室副主任颜惠美及国际医学中心团队,祝福琳琳变脸成功欢喜出院。

    正值青春年华二十八岁的琳琳,五年前第一次发病,在当地医院历经四次的肿瘤切除手术与放射线治疗后,没想到隔年又再度复发,琳琳的妈妈表示,当地医生说「不能治了」,而且若要手术摘除肿瘤就会影响左眼视力,让琳琳对治疗失去了信心。直到后来,琳琳抱持著「想陪伴女儿长大」的心愿,才鼓起勇气跨海来到花莲慈院求医,

    「很感谢花莲慈院的医疗团队、我的家人、马来西亚家乡的爱心人士、慈济志工,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变了一张脸,我也获得重生」琳琳切下象征重生的生日蛋糕并送上感谢卡片,经过三个月多的治疗,左脸外观越来越平整自然,心情也开朗了起来。一直照顾琳琳的妈妈说,现在看到女儿恢复的这么好,话变多了还会笑,很感谢所有的医疗团队。琳琳的妹妹感动的说,姊姊从来都不会喊痛,她都说她重生了,而且看到姊姊到医院之前连走路都有问题,现在不只可以走路还能跑步,要不是医疗团队,现在就看不到姊姊了。

    原来当时在第二次发病时,琳琳脸上的肿瘤如吹气球般,越长越快、越长越大、越长越多,大小不一的肿瘤分布在左脸、左额还覆盖住左眼,肿瘤延伸至右眼头,其中三颗肿瘤如拳头大,最大颗如垒球般大甚至垂在下巴外,还会时不时的渗血,导致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无法自己走路,外观的改变也让她自卑不敢出门。

    在马来西亚当地慈济志工的协助下,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抵达花莲慈院求医,医疗团队随即安排琳琳X光及电脑断层扫描(CT) 、全身正子电脑断层造影(PET/ CT),检查脸上肿瘤的血管分布及恶性肿瘤是否有转移的情形。整形暨重建外科主任李俊达说,琳琳的右鼻骨头已经被肿瘤侵蚀,而左侧的巨大肿瘤局部已经坏死,并有异味,感染指数高,必须立即治疗,若是再晚一点治疗的话,可能因为感染严重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在林欣荣院长的召集下,由耳鼻喉科、整形暨重建外科、眼科、麻醉部、护理部等医护团队共同制定医疗计划,为琳琳进行肿瘤移除及皮瓣重建等手术。因为琳琳脸部肿瘤很大,麻醉部多次讨论并拟定麻醉剂画评估,在手术时谨慎监控,让手术顺利进行。耳鼻喉科陈培榕副院长表示,文献上没有看过这么大颗的脸部肿瘤,好在肿瘤只局限在皮肤,癌细胞并未转移到颜面骨头。术中较困难的部分是巨大肿瘤出血状况很难控制,需先移除最下方遮住脖子的肿瘤,再使用血管带束缚外颈动脉减少出血量。

    李俊达主任指出,为了移除肿瘤,将琳琳的额头、左脸、鼻头上方等部位皮瓣都切除,再使用左手臂皮瓣、左大腿、左侧鼠蹊部、右大腿皮瓣、口腔黏膜,分别重建额头、左脸颊、左眼结膜、右眼皮等部位。第一次肿瘤移除及皮瓣重建手术经历十三小时,在五个团队的接力下,顺利移除近两公斤的肿瘤。

    接下来三个月内,分别进行了左眼下眼睑重建、左眼皮开眼及缝合等一共七次大小手术。眼科李原杰主任带领团队陈南诗医师,协助琳琳的左眼皮开启,尽力维持她的外貌正常。李原杰主任指出,琳琳的左眼球及视神经皆正常未感染,但左眼露出的角膜部分过多,加上移除肿瘤时,左眼的上下眼皮及眼轮匝肌皆被移除,无法自行闭眼,眼睛湿润度不够,角膜容易发炎、受损,严重时右眼视力也会被影响,为了不影响右眼,所以已经开启的左眼,又再度缝合。

    移除肿瘤的琳琳手脚还是会麻,何宗融副院长得知后,带著中医团队从一月三十一日起,开始加入中医针灸治疗,何宗融副院长表示,透过腕踝针疗法让郑加香的气血通畅,也能帮助她的伤口复原。

    琳琳也趁著出院前,将住院期间每天投下爱心的竹筒岁月亲自交给社服室副主任颜惠美,希望可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林欣荣院长表示,看到琳琳充满活力为她感到开心,也很感恩慈济志工从马来西亚到台湾接力关怀,恭喜琳琳变脸成功。赖鸿绪教授也送上祝福,期待琳琳带著希望、信任面对往后的人生,重生会更有意义。

    虽然手术后,包含刷牙、洗脸等等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学习,但是琳琳开心的说,一想到可以健康出院就很开心,现在最想的事情就是赶快回家抱抱六岁的女儿。李俊达主任表示,琳琳很坚强,前两次的手术时间非常长,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非常佩服琳琳,并提醒民众恶性皮肤纤维肉瘤不只罕见、发病原因也不明,若是皮肤上有褐红色不明硬块,且生长速度快,还有伤口、流血等症状,需至皮肤科或整形暨重建外科就医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