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男主角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时期义大利西西里岛上一个村子里一位美丽绝伦的女性玛莲娜的故事。玛莲娜的丈夫远在战场,留她孤身一人在家乡,镇上的男人,从老到少,都垂涎玛莲娜的美色,镇上的女人都无比嫉妒玛莲娜妖娆的身段和魔鬼的脸庞,每日都用言语在背后中伤玛莲娜。直到传来玛莲娜丈夫牺牲的消息,一切都变了。律师自知玛莲娜没有靠山,趁机占了玛莲娜的便宜,遭到镇上女人们流言蜚语的攻击,玛莲娜越来越惨,父亲去世,只能依靠美色养活自己,却遭受到嫉妒她的女人的毒打,没有钱也没有人怜悯,变成了过街老鼠,只能远走他乡,离开这片伤心的土地。

谁知玛莲娜的丈夫回到了家乡,开始寻找妻子,知道玛莲娜去处的男主给了他方向。当玛莲娜和丈夫手挽著手重新出现在镇上时,其他的人又恢复了往日有的「尊敬」。

导演把美好的东西撕开给大家看,看到最美的同时也展现了最丑陋的人性。在风景美丽的西西里岛上,是怎样发生丑陋的故事。

镇上那些平凡的女人,只有对玛莲娜的羡慕嫉妒恨,在玛莲娜失去一切时,同为女性同胞,那些卑鄙的女人竟然大胆至此,她们毫不遮掩地用最恶毒的手段欺凌玛莲娜,来向世人展现人性到底可以丑陋到什么地步,这是影片中最令人寒心的地方。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社会,流言蜚语如何能够毁掉一个人,以及逼良为娼的这种没天理的事情时如何通过人人之手创造出来。导演或许希望的是,人人都能够拥有心灵美,能够对他人多些宽容与给予善意的帮助。希望美好的事物永远都能展现出美好。

最后说一下演员,女神永远是女神,莫妮卡贝鲁奇的女神形象永远伫立在了荧屏之上,不管是《不可撤销》还是《007幽灵党》中的她,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和她的美丽,将永远留在影史中。影片从叙述的流畅性、情节的戏剧性、画面的优美、讲述的寓意、演员的敬业、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令人有所思的好电影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是张爱玲在《红玫瑰》里的一句话。也是将玛丽莲推入深渊的原罪。因为男人得不到她的人,女人得不到如她般的美丽,所以在占有、嫉妒的情绪中,玛丽莲一步一步由失去丈夫到众叛亲离,再到沦为妓女。因为男权社会下女人的身不由己,她沦为被挖苦嘲讽的对象。但是一边喊著荡妇的村民们却一边嫉妒著她,仅仅是因为他们想毁掉他们得不到的东西。

玛丽莲的美使青春期的少年躁动不安。影片的特色是雷纳多多次幻想的电影场景,这种如人猿泰山类的电影都以黑白片的形式被展现。在电影中黑白照片带来的是时代感,区分的是幻想与现实,象征著少年躁动的青春期幻想。随著雷纳多不断的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梦境也消逝不见。所以导演在电影中以经典电影的片段,留住了一个少年最美好,也是最「经典」的青春期。

玛丽莲五次走过集市,五次的光线色调都有变化。光线的变化象征著她人生中的正午和黄昏,色调的变化是她的「失去」与女人们的「得到」。通过玛丽莲决定做妓女所以走过街市,和玛丽莲跟随丈夫重回住所的两个场景,可以看出画面的色调由暖到冷,而女人们对她的态度也由嫉妒到同情。因为玛丽莲失去的越来越多,所以女人们也就越来越同情她,因为女人得不到玛丽莲的美,所以她们间接让玛丽莲失去了一切,并流落他乡。战争的洗礼也许终于让这些女人明白,在男权的社会中,伤害女人的永远不该是女人。

只有逝去才意味著能成为传说,只有得不到的才能成为永恒。在这个互相伤害的社会,女人的美变成了毁灭一个人的原罪。导演用欲望编织了一曲绝唱。也许留在西西里的,并不只是玛丽莲那妖娆的身姿,还有性别歧视下无法愈合的伤痕。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时光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片,特别不一样的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的主要是一个女人的由独特变成普通的故事。

