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和實際應用肯定是存在差別的,現在還沒有走到應用的地步,不能對新技術一棍子打死。一項新技術的出現總會引發人們的熱議,尤其是應用了量子力學這樣與人們生活經驗相違背的技術,所以潘建偉院士的量子通信研究不免會受到這樣那樣的質疑。

首先,量子通信並沒有那麼魔幻,它並非可以把信息瞬間傳送到無窮遠的地方。量子通信所應用到量子力學的地方在於加密,利用量子糾纏效應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可以實現量子密鑰分發。

理論上,通信雙方的密鑰都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不怕被竊聽。雖然密鑰分發是基於量子力學,但信息的傳遞還是需要用到電磁波。因此,在量子通信中,信息的傳遞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通信仍然需要時間。

潘建偉院士的量子通信研究已經獲得了很多創新性且領先於世界的成果,這都是得到廣大同行的認可。當然,現在技術還不是完美的,實際應用的時候還有很多要改進,尤其是考慮到最近一項新研究可能表明量子通信存在某些安全漏洞。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光子注入鎖定,獲得了六成的黑客攻擊成功率,這給無條件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敲響了警鐘。

不過,這並不能說量子密鑰分發的高安全性就是誇大其詞或者僞科學,只是在應用時還需要解決一些缺陷。矛與盾的競爭才能更加促進量子通信技術的進步,從而使之更加安全。包括方舟子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沒有研究過量子通信,我們不好做太多的評價,這些事情更應該交給量子通信領域的人來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