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包豪斯创立之初的几位大师中,以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四人影响最大。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等对后续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影响很大,也是个人认为最有性格的一位。求学时便知此四人,只国内那时未有他们译作出版。然而从事设计日久,逐渐感受到了解原汁原味思想的重要。

1.

《走向新建筑》出版于1923年,柯布西耶时年36岁,原本从事装饰绘画设计的他此时已是专业建筑师,定居巴黎已逾6年。此书的出版对现代设计影响巨大,柯布西耶在书中为他几年后提出的五个建筑学新观点描摹了轮廓,并因在书中宣扬的新设计理念而被誉为机器美学的奠基人,「现代建筑的旗手」,「功能主义之父」。

理解这些新设计理念重要意义的前提是了解当时的氛围和背景,即便未能与欧洲本土古典建筑谋面,参考上海、武汉、广州等曾在十九世纪沦为西方殖民地的中国城市的西式建筑风格也可略知一二。

这种建筑风格与工业革命所激发的巨大生产力和全新的机器审美风格完全不同,不仅当时,便在今日,潮水般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工业产品对人们的观念影响巨大,柯布西耶的新设计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2.

一开篇,柯式便毫不掩饰地断言,工程师比建筑师创造了更美的事物。因为「工程师在经济法则的启示和数学计算的引导下,引领我们与普遍法则协调一致,达到和谐」。

所谓经济法则不外乎成本效益和选择的算计,数学计算则包含在经济法则和工程计算一切过程中,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更核心的理念是,数学是抽象而纯粹的。而普遍法则,是不是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有些类似?

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师关心科技发展,并不断尝试把最新成果应用到工作中,因此,他们对新建筑新产品有强大的催生力。

不仅如此,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因素所占比重渐重,建筑师和设计师们似乎应该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担心。

这也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柯布西耶指出建筑学「正可悲地衰落」时所面临的类似困境。

3.

柯布西耶对此的解决之道是:简洁的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对平面的重视。

基本几何形体是抽象的现代的易于用数学公式表达的造型方式,而抽象艺术,按照康定斯基的观点来说是最本质最纯粹最直入人心的表达方式。古典建筑的短处在于它们「不是一件造型作品,而是一出戏剧,它也是反抗重力的斗争,是情感型的表达」。

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会涉及到各种母线、显示线,因为这类抽象元素的存在,可以很容易形成韵律和节奏,构建清晰简洁的造型语言,「让我们的眼睛得以放松,精神得到愉快」,方便大众理解,在纷繁芜杂的背景下产生秩序感和稳定冷静的力量。

另一个柯布西耶关注的技术细节是基准线。这是一条虚拟的线,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理引导线,它为建筑或建筑群提供一个框架,一个引领者,一个冷静和秩序的主导者,体现的是「中心思想」,总体的和谐关系。具有数学内涵的基准线因具有内在联系性会显得更为齐整利落。

4.

为了敦促建筑师们关注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造成的影响,柯布西耶特意用三个章节,并且标题是「视而不见的眼睛」系列来以三种当时代表最先进技术的工业产品为例说明新时代机器美学:轮船、飞机、汽车。

很明显,这三种产品无论是体量还是技术复杂性在民用产品里都可算是顶级的,并且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精确性上,在柯布西耶看来这点在飞机的表现上尤其突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飞机刚发明出来,主要用于战争,关乎生死,要求尤其严格。

不仅如此,三种产品无论结构还是外观、功能还是形式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自然界的动植物是最美的,从形体的比例到有机组织的形态,这是长期进化出的功能决定形式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建筑与机器也追随相同的原则顺理成章。

这些大量出现的影响巨大的产品蕴含了符合历史趋势的审美趋向,将会左右人们的审美观,而不是那些精致的装饰品。「我们由单纯重视装饰转向重视比例和尺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以我们从初级的满足(装饰)上升到高级的满足(数学)」。

多余的装饰毫无必要,把它们都去掉,剩下的最本真的东西,决不能去掉的东西,才是最本质的。大自然的存在和数学公式的产物才有著清晰、干净的形体。

柯布西耶在书中阐述的很多观点都向大众预告了现代主义可能的模样,而百多年的历史验证了,如他所愿。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在这部著作中柯布西耶自始至终都在警醒建筑师们不要惰性太足。

柯布西耶多次提到帕特农神庙,推崇三大柱式中唯一不用柱础的多立克柱式,这种柱式符合标准化概念。标准化不仅让美学评价趋向简易,而且是产生韵律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形成韵律感要求某种程度的重复。

5.

作为之后提出的五个建筑学新观点的一部分,柯布西耶特意强调了平面的作用:「平面决定著一切,严谨抽象,就像纯粹的代数计算,有点冰冷」。「平面是生成元」,五个建筑学新观点中的三个与平面有关,可见平面在柯布西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一座建筑就像一个肥皂泡,如果内部的气体分布均匀,调节得当,那么这个肥皂泡就会很完美、很和谐,外部是由内部形成的结果」,他再次强调了「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

6.

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激发和解放了西方国家生产力,中产阶级大量出现,为人们提供足够的满足要求的住宅刻不容缓,柯布西耶甚至提出了未必是危言耸听的标题: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好在柯氏的批量化、标准化、组件化观点满足各方口味,革命并未发生。

7.

中国现存古代建筑物以宋代和明清建筑为代表,宋代建筑的材份等级和明清建筑的斗口制规定了基本的比例,以此为基础定下斗科尺度,按建筑物等级不同,建筑物的长宽高由不同尺度的斗科攒数决定。其它许多细部尺寸结构都以此为基础。

与西方古典建筑中墙体主要功能是划分内部空间不同的是,中国古建中墙体作用并不明显。中国古建不依靠墙体划分建筑内部功能区,而是让每个功能区成为单独的建筑,中国古建往往都是建筑群。

史学界有句名言:所有的当代史都是史前史。再过五千万年或三亿年(地球总还得再活几十上百亿年),回头看现代主义或无论什么主义,都像我们现在看史前壁画上一个墨点。

只是如果总是以这样的视角看问题,生命也毫无意义。然而人类依然总是有精神追求。

毕竟,闲著也是闲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