这个女人是美丽的,总是撩著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著最时髦的短裙裙和丝袜在街上行走,但是她却从来不讨好谁,只是循规蹈矩的生活,她的每一个举动,都惹得小镇上的男人流连忘返、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

可是,正因为她的独特,她的美丽,带来了淫欲、嫉妒与愤怒,一股夹杂著情欲与激愤的风暴,开始袭卷这个连战争都未曾侵扰的小镇,而她也成了寡妇、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被送上法庭,手无论铁她为了讨生活,只得任人蹂躏,这个小镇不再是像往常一样宁静。

虽然战争过后一切恢复了平静,她的丈夫回来了,她也变成了妇人,变得和卖菜的大妈一样,不会穿著性感的衣服,这个小镇虽然回到了从前,这是人们的麻木与市侩,透露著一股淡淡的忧伤。


朱塞佩·托纳多雷一位伟大的导演,《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的是关于西西里小镇一个女人和流言的传说,以长焦的经典人物形象和与音乐丝丝入扣的运动镜头,美轮美奂地讲述战争带给西西里的创伤,唯美画面下控诉之尖锐力透银幕。

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想来任谁也无法忘怀,那走过奥尔蒂贾岛大教堂广场,令男人们垂涎三尺、女人们恨之入骨的,美丽的玛莲娜(莫妮卡·贝鲁奇饰)。而影片的取景地——义大利西西里岛,也是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故乡。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但是如果一个男孩儿成长为一个男人需要一部电影来见证的话,我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比我看过的所有的影片都更有代表性。每个男孩成长经历中都有一个女神,西西里如是,即使战争期间。

人类追求美,同时也毁灭美;人类追求独特,却又害怕独特。《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个让一座城都为止折服的女人,有人深情的当做政治隐喻片来看,有人矫情的当做青春回忆片来看。


这部电影是我在今年寒假的时候看的

当时也是有很多人给我推荐过 ,也比较有名气。

我觉得挺好看的 ,剧情不复杂,但拍摄手法极其的吸引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剧情:

  一个简单的有些落俗套的故事:战争期间,西西里的一个普通小镇,一个美得令人陶醉的寡妇,成为所有男人幻想和所有妻子诅咒的对象,生活在欲望与嫉妒编织的阴霾中,最终不得不因为生活选择沦落,战后她被赶出了小镇。当残废的丈夫回来寻找她时,所有人只是嘲笑,只有「我」——一个懵懂的少年给了他寻找的方向,因为只有「我」才是真正爱著玛莲娜的,只有「我」

然后对于它的拍摄手法我举两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

一 、长镜头

这一幕一般人应该记不太得,就是描述整个小镇的人都在议论女主,这是一个长达一分多钟的镜头,一整个连贯下来的镜头 ,场面人物的调度都是精心安排的 ,任何一个小的环节衔接不上或是出错都得从头开始来一遍。我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刻,被这个技巧给折服。

二、满足观众的偷窥欲望

这一点是影视作品艺术在创作时时常会运用到的,他不仅限于偷窥欲望,他还包括许多人内心深处或理所当然或难以启齿的欲望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电影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小男主人公晚上偷偷爬上女主的房顶去偷看他,这里运用的拍摄手法是以小男主人公的视角来拍的

这充分的满足了观众欲望,这个镜头也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最后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主题

我认为这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

小男孩性

欲初来的年龄遇见了美丽撩人的女主角,如果只看表面会肤浅的看成教育片,实则是以小男孩的眼光来描写了战争年代美丽也是一种罪恶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美丽,也不浪漫,只像一段尘封的往事,不忍提起又让人惦记,我也如那少年一样把玛莲娜放在了心里,然后看向彼岸,那里依然有如花盛放的容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通过一个女人的经历反应了诸多人性的真实一面,有丑陋,有无奈,有深思,下面我们娓娓道来!

