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最终死于自己所设的严刑峻法之下。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在统一六国和创建秦朝贡献巨大。李斯的生死与秦朝发展密切相关,荣辱与共。他一生有很多成就和功勋,亦犯下很多重大错误,导致腰斩结局。后人对李斯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云。

在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个故事,说李斯年轻时,看见一只老鼠在厕所吃粪便,遇到人或狗就落荒而逃;至于另一只老鼠在粮仓吃米,吃得肚满肠肥,没人常来,悠哉游哉,十分猖狂。李斯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贤之不肖所在自处」,成为李斯的成功哲学。

影视中的李斯 (网上图片)

李斯身为文书小吏,「所在自处」为李斯的动力。他辞去小官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与韩国公子韩非师出同门。后来认为秦国有用武之地,到秦国做官。很快,李斯被吕不韦器重,一步一步到嬴政身边。

李斯善于把握机遇,审时度势,意识到六国四分五裂局面不可能维持长久,各国常年混战,李斯看见实现统一时机成熟,劝嬴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之统一,此万世之一时也」。上奏让嬴政恍然大悟,开展收复统一。秦始皇嬴政最终建立第一个雄伟大国,不乏李斯鼎力相助。李斯懂得如何建功立业,然而他的弱点就在秦始皇逝世后暴露出来。

影视中的李斯 (网上图片)

从上面李斯观鼠一则故事,可见李斯向往荣华富贵,不断努力到达朝堂。他十分珍惜地位和权力,却成为负担。最终导致他排挤贤良,为私欲和功利迷惑,在「郑国渠」事件就是显然一例。

郑国渠对秦国发展十分重要,可是在建成初期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秦国贵族认为,在秦国发展的六国人士有巨大的威胁,始皇听信了下达「逐客令」,其中李斯赫然在列。李斯感到危机,写信给扶苏,求他废除「逐客令」。之后,当韩非在秦国时,李斯感到万分威胁,又要求使用「逐客令」驱除韩非。李斯不顾与韩非同师门的友情,为了保住自己在秦朝的地位,毒害了韩非:「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李斯又在一次宴会上直接表达他对未来荣贵的忧虑:「夫斯乃上蔡布衣,闾苍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于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至极。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然而,李斯的弱点最终被赵高抓住,并利用得「恰到好处」。

网上图片

当秦始皇病故沙丘,诏书说让扶苏继位,可是秦始皇在路上病故,扶苏在边疆,李斯怕事情传出去,导致皇子贵族内乱,势必关乎自己的权利地位,所以秘不发丧。

宦官赵高于是趁机而入,劝诫李斯篡改诏书,立胡亥为二世王。李斯想到,倘若扶苏继位,势必让蒙恬蒙毅一主外一主内,自己的朝廷势必会受冷落。让胡亥继位,他还是小孩子,不懂政事,一定会感激自己,当政一定需要自己辅佐。李斯决然应赵高要求,立胡亥为王。

影视中的赵高 (网上图片)

胡亥为王后,主动权却不在李斯手中。胡亥在赵高指使下无恶不作,非李斯想像。胡亥滥杀无辜,残忍杀害兄弟姐妹,随秦始皇建功立业的蒙恬、蒙毅等人均死在他手,李斯这样的开国元勋更受极大威胁。胡亥依赖赵高掌握实权,「指鹿为马」使朝廷人人自危,包括李斯。想不到他的弱点被赵高利用,赵高的阴谋令李斯意想不到,最后更变成盘中餐。

巨鹿之战后,章邯军队溃散,二世暴政达到顶峰。这时李斯依然想力挽狂澜,上奏秦二世。可是秦二世认为李斯在诏书中承认了他自己的过错:「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刑者伴于路,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为忠臣」。李斯被腰斩,死在自己创建的法治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