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一直被美国视为天然的势力范围,重要的安全屏障,不可或缺的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自获得独立以后,美国就利用其远离欧洲,东西为重洋,南北皆弱邻的地缘优势,不断地发展扩张,积蓄实力,逐步成为一个世界强国。20世纪初,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频繁干涉就是为了获得和巩固其在拉美地区的霸主地位。美西战争后,狂热的扩张主义者西奥多.罗斯福上台,他挥舞著「大棒」直接干涉拉美地区,为解决问题多采取直接的武装入侵。如美国为了控制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峡,于1903年武装侵占巴拿马运河区。为了保持对古巴的统治,于1906年直接出兵古巴镇压人民起义。「大棒政策」的推行让拉美国家十分畏惧和反感,为了缓和关系,美国新政府开始为直接武装干涉披上一层「金元」外衣。1912年,总统塔夫脱提出金元政策,通过提供贷款来控制拉美国家,但是为了实现独霸美洲的目标,军事手段从未停止。据统计,自1898-1932年,美国对加勒比地区国家干涉就有34次之多。总而言之,20世纪初美国频繁干涉拉丁美洲地区主要还是为了巩固其霸主地位。


这要追溯到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提出了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著名的「门罗宣言」(也叫「门罗主义」),美国建国不久,就想把「上帝选民」的光辉传遍世界,但无奈当时美国国力有限,无法挑战欧洲列强,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美洲,「门罗宣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该宣言的核心内容是:禁止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否则就是对美利坚合众国的不友好。「二背后的潜台词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只有美国有权干涉美洲事务,从此美洲杯美国看做了自己的」后花园「不愿意其他 国家染指。

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几乎相当于英法德三个欧洲强国的总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促使美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北美大陆的征服,向海外扩张的舆论喧嚣一时。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同时缓和国内矛盾,美国由此进入海外扩张时期。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和针对中国问题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正式进入了国际政治的中心。20世纪初,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干涉正是美国在崛起后,借维护自家「后家园」的稳定来进一步确认拉丁美洲是其势力范围的表现。

就拉丁美洲来说,美国主要采取了「大棒政策」和「金元 外交」两种手段。前者就是美国为了维护「门罗主义」,有必要干预其他列强对美洲的干预,并且美国有责任在西半球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它实质是美国依仗其日益增强的军事经济实力,向拉丁美洲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的外交手段。目的在于让美洲国家彻底成为其附庸国。是美国在海外扩张阶段,霸权主义外交政策的最好写照。


随著美国国力增长,美国需要更大的市场和摆脱欧洲国家对南美、中美洲国家的控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把美国外交政策的门罗主义内涵由地区防御型修订为地区主导型发展战略,主动支持、培养这些地区的排欧政治势力;在积极排除欧洲国家的影响力之后,美国又大力扶持亲美势力,打击反美政权,把中美洲、南美洲变成「美国的美洲」,逐渐建立了庞大的中南美洲国家独裁亲美政权,为美国独霸建立了基础,门罗主义也演变成为美霸权主义的代名词。尼赫鲁主义当年也提出了「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印度要成为有声有力的大国」等等类似亚洲门罗主义的论点,不过,被兔子的太祖一巴掌就把三哥的工业化进程、国内土地改革、国内政权中央化给打没了,三哥就变成了今日的白象国。所以,门罗主义的核心也是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实力才能实现的。


这个是有来头了!首先,1904年罗斯福发表了国情咨文认为美国有必要对于周边美洲国家进行干预,第一,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欧洲国家安插势力。这也是罗门主义的延伸。第二,转移美国国内民众对大财阀进行抗议浪潮。第三,美军实力大幅提升,尤其是美海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