《西西里的魅力传说》,这部影片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玛莲娜是西西里最美女人,玛莲娜的美不仅来自于外表,更多来自于内在的气质,当她行走在人群中,那凌驾于俗世的气度使得她出众超群,因此,男人们都爱她,女人们都嫉恨她,男人们都想占有她,女人们都恶语诽谤她,她的丈夫因为战争奔赴前线,生死未卜。

玛莲娜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只是因为丈夫不在身边,更多因为他与这个世俗伪善的世界的格格不入,他的高贵源于她自身的孤傲和纯洁,然而,在这个苏轼的社会又怎能容忍这样的异类,终于在男人伪善的爱和女人真实的嫉恨合作下,玛莲娜被染指于红尘,当她以新的面容走进街巷,那绝尘的容颜点燃了这个灰暗的世界,玛莲娜终于满足了男人的欲望,满足了女人的毒肠,从此西西里再没有了那一靓丽的风景,有的全是世俗的丑陋。

玛莲娜成了这座城镇的新的牺牲品,不堪凌辱的她终于离开了这个城市,然而命运总是会给人开玩笑,她的丈夫意外的回到了这里,原来他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双臂,归来的勇士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仿佛是这里理所当然的事情,丈夫得之一切踏上了寻找爱妻的路途,当玛莲娜再一次走在这个街巷时,人们投来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此时的她容颜不再,而她的身边多了一个爱她陪伴她的丈夫,当一切归于平淡,人们终于称呼她为玛莲娜太太。

影片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将整个故事诉说,让我们以旁观者的姿态了解了故事的始末,同时淋漓尽致般将人性的丑恶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丑恶正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电影通过隐喻的手法对于某种话题进行讽刺,或许这些和我们并无多大关系,我们所感怀的是属于我们的共鸣,或许我们曾经也想电影里的小男孩一样青春萌动,对电影里世俗的世界愤世嫉俗,当我们走过岁月长大成人,再回首此处,便有无尽的感怀,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只是传说,它所折射的人性存在于很多地方!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首先来说一下饰演女主玛丽莲的莫妮卡贝鲁奇,她真的是太美了,一个及其性感有魅力的成年女性,丰满傲人的胸部,曲线完美的臀部,穿上裁剪合身的裙子配上高跟鞋和连体丝袜,这不可能不让男人产生幻想。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独特,开场就是女主高贵冷艳又婀娜多姿的步调出场,整个电影中女主的出现大多都是她在走路。随著步伐起伏的微露的胸部,波动著随风飘著的头发,以及扭动的性感的臀部,画面简直不要太撩人。既是后面有一大群骑著车跟著她的青少年,和街上所有男人都回头看她,女人也忍不住回头看她,这样的剧情设置也不会觉得夸张。但是女主依然面无表情高贵冷艳,丝毫没有现实出波动,也没有显示获得大众的关注的享受和满足,或许她心里是享受的,毕竟她是爱美的,即使是丈夫没在身边,她也每天精心打扮。剧情的发展流畅自然,充分表达出留言对一个人的伤害的威力,以及人性的嫉妒愤恨邪恶的一面。女主的命运走向路线清晰可见,对人物的描写中,其中有一个军官跟女主在一起过,但是当女主被告上法庭之后,军官却没有给女主作证,可以看出那些男人都只是想的到女主的肉体,并不是真正的爱,怪不得男主会说,真正爱玛丽莲的从头到尾只有他,男主和电影里的男人们形成对比,青涩的青少年反而会用心去爱,然而在成人的世界里却只看到淫欲,利益,利用和欺骗。多么可悲。这部电影成功的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没有超越是因为写到了极致一切都刚刚好。


影片是通过的少年雷纳多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一个青春懵懂的少年,xing的悸动,对玛莲娜的爱与愤。美丽的玛莲娜是他渴望不可及的梦中情人,是他xing意识萌动的开始。雷纳多也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相信玛莲娜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她。

玛莲娜是他成长路上的一个印记,也是一段痛苦又美丽的回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情感与理智上的。他像小镇上所有的男人一样为沉迷于她的美丽无法自拔。每天放学奔跑到路边,爬屋顶,只为能看到玛莲娜。也正是这样,透过雷纳多的眼睛,我们也看到了玛莲娜一步一步掉进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先是变成了寡妇,后是父亲断绝了跟自己的联系,再到后来的生存困境、被当街殴打。

