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立個靶子來打的激化矛盾的是日本政府,中國政府的怒斥是日本政界右傾化的反應而不是主動挑起。而且中國從來不針對日本,日本人民,而是針對日本右翼勢力。


可以參照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漢朝初年,國家經歷了楚漢戰爭,經濟蕭條,而此時匈奴強大,漢高祖沒有實力攻打強大的匈奴,所以實行和親政策。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過建國後的各種政治運動,百業待興,經濟急需發展,而日本有技術,日本企業也需要中國的巨大市場,而且我們有共同的敵人蘇聯,所以中日走到了一起。因為國家利益需要,所以那時是不宜宣傳抗日的。我們也沒有實力打擊日本。整個八十年代,中日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電視上都是日本動畫片,日本電視劇,什麼《血凝》《阿信的故事》《望鄉》在中國熱播,山口百惠、高倉健風靡中國。國家通過宣傳塑造了一個很和諧的中日友好氛圍。仔細想想,是不是跟漢朝初年的和親政策有點類似?漢武帝時期,國家經過漢朝初期的休養生息,實力已經大大增加。此時對待匈奴就不會採取忍讓的和親政策了,而是武力討伐了。

現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已經完全有了與日本抗衡的實力。重要的是,中日利益發生了衝突。日本自然資源奇缺,所以需要在全世界尋找資源,而中國工業發展也需要資源。所以在非洲、南美、東南亞都有了衝突。此時蘇聯已經解體,我們沒有了共同的敵人,所以作為盟友的前提條件就不存在了。而實力的增加,使中國有了對日本說「不」的底氣。這是不是有點類似於漢武帝時期討伐匈奴啊?

引述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一句已經被說爛了的話,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宣傳只是左右輿論的一種手段,背後是國家利益的博弈。至於某些戰爭中發生的事件(如屠殺百姓),只是國家博弈的棋子,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不需要的時候壓下去。再說一個問題,1998年印尼屠殺華人,看過照片的人印象肯定非常深刻,那為什麼我們現在要低價還有很優惠的政策來幫助印尼修建高鐵呢?感情用事的人容易這樣考慮,媽的,98年屠殺我們那麼多華人,慘不忍睹啊,現在幫助他們修跌路不是認賊作父嗎?仔細一想,是啊,殺我們那麼多人,現在還幫他修鐵路,還那麼低的價格那麼多的優惠政策去修,國家到底在想什麼啊?怎麼會制定出這樣的政策?原因就是國家制定政策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出於理性決策。印尼這個國家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石油煤炭稀土錫等等,都是我們國內發展需要的資源。而且馬六甲一線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中國沒有必要在自己的生命線上與一個人口高達一億多的國家為敵,就因為它曾經屠殺過華人。這個層面上,印尼的自然資源、中國海上生命線的重要性,超過了印尼屠華事件。所以我們主張用很優惠的政策來幫印尼修建高鐵。其實,這背後還是國家利益。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會想明白很多問題。


70年代不說

80年代不說90年代不說00年代不說如今想起來了

那麼,司馬昭之心。。。


因為就是要搞日本啊。經濟上政治上全面打壓,釣魚島和東海,領土與資源,哪一項不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以前搞搞反日,更多是一種宣傳,經濟上太依賴日本。現在明顯不一樣,要對日本搞「有所作為」。牢記厲史教訓,激發中國夢精神。1895年日本崛起,給中國人帶來深重苦難而成為民族的記憶,如今強弱易位,我們搞宣傳,搞什麼樣的宣傳,自己說了算!至於是不是激化矛盾,我們不在乎,實力擺在那裡。害怕激化矛盾的從來是弱者。弱者只能退讓,不退讓,難道還玉碎不成?很高興能見證中國主動激化中日矛盾。
不知道在題主心中日本侵華算不算激化中日矛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