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帝国海军驱逐舰发展史(二)

10 人赞了文章

在战前,日本小学生经常玩一种类似官兵强盗的「水雷驱逐」游戏,一个孩子充当大将(大舰),几个孩子充当水雷(艇)和驱逐(舰)来互相追逐。大将克制驱逐,驱逐克制水雷,而水雷克制大将。发明了驱逐舰的英国人将其称为「Torpedo Boat Destroyer」,简称「TBD」,和这个小孩游戏的含义一样,是用来克制水雷艇的。日本人赋予它的正式谓称是「水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如果日本海军当年追随法国海军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有可能要把这种军舰称为「反击舰」了,因为法国人当时给予其的名称是「Contre-Torpilleur」,即「水雷艇反击舰」。

1900-1903年,日本海军又追加了晓型、白云型驱逐舰各两艘、以及春雨型七艘的装备。晓型、白云型仍然向英国订购,但是经过几年学习后,日本造船工业从春雨型开始便走上了自制的道路,且性能优异,绝对不是劣质品。而日本水雷艇在1904年完成了最后九艘的制造后便开始取代鱼雷艇的地位。

晓型驱逐舰二号舰「霞」号

白云型驱逐舰一号舰「白云」号

春雨型驱逐舰二号舰「村雨」号

在这一段时间内,日本与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势力范围内争夺得越来越激烈。为了有效配合联合舰队主力对俄作战,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必须要满足在黄海和日本海上航行的适航性能的要求,因此无论是购买的海上自造的,都是以英国的300吨级驱逐舰设计为基础的,这300吨的排水量也是驱逐舰航行在黄海和日本海上不被海浪打翻掉的最低标准,从东云型到春雨型,日本海军驱逐舰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买到造的历程,为日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尽管如此,以上所有这些早期的驱逐舰,以军舰的标准来说,都显得排水量不足、空间狭小,舰上还谈不上有什么指挥、侦查设施系统存在,其动力系统的技术性也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舰龄比一般的军舰要短不少。

事实上,尽管获得驱逐舰这个名称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但是这些驱逐舰从内部构造、舾装、船型设计等技术水准来看,也还不过是放大了的水雷艇而已。从装备数量来讲,1903年时,日本海军装备了16艘驱逐舰,而正在与德国进行狂热军备竞赛的英国这一年已经装备了大约120艘驱逐舰,这个数目日本海军就算在以后最辉煌的年代也从来没有打到过。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日俄战争爆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