玛莲娜是美丽的,只是后来她美丽得让镇上的人们产生了妒忌、怀疑和偏见,对玛莲娜的恨大部分都源于嫉妒以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那种扭曲心理。玛莲娜并没有错,她只是一个无辜的女人罢了,如果要说她有错,那她就错在她的美丽与弱小。

美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激发爱,却也能够激发嫉妒、怀疑、偏见等一系列丑陋的欲望。

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细腻地刻画了不同的人对于美和爱的追求和理解,片中的美除了外表上的美丑上的对比,更深层次的突出在人性方面美丑的鲜明对比。

展示了人性美丽的一面,也深层次地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影片的结尾部分玛莲娜去集市上买东西,人们仍在讨论她,面对曾经殴打、侮辱、嫉妒她的恶妇们,她从容地说了早上好。雷纳多帮她捡起了晒落在海边马路的橙子,附带一句淡淡的「祝你好运」。

看著她的远去背影,他骑著车往相反的方向「逃」走了。「我尽可能快地骑起脚踏车,好像要逃离一样…逃离渴望,逃离纯真,逃离她。时间飞逝,我也爱过了很多女人,她们都紧紧抱住我,问我是不是会记得她们,我会说『是的,我会记得』,但我唯一无法忘记的是便是从来没有问过我的她…玛莲娜。」

这是影片最后雷纳多看著玛莲娜远去的背影内心的独白,我想这应该是他年少时对玛莲娜的那份感情最好的诠释吧,由开始的爱慕到后来的难忘、释怀以及对玛莲娜的尊敬。

年少时第一次的爱恋总是刻骨铭心,他最后那一次长长的回眸,不用旁白,我们都明白,她是他心底最不能忘怀的女人,也青春年华里一段美好的回忆,青春的躁动伴随著时间的流逝渐渐平复。最后影片在玛莲娜渐行渐远的背影中结束了。


西西里是本片导演的故乡,为了此片,他专门回到那里去写剧本,并且走遍了西西里超过六十个城镇,才找到了影片中所呈现的这个美丽、宁静、充满生命力的地方。

在影片中,西西里是男主人公雷纳托的家乡,在硝烟弥漫的二战中,这里却呈现出一片安和。他每天上学、玩耍,与一群小伙伴肆意游戏,直到又有一次与朋友休息时,一个漂亮到让所有异性都为之动容的女人从他身旁经过??从此,十三岁的雷纳托便深深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女人。而这位女人,便是影片主角玛莲娜----男人为她的美丽著迷,女人却妒忌她的美丽。影片中的雷纳托如此说道:当我还只是十三岁时,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她,那一天莫索里向英法宣战,而我,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辆脚踏车。

玛莲娜的到来引起了所以人的关注,男女老少都看著这位穿著时髦长相颇俊,又散发著性感的女人----男人们希望和他发生关系,哪怕只是对著手背的一个吻,女人们则一边承认她的美貌,一边絮絮叨叨的用妒忌与嘲讽的口味议论著她。而十三岁的雷纳托也不由自主的掉进去。他与同伴们骑著脚踏车追著她,坐在路边看她从远处走来的摸样,看他阳光下散落的长发,他一个人悄悄骑著脚踏车跟著她穿过一条有一条街道,他晚上偷偷的爬到玛莲娜的窗户上去观望那个对她来说女像一样的女人??这一切本是多么的美好,而她却又偏偏受到那么多的围攻。在雷纳托爬上去的那个窗户里,他看到她一个人时候的估计,她听到她播放的音乐,也见证了她房间的客人们??在这期间,官方宣布她丈夫阵亡这个消息,使她成了真正的寡妇。之前的她还有盼望,而现在,所剩的只有自己与暗无天日的煎熬。玛莲娜被所有在镇上的人说三道四,那些铺天盖地的流言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她渐渐失去刚开始所拥有的风华,变的眼里充满了故事,但却无处张嘴诉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年迈的父亲也听信于流言,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而后不久就惨死废墟。玛莲娜还因为有妇之夫的垂涎,被告上法庭,而后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政府的抚恤金。在没有生路的状况下,他开始接受那些对她垂涎三尺的男人的资助,并以自己的肉体作以回报,甚至最后成了公开的妓女,成为驻扎在西西里的德国军人的玩物。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十三岁的雷纳托看在眼里,从头至尾,他是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他愤怒她,却也同情她,也理解她,美丽是没有罪过的,有罪过的是那些破坏美丽的人。就如和平是美好的,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是罪恶的。

