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联合国定的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也就是说,今年是

元素周期表的150岁生日。

通常我们把元素周期表的发明归功于

俄国化学家迪米特里·门捷列夫,

在我们中国科技馆也能找到他的身影。

150年前,

35岁门捷列夫

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

写在卡片上,

并根据化学和物理性质

对它们进行排列,

做出了元素周期表。

(戳视频,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小故事)

其实门捷列夫

并不是第一个干这事儿的人,

在他之前,

有许多人都曾尝试对元素进行排列。

例如,

化学家约翰·道尔顿

就曾试图为元素创造一张表格

和一些有趣的符号,

但未能流传开来;

而另一位约翰

——约翰·纽兰兹

则根据元素的属性对它们进行分类,

他发现第八个和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

并把这叫做“八音律”。

可惜他并没继续研究下去。

(约翰·道尔顿创造的元素符号和约翰·纽兰兹的八音律表)

门捷列夫的天才之处

就在于他在元素周期表中

留出了可能性

因为他意识到

某些特定元素是缺失的

还有待被发现,

并且在表格中

给这些待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间

更神奇的是,

门捷列夫还准确地预测了

这些缺失元素的性质。

要知道这些可都在

人们揭开原子的本质之前喔。

直到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

在研究各种元素的伦琴射线波长

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后,

才证实原子序数在数量上

等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

进而明确了作为周期律的基础

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

其实,

历史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横空出世

都充满了偶然和必然,

在前人的研究和经验之上,

凭借自身的天才或者努力

创造的一小步进步,

也可能成为载入史册的一大步。

就比如咱的屠呦呦屠奶奶,

因为找到提取治愈疟疾青蒿素的方法

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青蒿素这一灵感之源

竟是千年之前的

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

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说到炼丹术,

您可能有点不屑,

那不就是过去皇权贵胄

为了长命百岁的迷信吗?

没那么简单喔,

炼丹术还有炼金术,

其实可以算是古代化学的前身,

虽然他它们

一个是追求长生不老,

一个是追求金银财宝,

但是这个过程中

却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副产品。

比如四大发明的火药。

还有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

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他指出:

对丹砂(硫化汞)加热,

可以炼出水银,

而水银和硫磺化合,

又能变回丹砂。

所以说人家是古代化学家

绝对是名副其实。

西方也一样,

连牛顿当年也是其中的狂热者。

咱们现在很多化学反应符号,

比如表示加热的那个三角形,

其实就源自炼金。

所以说啊,

人的认识都是从低到高来的。

您也不用担心认识之树长歪了。

因为往各个方向的努力,

总能有一条路是靠谱的。

知识扩展:

主角元素周期表之父

门捷列夫老先生,

他的人生也是相当的开挂,

他是家里出生的第17个孩子,

可想而知,得多么不受关注,

他学习不好还因为挂科而复读。

后来他混得风生水起

也不是因为研究化学,

而是因为做包包,

是的,他当时在圣彼得堡

做的手工皮包和旅行箱曾名噪一时,

如果门老先生没发明元素周期表,

没准现在就多了个百年奢侈品牌呢。

除此之外,

他还热爱极地探险和高空飞行,

他不仅参与了北极破冰船的建造

还乘坐自己参与制造的悬浮器

飞到了3000米的高空中,

还真是文体两开花。

虽然门捷列夫没有拿到过诺奖,

但是世人都记住了这个天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