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古代的时候叫「舆图」,「舆」字的本意是「车辆、车厢」,恰好概括了那时人们测绘地图的方式——坐著马车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仅拿中国来说古时有三种比较典型的绘图形式:以山川为基准的地图,以行进路线为基准的地图 ,以客观比例为基准的地图。

在此基础之上古代地图集大成者裴秀开创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他在地图学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的「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提出的这「制图六体」,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的制图理论。除经纬线和地球投影外,现代地图学上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他几乎全提了出来。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3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量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当然对于没有现代科技、且不能以上帝视角俯瞰地面的古人而言,绘制地图的形式、精度也会与现在有非常大的差距。然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在制作地图上用于各个方面。但是对于个人来讲,地图只起到一个很弱的辅助作用,往往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才会拿出地图了解下,等熟悉之后一般就不会再使用了。

自动驾驶的出现让地图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地图尤其是高精地图变的必不可少,自动驾驶车辆的每一步都需要高精地图来指导,不会像人类一样,走过一遍就可以抛弃地图。

使用者变了,那么我们的制图方式是不是也变一变了?

其实大家都意识到要变,但具体怎么变,或者说怎么变是正确的,谁也说不清楚。几家公司各有各的方案,也各说各的好,比如Google的激光雷达Lane+Object模型,mobileye的RoadBook, TomTom的RoadDNA,当然国内四维、高德和百度也在跟进,仔细分析下来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有时间可以展开来给大家分析下其中的细节。

Google 激光雷达

Mobileye RoadBook

RoadDNA

然而私以为,不管怎么变,一定要考虑一个「最最」核心的问题,怎么把「死」地图变成「活」地图。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离不开采集车,然而采集车数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每时每刻覆盖每个区域,我们现在手机里的地图很有可能就是去年才更新的,有些小的地方甚至更久。地图不「活」对于无人驾驶来说是致命的,它不像人,它对世界的感知是数字化,精确化的,稍微有些变化匹配不到就会失效。

依赖采集车是不可能了,众包其实是最好的方式。然而像Google的激光雷达方案成本太高,众包变得不太可能,至少最近几年不太可能。像Mobileye的RoadBook,这种基于视觉的方案似乎变得更加可行,然而熟悉视觉演算法的朋友可能也都清楚,视觉演算法还有一大堆问题没有解决,一大堆坑要填,真到了可用的程度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

即使「活」的地图做出来了,地图给谁用,怎么用,怎么变现似乎又是一个个巨大无比的难题。君不见高德苦苦挣扎了这么多年,离变现的道路越来越远,当前阿里收购的高管也受到了牵连。

最近听说国内另一家图商巨头月底有重磅消息放出,拭目以待这次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今天抛出的这些问题待我稍作整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讨论讨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