美国大兵开进西西里,西西里宣告解放。嫉恨暴力的女人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尽手段围殴羞辱玛莲娜,最终,美丽的玛莲娜被迫离开了西西里。而讽刺的是这个时候,她的丈夫黎诺居然活著回来了~回来的黎诺失去了一条手臂,他四处打听妻子玛莲娜的下落,受到了各种冷嘲与热风,听到的全是妻子对他不忠的流言。而在玛莲娜离开的时候,雷纳托曾跟著她偷偷溜到过火车站。他扶起被人辱蔑的黎诺,并告诉他,玛莲娜心里爱著的人一直是黎诺,从未更变,他对她是忠诚的。

时光好比一面镜子,它照出肮脏,也照出美丽。时光的流逝,会使许多许多事情许多人变得不一样。战争会变成和平,美丽会变得平淡。

多年后,玛莲娜和丈夫黎诺一起回到了曾经深深伤害过他们的西西里,她挽著他的手臂,不顾路人的诧异,沉静而从容的穿过人流驻足的目光。这一刻的雷纳托,站在熙攘的人群里,身边是他的女朋友。我想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无须解释的,这个世上最好的反击,就是让流言不功而破,而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

重新回来的玛莲娜异常的低调,她剪了短发,穿著朴素的衣裳,在市场上挑拣著自己所需的东西。女人们窃窃私语,说她不再漂亮了,并向她投以微笑,主动发出「早安」的问候。玛莲娜回报她们以同样的微笑与「早安」,并带著些许岁月给她的沧桑与疲倦。是的,她不再年轻不再漂亮。不再会在人群里锋芒毕露了,她从一个耀眼的女人,变成了和西西里街上所有女人一样的朴素与不起眼。她带著一身的年华与故事,慢慢的消失在镜头。

在她漂亮的时候,她受到排挤与侮辱,反而是在她变老的时候,她受到大家的尊重。难道说一个人的美丽也有错吗,如果她一开始就长相平平穿著朴素,是不是她的命运会不一样呢,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那样的一个小镇,她的美丽可能真的太过于耀眼,但是错的不是她,她只是一个受害者。而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妒忌角落,却被暴露无疑。

影片最后,玛莲娜回来了。有人评价说,也许导演的用意是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站起来,这是起码的活人尊严,而玛莲娜的返回,证实她对自己尊严的交代,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但是同时,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二战,所以从镇子上其他人的角度看,我总觉得还隐隐约约透露出人们在战争过后的恬静与淡然。他们不再如战乱时期一样,人心惶惶,现在到处都一片和谐,多一片美丽也无妨,何况她已经不再美。整部影片,期待与侮辱,诋毁与崇拜交织在一起,直到最后玛莲娜与丈夫黎诺的返回,一切才归于平静。

影片以雷托诺的角度,也是以一个对玛莲娜仰慕者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的发生。结尾的时候,雷纳托这样说道:「我尽可能的踩著单车,好像我逃避,去逃避渴望、不幸和她。时光飞逝,我爱过许多人,他们拥我很近,问我可否会记起他们,我说是的,我会记得你们,但唯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个没有问过我的玛莲娜??」这段自述深深的触动了我,我觉得莫名的感动。我不知道到底要怎么解释,所以我直接抄来。我只是觉得可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个美丽坚强的身影,他或她曾经给过我们一段难以忘怀的过往,友情也好,爱情也罢,而后我们因为这个人,突然间就长大了好多,或许我们突然懂得什么是爱,或许我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坚强,也或许我们突然体会到什么是身不由己,什么是爱莫能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